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南海边上看古城

甘孜日报    2024年05月23日

◎胡庆和

到北京不登长城不算好汉,到广东不去深圳不知广东的发达,到深圳不去大鹏就不知深圳的底蕴。长城是读懂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中国人不能不读长城。作为带着内地农耕文化印迹的一个过客,来到南海之畔了解海洋文明,就不能不访大鹏,因为它是深圳海洋文明的一个节点。大鹏是座古城堡,在南海边。

屹立六百多年的城堡当然沧桑斑驳。

二十多位将军印痕伟绩值得回望。

去看这座古城,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几年前去看大亚湾核电站,途中与这座古城擦身而过,虽然那时路窄弯道多,还是顺便下车观花,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当时站在古城城门前,来一张古城一游的纪念照,匆忙一瞥后,就结束到此一游的旅程。而这次(2023年冬)有时间,专门走进古城访古。

路不太远,车程不到一小时。

时令已是冬季,我依然穿着短袖体恤漫步在海边古城。那天,从深圳罗湖的国贸大厦出发,沿着三角梅怒放的繁华大道,出城后,感觉海拔只有几百米的大道还在降低,绿色植被不绝,万树如洗,苍翠欲滴,万花从车窗划过,令人心旷神怡。一条宽阔公路上的鱼贯车流,把我带到南海之畔,带进那座神奇而又沧桑感十足的古城。它座落在深圳大鹏镇。

走出车门,抬眼望,心里一惊,这真是一座古城啊,它仿佛储藏着雷的轰鸣和历史沧桑刻痕。

深圳,又名鹏城。鹏城(程)万里,多美的寓意,多好的名字。按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和猜测,一座从小渔港变化而来的美丽之城的名字,一定有一个美好传说。古城墙下的那块闪光的铭牌,就像一个长髯飘飞的老人,向一个个探询者告诉往昔的秘密——昔日海滩荒凉,海边飘着几片渔帆,闪着几点渔火,游荡的海风无聊地数着海边卵石。忽如一夜,飞来大鹏金翅鸟,衔来绿草,使这片荒滩有了绿色和生命,而自己的身躯也化为大鹏半岛。后来随着海防需要,明朝在此海边建起了这座古城。开始,与其说是修的城廓不如说修的是一座军营。明朝,倭寇祸患多发,朝庭派员设置卫所,守护海防要冲,官兵来自天南海北,连同家属数千人居住于此,形成了亦城亦营的综合之体。

外观形如城堡,壮观雄伟,不得不让人澎湃起参观的激情。

石砖石墙,凹字形城门,半圆形门洞,城内左营署、参将府、守备署,无不彰显昔日之威。那些古老而神秘的建筑,如同一个个守护者护卫着古城的条条街巷。走在石板路上,看着绵延不绝、由石柱砖墙构成的既像民宅又似昔日兵营的瓦房和那些犹如集市售卖的贝壳珍珠以及芳香四溢的种种佳肴美味,仿佛穿越时空,翩然回到明清时代,感受昔日的市井烟火与热闹。

纪念展馆里那部发黄的史册曾经记录着这组数据:中国海岸线万里,建所城百余座,大鹏所城为之最,而保存至今的屈指可数。

在城中随心所欲地探访,很快找到东南西北四门,走进几座将军第;小城故事多,明抗倭,清抗英,抗战救美飞行员,送百余民主文化精英人士回国等,我漫步在一条条小巷捡拾着一个个历史遗存。

当年倭寇当然凶狠残暴且有战力,纪念馆一帧展版记录的历史警示今人:有次从海上乘船而来的一群倭寇像一群豺狼,挥刀舞剑,杀向大鹏城,烧杀虏掠,如黑风袭卷大鹏海湾,围困大鹏城四十余日。守城军民众志成城,有人出人,有钱出钱,兵丁不够,城内众多名流登高疾呼,全城百姓踊跃参加守城,把保家守城的壮举铭刻青史。

血与火的洗礼,让这座古城成为将军城。史载此城诞生20多位将军。虽然这些将军早就作古,但他们留在大鹏城的印痕依然清晰。走在小城街上,忽见街旁一座将军第引我注目,“第”在这里意指在封建社会里官僚阶层的大宅子,而这里的将军第又是个什么样的宅子?此第的主人刘启龙,大鹏城人,曾在大鹏城任副协(相当于副旅长),后任福建水师提督(相当于福建海军司令)。官帽不小,第有多宽?约5百平米,虽有前院后院,厢房天井,石柱砖墙,房间较窄,感觉不像深宅大院,但留在宅第的史迹说明他书写的壮举依然让人感佩。还是他当兵勇时,有次随队出海巡逻,夜晚腹泻出恭,发现海盗乘夜袭来,他来不及请示上级,当机立断,点燃船上火炮,弹中海盗匪首所乘船只火药仓,引起大火,随后他和投入战斗的官兵一起鏖战,取得大胜。他一生率水师出海巡逻十八次,最后殉职海疆,清朝道光皇帝亲笔写祭文,以慰幽魂。其棺椁厚葬于大鹏。

