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藏族著装重实用讲美观。
外衣以长袍为主,男女者幼皆穿,四季常穿。一般男子长袍束腰,下摆齐膝,后摆呈折褶。商贾、官员、学者等长袍束腰,下摆低于膝。青年骏武者长袍束腰,下摆高于膝。妇女著长袍束腰,下摆齐脚背,仅腰后两侧折叠。
长袍内一般著衬衫,也有不著衬衫仅空心皮袍的。康南农区天冷时,单、夹长袍内著衬衫后加穿短袄、坎肩,以防寒保暖。天热时仅穿衬衫、坎肩、短袄而不著长袍,呈短装打扮。富裕人家妇女著长袍,内加贴身连衣裙。
天热和劳动时,男子常脱右袖或双袖,让右袖自然垂于腰后,或将右袖搭于肩上或将双袖抄系于胸前。妇女亦脱单袖或双袖,双袖常抄系于腰后。
五、六十年代以来,城镇及交通沿线农牧区,先中山服、军干眼、继而西眼、卡克衫、太空服、牛仔服等各式流行服备受青年喜爱。男子有全身著汉装再罩长袍的,亦有藏袍内穿西式衬衣系领带的,有穿西眼套装的,有穿随意的各式流行时装的。女青年著坎肩长袍(普麦),外套流行款式的各色毛衣,西装外套及各式流行短上装,使甘孜州著装呈开放式,丰富多彩,极富时代气息。裤无内外裤之分。男子通常只穿一条单裤,以细软之带系裤腰,裤管自然下垂,或将宽大的裤管口扎于统靴内,呈灯笼状,也有将裤管口于小腿肚以上用细软带扎系的。
妇女一般不著裤,举止活动随时注意长抱下摆齐脚背,不露腿。民主改革以来,多以春秋裤、运动裤穿于袍内。
通常,棉布、毪子裤作遮身用,绸缎、毛呢裤作扮妆用,皮裤、裘裤御寒护腿用。近年,青年男女流行穿西眼裤、牛仔裤、健美裤等各式流行成品裤,裤亦分内裤、衫裤、外裤等。著靴无袜,多以赤脚著靴。靴内垫牛羊毛或柔软草稍以保暖舒适。单底藏靴底磨穿,随坏随换。有的亦将胶鞋底换缝于靴邦上,呈汉藏结合之新鞋样。近年劳动时,常穿农田鞋、解放鞋、运动鞋,闲暇时,青年男女穿马靴、轻便皮鞋、高跟鞋、旅游鞋等。
康区妇女戴头帕很有特色,嘉绒妇女绣花头帕,以长方形帕对折,戴于头上,额前伸出约3公分,脑后下垂至后枕,宽至两鬓,然后用大红头绳或五彩头绳辫发盘于帕上,辫子套各式辫饰。康南妇女戴头帕时,额前折褐成帽状,脑后成巾状下垂至肩。木雅妇女戴袋状帽,将帽沿一侧内叠扣于买上,上沿额伸出头额前约3公分,宽至两鬓,长约30公分的袋状帽箭垂于脑后,然后用大红头绳或五彩头绳编发辫缠盘于帽上。鱼通人则用长丈余之青绫布缠裹头部,形成硕大的盘头。
旧时,僧人、官员、贵族外出多戴旅行帽、宿营帽、办公事裁以示身份的专用帽,一般不戴兽皮制成的帽,认为头顶兽皮者为粗野之人。格鲁巴僧人多戴羊毛栽绒帽。
康装重腰带,有实用装饰作用,腰带一般宽、软、长。康定鱼通区腰带最长,常在腰际缠绕数因。牧区腰带强调色泽、重象征性。牧区妇女著长袍束腰后,再系一条色泽质地均上乘的绸带,并将带两头长悬于腰后两侧作飘带。农牧区妇女为劳动时保护长袍,常系一围裙,多以黑、兰平市为料。节日时,青年妇女围“邦典”彩条普鲁裙。农牧区中老年妇女,为保护腰部,还常在后腰围一种用羊皮或棉花蕊、毛呢棉布为面料的腰垫。
康区佩饰,尤以妇女为典型。
牧区妇女头饰。额上或头顶处佩戴大枚琥珀(密腊)或镶珠银盘呈一点式。头顶及两鬓对称的佩戴嵌珠银盘呈三角式。头顶、后脑两鬓各佩戴一枚黄色琥珀或嵌珠银盘呈梅花式。头饰中还有专门的以皮革或红呢制成宽长的垫带,上面缀满银泡、银盘花或黄色琥珀、红珊瑚的头饰带。这种头饰带有仅从前额经头顶、后脑及腰后戴一根头饰带的,也还有再从额际两侧经双鬓、双肩于腰际戴二根头饰带,呈三根头饰带的,还有以红珊瑚珠.绿松石编串成环状帽饰的,还有以象牙、红珊瑚珠、珊瑚树、琥珀、绿松石编串成盔状帽饰的。在佩戴头饰带的同时,双鬓还悬挂红珊瑚、绿松石串珠。
腰上佩戴雕花腰饰带、腰盒、皮包、奶桶钩、银链等各种腰饰。
康北农区妇女头饰较简略,仅用小型银盘花和少量红珊瑚、琥珀装饰,多用绿松石珠装饰额际双鬓细辫子。
康南农区妇女若不戴头帕或不盘发辫的,则多以细密多辫垂于身后,发辫右边编90根,左边编140根,然后用獐皮条将发辫分别串编成左右两片,左片先朝头顶用右片覆盖成方形,称“扎得”,再将双鬓散发各编三根细辫。两耳角上各挂四根珊瑚枝。脑后佩戴“麦龙”。亦有仅在发辫上戴用青布做成的头套。额前梳齐后流海。
还有将一对大枚琥珀或银盘花左右对称佩戴于头部呈双角状或头顶仅佩戴一枚琥珀或银盘花呈独角状。
还有用银丝缠发辫,盘头时正好把银辫置于头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