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3月21日
■甘正气
每个卖玉人都像亿万富翁。
在云南靠近缅甸边境的地方,生活着许许多多卖玉人。其中有皮肤黝黑的泰国人、缅甸人,更有皮肤略显白净的中国人。
他们每天都非常忙碌。早上七点多到中午,他们会去卖成品。将各种玉簪、玉雕、玉佩、玉坠子、玉手镯放在铺着毛巾的透明收纳箱里,提着来到摊位,一件件摆好。将最贵的摆在离自己最近的位置——每块动辄叫价几万十几万元,越便宜的摆得离自己越远,即使被人偷走也不会心疼。下午卖玉人则用各种篮子提着“璞玉”到晚市碰运气。
晚上是玉市最热闹的时候。每个卖玉人都手持一个手电筒,在玉上照来照去。也有的卖玉人忙着往“璞玉”上浇水,似乎这样能提高石头的透光性。也有的人做配套服务,专门卖手电筒。
这些摆摊的卖玉人都不足观,最有趣的要数租下两层楼的门面,开门迎客的大玉商。
这类门面的一楼靠墙边堆着很多“石头”。老板见顾客进门,并不起身相迎,只是招呼大家落座喝茶。顾客懂玉的不多,边喝茶边问些幼稚的问题,有的指着一块石头问,那块多少钱?老板一脸厌倦,说:你自己去看我们开的“舱”,少了一千万我不卖。
所谓“舱”就是切掉石头的一层表皮,露出的里子。有的绿油油,也有黄白相间的,老板就说出各种不同的名目,并对顾客在玉方面的无知表示惋惜。
但是顾客们并不觉得自己不懂玉是一种耻辱,而是继续热切地问这问那。老板不耐烦了,似乎痛下决心似的大喊一声:“我今天就让你们开开眼!跟我上楼!”随后对老板娘大呼小叫,要她带钥匙上楼开门开灯。顾客们尾随着老板,像去看皇榜的举人一样满怀期待地鱼贯而上。
老板走进一个像是书房的小房间,在书桌后将一个似乎是装在墙上的旋钮轻轻左右拧动,好半天才停下,一拉手柄,现出一个柜子,原来是一个密码柜。
老板说:“我让你们看看真家伙!”顾客有的以为他会拿出一挺冲锋枪。然而,老板小心翼翼捧双手出的只是又一块石头。他轻轻地将石头放到桌上——不知道是怕碰坏桌面还是怕碰坏石头,表情凝重得像是将一窝鸟蛋放下。
老板又拿出一个手电筒,前端顶在石头上,让大家看石头内部透出的绿光,有顾客说没看到,老板对冥顽不灵的顾客显出恨铁不成钢的神情,说:“把灯关了!你们再看!”有的顾客还是说看不到。老板说:“我就索性让你们看个够!”他又轻轻拿出一个雕刻好了的镂空摆件放在桌面上。有顾客忍不住上前就去拿,老板喊道:“最好不要动!你们拿在手里,别人一碰,玉砸坏了,我找谁赔?找拿着的人还是碰他的人?不赔我损失不起,赔?这可不是小数目!”顾客闻言,散开了一些,此时他们就像鲁迅说的:“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老板继续道:“这个摆件我是请上海的师傅雕的,光人工费就花了我28万!少了60万我不会卖!”顾客们就发出“啧啧”的惊叹。老板觉得终于把顾客给镇住了,索性一鼓作气,又从其他的保险柜中拿出不同的摆件让顾客欣赏,一副你们反正买不起,就让你们见识一下的样子。
但最终没有一个顾客流露出想买的意思,甚至有的觉得玻璃的可能也漂亮。老板感觉自己碰到了一群庸俗的穷鬼,将各种石头和摆件又依次收进保险柜,锁好,然后像赶鸭子一样招呼顾客下楼。
顾客们心满意足,转到隔壁小店买了几块几十元的小玉佩,细心地拴上绳子放进袋子,打算带回去送给家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