“北有杨家将,南有赖家军”,这是流传南方一带的一句颇有传奇色彩的俗语。前半句当然是指宋朝爱国抗金英雄杨继业一家的壮举和功绩,可是后半句又特指什么呢?在我学习有限的历史知识或者阅读范围中,当翻到近代对西方的海战之页时,看到的是屈辱和悲愤,同时又问苍天,泱泱大国为何难以取得胜绩,奏响凯歌?如果说有,也屈指可数。漫步大鹏城,走近又一座将军第后,我才有了一丝慰藉,感受到“北杨南赖”这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赖第,四周围墙,院落宏大,数十栋屋房井廊,大门上扁额为道光皇帝御题“振威将军”第匾,记录着此第辉煌住事。赖恩爵,大鹏城人,世代习武,有一家三代五将军之说。在清朝,他官至广东水师提督,正一品,相当于广东海军司令员,一生十余次率队出洋巡逻作战,取得重大胜利,被道光皇帝称为巴特鲁(勇士)。当年英国人凭坚船利炮到广州东莞一带贩卖鸦片,那天,九龙海面,浪在海面愤怒地翻滚,涛声响如雷鸣,浪急风高,英人义律率领船队由公海向岸边急驰,他们在海上飘了好几天了,他们驶向岸边进村购粮扰民,忽听锣号齐鸣,杀声震天,三艘海船如一柄利剑冲向英船,拦住英人海路,为首者乃赖恩爵,他受林则徐之命,率船阻敌,此刻他仗义凛然,腰挂长剑,立于船头,铠甲闪光,双眼喷火,大声喝斥英人,令其停船折返,英人义律等不撞南墙不回头,悍然下令属下开枪击伤我之边民,于是“九龙海战”在南海打响,交战结果,赖部击毁英国帆船一艘,毙敌二十余名,以负伤二名的代价,狠狠打击了英人气焰,取得鸦片战争首战——九龙海战胜利。

今天,英人燃起的战火已灭,可南海依然风高浪急。赖恩爵将军的第宅,鸦片战争肇始之地大鹏城,依然告诉今人,武备不可废,良将万世敬。

漫步古城,将军第宅的荣光当然令我肃然起敬,但当我看到另一住宅时却叫我难以忘怀,这就是刘黑仔住宅。在古城东门旁的一条石板路旁,有座三层小楼,显得独特,它高出其它瓦房二层,显得鹤立鸡群,但并不壮观。楼内房间较窄,内空约十平米,上楼梯更窄,只能容一人上或下。砖石建筑,牢实坚固。这就是刘黑仔旧居,刘黑仔不是他的真名,真名叫刘锦,据说他皮肤较黑,那是他常年风来雨去的缘故,无论说真名或外号,都不会引起我的注意而去寻根究底,如果说他的功绩,无论是当地志愿者的讲述、史料记载都让人称奇赞颂。他是上世纪抗战时期涌现的英雄——东江纵队短枪队长,长期活动在香港东莞大鹏地区,打击汉奸,击杀日寇官佐,护送著名文化人士回国,寻找护送轰炸日军的美国飞行员,无不彰显他的英武机智胆略。看着室内的那幅头戴礼帽、眼挂墨镜、内穿白衣,腰扎黑带,外穿黑衣,手挥短枪的挂像,仿佛耳畔萦绕那首“我们都是神枪手”的游击队员之歌的弦律和闪现出李向阳似的英雄形象。尽管他在后来对敌斗争中因叛徒告密被袭受伤不治而亡,过早告别革命旅程,他的音容像貌却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他的事迹流传粤港,被出书拍成影视传扬。

尽管箭楼、角楼等防御设施依然屹立,城墙厚重坚实,但作为过去的军事要塞早无军事价值,作为一个历史文化遗存,一个旅游打卡点,还是值得称道。那一个个旅人左右环顾的眼波,那一个个阿娜多姿的老板招呼游人进店购物、喝茶的场景,那一件件汉服唐装旗袍扎染展示的魅力,见证了历史变迁,让今日到访古城的人在欣赏古城风貌的同时让人格精神受到深刻洗礼。特别是冬季暖阳时节,一树树三角梅尽情绽放,美艳里透着鲜亮、华彩中又有温柔,让我一步三回头,顾盼流彩。

约2个半小时的漫步和游览,并未将古城全部精华揽入胸怀,只是隐约感觉,古城的冬天如春天。擦去一颗颗额头上的汗珠,喝几口茶水,爽快极了,此时从海面吹过来的海风穿过城门洞,抚摸一条条古街和一片片石板石砖,带来了远方诗意、岁月沉淀、古城情怀,让我感到自己不仅是重访古城,而是重新体味到古城与古韵和新景的交融。

有智者说,多少人见过长城后不敢写长城,其理由之一是“非好汉”。借此意,我也如此,虽然到了古城,本也不敢写古城。我这辈子,虽然曾走过屈指可数的几座古城,但仍属孤陋寡闻,洞察力、悟性都不具备写古城的学识,无法概括它、领悟它,于是坐于古街几丛三角梅旁的凉椅上刷手机,并眺望一箭之遥的大鹏镇,那些崛起的高楼大厦己经有别于古城底色。老城珍贵,新城出彩,作为深圳的一个区正年青,盛气凌人。于是独特的风骨风彩让指尖流出几句诗,全作个人喜好、感悟之纪念:

其一

城堡固垒忆古情,护海卫疆忠义魂。

远眺南海波涛涌,大鹏永固寄来人。

其二

大鹏城门朝南开,万顷波涛迎风来。

古今兴替多少事,城头云阵照心怀。


  • 上一篇:郑幺爸老年痴呆了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100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