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04月02日
◎邓明前 文/图
68年前,泸定农村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土地改革(简称土改)运动。土改划阶级成份,分田地牵动了每一个农村人的心。尤其是划阶级成份确定个人“家庭出身”,如给农村人贴上身份标签,便有了“堆成份论”。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成份”成了敏感的词汇,它直接关联到一个人的前程和命运。
毛泽东主席发出土改政令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在首都北京召开。毛泽东同志在大会报告发出土改政令:“今年秋季,我们要在三亿一千万人口这样广大的地区开展土地改革,推翻整个地主阶级。”毛泽东同志还强调:“土改,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发动群众开展阶级斗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经济上打倒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就在毛泽东同志发出土改政令前的3月22日上午10时,人民解放军18步兵团62军186师556团二营一连二排解放军把五星红旗插上大渡河上泸定桥东桥亭之上,标志泸定解放。桥附近原国民政府两天井大院(1984年修泸定宾馆拆掉)成立了泸定县人民政府。西南军政委员会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颁发“任命状”,任命随军南下抵达泸定军政干部王泽民(1921.12—1980.5)同志为泸定县人民政府首届县长。新生的泸定县人民政府庚即在全县开展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征粮等工作。与此同时商店开门营业,学校复课,农民下地春耕,适龄青年参军参干。随即泸定县人民政府开展镇反运动,追捕枪毙杀害红军、抢劫百姓、罪大恶极的匪首恶霸张晋仲、吴正朝等人,镇反运动灭了反动派的残余势力。在整顿社会秩序中,泸定县人民政府关闭城区、冷碛、磨西等乡场危害一方百姓的60余家雅片烟馆,帮助三百多烟民强制戒掉雅片烟瘾并取缔二十余家“押红宝”、“推牌九”、“支骰子”赌场、赌馆,又禁止流通“金元卷”、“银元”、“铜元”、“法币”,流通使用人民币,泸定县政府还收容遣返流窜的乞丐、小偷、游民、散兵。同年11月,泸定县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泸定县委员会,接着成立区、乡党政机构、群团组织、农会,给全县土改顺利展开提供组织保证和群众基础。
半个多世纪前的泸定土改
半个多世纪前的泸定土改,今天泸定青少年全无印象。对“土改”二字难免感到陌生、新奇、疑惑。30后、40后泸定老一辈参与、经历了土改,记忆深刻,终身不忘。那时,土改划成份就连毛泽东同志的家庭也不例外。据5年前一份“读友报”一文透露:1949年8月13日,毛泽东的家乡韶山解放。当地农会给他家划阶级成份并写信汇报请示毛泽东同志。当地农会将以韶山解放前三年,即1946年毛泽东的父亲置地22亩,家中5人,平均每人占有土地4亩多,而当时韶山平均每人只能占有9分3厘的土地以及毛泽东父亲还雇过长工的事实划分成份。毛泽东回信不为难乡长毛寅秋兼农会主席,复信:
一、所有财产分给农民;
二、划分富农,责无旁贷,付来300元作为退押金;
三、人民政府执法不徇私情,照政策办事,人民相信政府。
毛泽东洞察中国农村社会形态,按土改政策一视同人给自己家庭划成份,这给全国完成土改带了头。领袖的伟大胸怀,让广大人民大众信服。而泸定的土改正是按照中央的土改政令,有领导、有组织依序在各区、乡、村、户逐步紧锣密鼓展开。
史料记载:
1951年6月成立了泸定土地改革委员会。县委书记刘鹏飞任主任,县委组织部长段叔和任副主任,县长王泽民、县公安局长王润富等13位同志任委员;培训土改干部和积极份子,先进行试点;县土改委员会成员划片负责,带土改工作队深入一、二、三区(泸桥、冷碛、磨西区驻地)22个乡镇开展土改工作;整个土改工作又分四个阶段进行:甲,划分阶级成分。乙,丈地评产、征收、没收。丙,分配土地。丁,民主建政。划分家庭成份有政策硬杠子,时间限定为泸定解放前3年:即1948年到1950年,以村人口平均人占田地面积划分成份。以我家为例:我父母1949年置田地19亩,家庭6口人,每人占有田地3亩1分1厘。而当时下田村平均每人只有1.9亩田地,我家平均每人占有田地超出村平均每人1.9亩面积的1.2亩。父亲雇过季节性短工,存在轻微剥削,家中农具齐全,养有大牲畜、牛、马,被划成上中农,又称富裕中农成份。这在当时被认为不算高,也不低的家庭成份,成为未成年的我的政治背景,被填入我入团入党、参加工作、干部履历表上“家庭出身”一栏的“代码”。那些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超过当地平均每人土地面积3倍以上的人家户被划成富农、地主或破产地主成份。1951年12月30日,泸定县人民政府张榜土改分布:全县划分地主成份438户,共没收地主水田4,007亩、水地1,452亩,干地63,690亩,耕畜463头,农具7,732件,粮食104,136斤,房屋5,013间,家具7,732件;征收富农水田803亩,水地262亩,干地15498亩,房屋848间。到1951年12月底完成土改之际,全县共没收地主、富民、泸定沙坝、冷碛、磨西三处4所法天主教堂土地85782亩,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4342户,18000农民耕种,实现了“耕者,有其地”。全县共颁发出土地证7806份(见《泸定县志》212页)泸定土改全县划分家庭贫农成份3426户,占总户数43.95%;雇农成份916户,占总户数11.75%,中农1791户,占总户数22.97%,富农237户,占总户数3.04%;地主437户,占总户数5.62%;其他988户,占总户数12.6%,这就 “分清了阶级队伍。”
土改空前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起广大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土改后1952年与1949年,泸定粮食总产增产幅度大。年总产量增加524万斤,增长36.2%,油料(油菜籽、花生、芝麻)增加2273担,增长73%。四大牲畜(猪、牛、马、凌晨)增加7435头(只),增长28.4%。农业总产值增加850000元,增长17.07%。农民踊跃交公粮127多万斤,卖余粮百余万斤泸定土改有力支援进藏解放军后勤粮食供给,保障了康藏公路(今318国道前身)修路架桥(大渡河大桥)军民建设者及不产粮食康定、泸定市民碗里有饭吃。土改为泸定后来的社会进步,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大贫苦大众发自内心感叹:“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
阶级成份成为历史记忆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改革,永远是社会前进的主题。相距泸定土改27年后的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讲:“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基于对人民的期盼,包括“唯成份论”,一切阻碍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合理的东西都要改。”从全国统一执行40余年《国家标准》例出的32个“家庭出身代码”,直到2004年,因为基本上没有单位用了才被废止。被摘掉“五类份子(地、富、反、坏、右)”的泸定子女,卸掉了“家庭出身”不好的包袱,从此不被社会歧视。他们不再自悲,感到人身平等了,有了个人尊严。新时代对他们大度包容,他们温暖生活在民主、平等、法制、自由、和谐社会主义大家庭,凡符合高考、参军、提干、招收公务员条件的都被录取。他们中的许多人奋斗在新时代,踊跃参与到“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撸起袖子加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骨干和栋梁。远去的土改和“家庭出身”成为了历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