甘孜日报 2020年08月12日
◎贺先枣
(上接7月27日)
2001年,由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爱尔兰等国的29名专家,到甘孜州石渠县开展包虫病流行情况摸底调查,他们在石渠纯牧地区检查了1125名牧民,查出患者175名,人群患病率达到16%,与1997年感染率17.73%相比,稍微下降了一点,可不变的,是石渠牧民群众包虫病感染率仍然高居世界之首。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专家再次对石渠包虫病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虽然这些年来防病、治病的工作紧锣密鼓,投入不断增加,力度不断加大,可现实却是,人群患病率仍达到14.99%,虽略有降低,还是居世界首位。
石渠,还有同石渠条件相仿的地方怎么就成为了包虫病高发区了?
为了寻找原因,一批批专家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研究过程。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专业知识的人们,特别是医疗专家们发现,饮用水受到污染是人们患包虫病的重要原因。然而,相信这话的人少,明明看到水沟的水里有牲畜粪便、有灰尘,大人小孩却依旧喝冷水,图的是那一时的痛快。是呀,有谁见过那么清亮的水里的有害虫?
虽然让人们相信很难,但人们的饮水受污染是包虫病多发的主要原因,这是无可争辨的事实,受污染的水里真的有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有害物。
2017年7月12日这天,甘孜州医院“包虫病治疗中心”的一间病房里,笔者遇到了一位名叫李彦福的汉族人。他是资阳安岳县人,当年55岁了,1983年到白玉县昌台草原上挖煤,当了二十多年的煤矿工人后,在白玉县城附近的赠科乡结婚生子,定居下来,而后在路边开了一间修车店,收入也还不错,一家人日子过平静温馨。几年后,李彦福觉得自己身体不行了,干起活来总觉得没有力气,他到甘孜县、遂宁市、资阳市去检查,没查出得了什么病,后来到华西医院去检查,那里的医生告诉他,他患上了包虫病。
在高原牧区呆了很长时间,李彦福当然知道这种病,而且他也清楚自己怎么患上了这种病。他后悔万分地说:那时年轻,做活路累了,口干了,就捧起草地上河沟里的水喝,那些水看上去干净,其实水流过的地方到处都是牛屎、狗粪。人家医生一说,我就晓得,遭了!
李彦福说的“遭了”,是说他的病就是因为饮用了带有包虫卵的地表水。因此患包虫病的,绝不止李彦福一人。
当年7月下旬,笔者跑到石渠县的起坞乡、格孟乡、尼嘎镇去看打好的饮水井。这些水井,有的修在学校院落里,有的修在定居点人口相对多一些的地方。远远看去,一处半人高的绿色栅栏围着一间小屋子,水井就在里面,据说井深有30至50多米。井口四周,有水泥打好的高于地面的地平,地表水就不会流进井里了。在起坞乡,笔者问一位正取水的大姐:水井里的水好不好?干净不?她说,水好,过去都到桥底下的河沟里背水,现在吃水都在井里取了。
对她提到防治包虫病的事,这位大姐笑了,说:以前我们不知道吃了那边水沟里的水会得包虫病,这几年,来了好多医生,还有乡上、县上的干部,都说那个水吃不得。国家又给我们修好了井,现在水干净了,不过还是烧开了吃才好,医生也是对我们这么说的。
事关每个人生活卫生的宣传其实一直都在进行,牧民们从不知道到半信半疑,到后来培养出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中间有个环节,就是要为他们解决十分具体的“小事”:不饮用地表被污染的水,保证安全用水,从饮水源头切断包虫病传播渠道,那就得为他们提供没有被污染的水源。石渠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尼郎说到这件事显得有些自豪,说,在2016年石渠境内又新增安全饮水井184处,解决了将近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他说,石渠全县有8.7万人,再努力一把就可以实现全体人口安全饮水全覆盖。
专家们又发现了第二个重要原因,这就使包虫病的传染源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是,没有人相信野生的狐、鼠是传染源,再说那些野生动物怎么接触到人呢?也没有人相信狗粪便会给人带来致命的危害,更不会相信抚摸一下自己的可爱狗狗,包虫卵就会有了进入人身体的机会。
曾经,石渠是有名的众多野狗乱蹿的天堂。早在1986年,石渠县医疗部门在监测中就发现,每10条野狗中就有1条带有包虫病卵,一条狗可携带的虫荷多达10多万条,每一个虫卵都有可能使一个人患上包虫病,一条到处乱跑的、带有10万条包虫卵的野狗,会让多少人患病?想想也心惊!
还有,露天屠宰有病的牲畜也是造成包虫病传播的另一个原因,屠宰后把病牲畜的内脏随手丢给四处游荡的野狗,被包虫虫卵感染的野狗又把病菌带到其它地方、更多的地方去。可在藏区,自古以来屠宰牲畜都是在露天里,谁有那个闲心把没有用了的、有病的牲畜内脏挖个坑埋起来?
当然还有别的原因,如生活习惯问题。不管做了什么,放牧回来也好,割草回来也罢,也不管自己的双手刚刚拿了什么,抓了什么,回家要吃糌粑了,好些农牧民群众基本上没有先洗洗手的习惯。而且,大家都喜欢吃生肉,躲藏在牲畜生肉内的包虫卵就这样让人们“请”进了自己的身体内。
但是专家们总结出来的包虫病出现、传播的这些原因,好多人从没听进耳朵,即使听了也没有真正相信过。
当然,也还有因为穷,即使知道自己患上了包虫病,因为治疗要花费好多钱,可没有钱啊,选择了“拖”,甚至选择了放弃。一个家庭有一个人患上包虫病,就意味着这个家庭从此与贫穷相伴。牧场上的人说得更直白:这家人得上了“穷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