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综合 2018年04月16日
在牧区,多吃“坨坨肉”。将牛羊肉大块放入锅中,用大火煮沸,刚过心即捞起。食用时,手抓、刀削,冷热皆肉嫩味鲜。也可以利用冬天寒冷气候将肉自然风干,切成大块,用刀削着吃。牧区还有风干牛肉制成牛肉糌粑的习惯。
“血肠”是将牛血拌适量糌粑、碎肉、牛油、牛心、牛肝、面粉等,并调以盐,也另有加入花椒、生姜、味精等佐料的,然后灌入洗净的牛大肠内,以线一节节扎束,放入锅内大火煮熟,类似内地香肠做法。
康东农区入冬后,杀猪褪毛,用刀割下前后腿,剥去皮和脂肪层,剩下带骨精肉,称之为“香猪腿”;将猪剖成两扇剔除排骨和精肉,然后撒些盐,重压几天,待稍收水后即挂起来存放,称为“挂猪膘”。
康南则用绳将猪勒死,让血存于体内,然后用草点火去毛,于肛门处割一孔,取出内脏,用干草或麦子等塞入猪腹内,用针缝合,缝口处用灶灰掺水搅合成糊密封,挂在室内,待其发酵,产生臭味时食用,称“臭猪肉”。
据《藏人言藏》记载,在康区和游牧区,通常人们吃得最多的是牦牛肉。宰杀牦牛一般在秋季,杀牦牛时,首先取出肝脏、胃、肠子,再把骨头架切成五大块,即两块肩部、两块臀部和一块胸部。肝脏需挂起来冻着,第二天早上再切开生吃。如果几头牛一起杀,就会把肠子放进一个胃里,挂在帐篷外过夜冷冻,第二天清早人们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肠子取下来,埋在牛粪堆里,一直埋到再次取出来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