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诉说弦音

甘孜日报    2018年02月08日

■阿珂东子 文/图

阿若康巴翻过东拉山/由此东去朝拜阿尼卡瓦嘎/静立在阿尼的身边/倾不尽心灵的诉说/拉起悠悠的弦子/絮语如雪花飘飘洒洒/阿若康巴翻过东拉山/由此西去拉萨日光城/静立在大昭寺默默祈祷/倾不尽心灵的诉说/拉起悠悠的弦子/心宿如拉萨河悠悠潺潺……

横断山的东南一带,三江并流,传出了悠悠的野牛角弦音,先辈们伴着一路弦子,一路勒斯玛啦,从故乡到拉萨朝圣,那是他们生命中的吉祥之旅,他们注解了阿若康巴。

更早些时,玉树高原牧业发达,游牧民顺江河源头迁徙而下,途经囊谦县,囊谦是内部发达之意,也是内阁大臣之意。更主要的是,那里有冉古——牛角弦胡,是弦胡的发祥地。游牧民带着弦胡赶着史上最纯种的牦牛与山羊,到达九龙,渡江之时,羊皮筏子无法载牦牛过河,他们便留下一群人还有所有的牦牛,故而,九龙拥有了世上最大的牦牛。先辈们赶羊继续南下,一路留人,一路宰羊,羊皮搭肩保暖继续南下。于是,尔苏藏族、纳西族、普米族、摩梭族及缅甸黎族……都披挂羊皮,说是为了纪念披羊皮而来的先祖。这一带的人们离世时,都要把魂系在树上,托仙鹤将灵魂捎回世代居住康巴。

野牛角做成的弦胡,流传至巴塘、芒康、德钦及察隅等农区,早已被时光反复磨砺而破损。人们再做琴筒,需要翻山越岭,长达几年才能到源头之地找到野牦牛。于是,人们在森林里发现坚韧生脆的杜鹃木可做琴筒。杜鹃木做琴筒保留了牛角琴筒从粗到细的造型,琴轴上雕刻各种塔状图案,琴身较短,音色纯正如初。弦胡谱了阿诺康巴,成了唯一回溯的依据,从北方的巴颜咯拉山到南方的印度洋,从西边的沱沱河到东边的太平洋。我们从仙鹤的翅膀开始返回,越过江河,越过历史,继续谱写行走的韵律,记录着行走的步履,悠悠的牛角琴依然在江河的源头流淌,这是多么美好。


  • 上一篇:过有规划的人生
  • 下一篇:冬日里的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