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温润柔和平安玉

甘孜日报    2024年07月17日

◎程应峰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里提到的玉门关,又称玉关,它着实是与“玉”有关。玉门关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上,是西域、和田等地所产美玉经此关口输入中原,因此而得名。 其实,这也是史书文献中玉门关名称的由来。在民间,玉门关却另有说法。 据说,古代丝路小方盘城一带,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杂草丛生,白天热浪滔天,容易中暑。晚上又难辨方向,容易迷路。因此,这里被叫做“马迷途”。有一年,一支贩卖玉石的商队经过“马迷途”时迷路了,商人们都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人们发现一只孤雁落在地上,不停地哀鸣。一个心地善良的小伙子捡起大雁,放在怀里准备在走出“马迷途”后放了它。谁知商队在“马迷途”走了很久都没走出去。这时,大雁说话了:“要想不迷路,方盘城上镶宝玉。”大雁说出人言,让商人们惊诧不已,纷纷拿出价值连城的玉石,大雁叼起一块就飞走了。 不久,人们看到远处有闪耀的光芒,于是便朝着有光芒的方向走去,果然来到了小方盘城。这才发现,小方盘城城门之上,镶嵌着一块玉石。人们恍然大悟,于是把这里称为玉门关。 还有一说也颇有嚼头。话说丝绸之路畅通后,西域诸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经此入关。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也源源不断地经此运往各地。于阗国王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派了官兵,专门押送玉石。官兵押运了几次后,出现了怪事,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运官对此束手无策。前头拉骆驼的老人告诉押运官:“骆驼入关生病,事出有因。咱们长年途经此地运玉石,从未祭礼关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 押运官问:“依你之见,如何才能消病除灾,确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说:“用上等玉石,在关门上镶嵌一圈,这样关楼就有了光彩,关神也就高兴了。”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了,骆驼的病灾果然消除,平安到达了长安。关城城门因为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从此被称为玉门关。 玉可传世。世有传国玉玺,也叫传国玺,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专用的玉玺。它的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后唐。它是皇帝的印章,象征着皇权的威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工匠用蓝田山美玉——和氏璧制成玉玺,刻有丞相李斯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雕有龙鱼凤鸟图案。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兵攻下咸阳,秦王子婴献传国玺给刘邦。刘邦登基后,将传国玉玺珍藏于汉朝长乐宫中,号称“汉传国玺”。西汉末,王莽篡权,逼迫太后王政君交出玉玺。王太后气愤之下,将玉玺扔到地上,玉玺被摔坏,掉了一角。王莽称帝后,命人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让位,命人在玉玺左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后赵石勒灭前赵,模仿曹丕,在玉玺右肩部加刻了“天命石氏”字样。之后玉玺以各种方式,相继出现在东晋,南朝、齐、梁,隋朝,唐,后梁。 公元1126年,也就是宋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玺”被金国掠走,此后便销声匿迹。公元1294年,世祖忽必烈崩。“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伯颜曾将蒙元收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是否在其中遭到不测,不得而知。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称帝,继而北伐,元廷弃中原而走漠北,继续驰骋于万里北疆。明初,太祖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明清两代,时有“传国玉玺”现身之鼓噪,然皆附会、仿造之赝品。如明孝宗时,曾有人进献所谓“传国玉玺”,孝宗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皇太极灭了蒙古林丹汗,其后裔献出所谓元朝“传国玺”,上面刻着“皇帝之玺”。至清初时,紫禁城藏御玺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就是皇太极之“传国玉玺”。而乾隆时,清高宗皇帝颇好考据,钦定其为赝品。但权且以假当真,聊以充数,不曾深究。至清末,此玉玺存放沈阳故宫,不知所踪。后来,开修黄河获得一块玉玺进献乾隆,乾隆考证,亦为赝品。 民国成立,清帝退位。公元1924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此“传国玉玺”复不见踪影。当时,冯部将鹿钟麟等人追索此镶金玉玺,没有下文。历经两千余年风风雨雨,扑朔迷离,“传国玺”数隐数现,最终湮没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玉玺消失了,世间依然有良玉。青海海东平安驿,有“平安玉”之寓意。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用的就是青海格尔木的昆仑玉,质地细密,光莹温润,洁透高雅,美观坚固。 昆仑玉当然与昆仑山有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玉山。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大约45亿年前,由于地球板块运动,在昆仑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巨大的碰撞压力和地底岩浆的作用下,形成了美丽的玉石。 石之美者,玉也。古人惯于“寓德于玉,以玉比德”,为何?只因玉有温润莹泽的情致,缜密坚韧的美感,它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也足以启发雕刻家、画家和诗人的灵感。更有“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之说,让玉透着满满的人情味。 昆仑玉又称和田玉,南朝梁周兴嗣所作韵文中就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句,意思是黄金产自金沙江,美玉出在昆仑山岗。由此可见,昆仑产玉自古以来就印刻在中国人的认知中。在中国人心中,玉有保平安的寓意和价值。 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是“丝绸之路”的前身。它的文化意蕴更是源远流长:“宁为玉碎”、“化干戈为玉帛”、“瑕不掩瑜”、“锐廉不挠”等等,都值得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附丽以工艺色彩的中国玉器,经过数千年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历众多统治者和鉴赏家的使用赏玩,经过礼学家的诠释美化,成为一种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春秋战汉元明清,陋室文章觅知音。雅俗共赏天下宝,止步云巅终半仙。”玉器从一开始,就带有诸多神秘的色彩。一个人,若是与玉结上了缘,便注定“仙”气萦身了。


  • 上一篇:大美长江在我心
  • 下一篇:一辈子做个茶人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102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