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产业花开处处新——我州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综述

甘孜日报    2018年03月21日

■谢臣仁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

东方风来,千树花开。从5A景区到农家小院,从“飞地”园区到产业“长廊”,从传统藏药到新生“蓝逸”……产业发展显生机,入眼风景竞丰盈。

闻声而动,万物生长。广袤的甘孜大地,正演奏着一部宏大激扬的春之声。

在春天的序曲中,“甘孜产业号”正驶上业兴民富的快车道,迎着旖旎春光急速前行。

新理念 后发高点起步

财富故事

光伏电业富了民

今年春节,炉霍县宜木乡独马村村民尼玛过了一个幸福年。

去年4月,贡唐岗光伏电站二期工程建设,尼玛在建设工地务工60天,获得12000元的劳动报酬。贡唐岗光伏电站去年年底还向他支付了一笔租用他家草场的租金两万元。

有了这32000元,尼玛还清了修房欠下的债务,添置了洗衣机和冰箱,置办好年货,高高兴兴过大年。

作为“高大上”清洁能源产业的贡唐岗光伏电站,位于炉霍县宜木乡贡唐岗山上,占地面积达1233亩、投资达5亿。自2016年该电站一期工程并网发电以来,累计上网电量突破2亿度,创造税收达1000万元。

据统计,在贡唐岗电站修建期间,共雇佣务工约1万余人次,为当地群众带来360多万元的务工收入。在炉霍县下罗柯马乡和宜木乡共有48家人的草场被贡唐岗光伏电站租用,平均每户一年可获得1万元左右的租金。

松茸之乡新期待

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招待各国嘉宾的“国宴”上,松茸山珍汤成为 “国宝级”菜肴。

“高原山珍”松茸声名远播。远在数千里之外、主产松茸的“中国松茸之乡”雅江县满怀欣然。

松茸之乡有了财富新期待。近年来,围绕“中国松茸之乡”这块“国字号”金字招牌,延伸产业链条,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启动建设以松茸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年收集、加工野生菌约300吨,年产值约2500万元。

去年,雅江县和五粮液集团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合作打造松茸酒项目。该项目完全投产后,将年采购新鲜松茸300吨、年产松茸酒3000吨、产值达12亿元,给雅江农牧民带来极大收入。

一颗松茸演绎传奇故事,雅江县虽然比云南香格里拉等松茸“最先开发区”起步晚,却已是大步在前,精彩上演 “致富盛宴”。

延伸话题

高起点绘宏图

知天下者,善谋大势;决胜负者,长于布局。

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是甘孜产业曾经的真实现状。

作为产业欠发达地区,只有奋起直追。

幅员广、资源丰、特色浓,是甘孜产业蕴藏的独特优势。

作为追赶者,后发也要高起步,甘孜不急功近利,更不妄自菲薄。

立足实际,着眼更高定位,把握发展趋势,我州冷静分析,准确研判,主动有为。翻开《甘孜州“十三五”规划纲要》第五篇共三章科学规划“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洋洋数千字可谓“顶层”与“基层”映照、“重点”与“全面”交融、 “目标”和“举措”契合。

蓝图现,宏图展——

基点在创新,瞄准产业的动力问题,培育增长的新引擎;

支撑在协调,瞄准发展不平衡问题,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希望在绿色,瞄准人与自然和谐问题,重在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

空间在开放,瞄准内外联动问题,重在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目的在共享,瞄准落地富民问题,重在补齐发展短板、增进人民福祉。

按照“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坚持质量第一,秉承富民优先,追求效益优质。顶层设计、高位推进,构建四梁八柱;方向笃定,目标清晰,措施高效落细。

新景观 全域旅游

财富故事 

5A景区创新高

晶莹的现代冰川铺泻而下,将高峻的山谷装点成玉洁冰清的琼楼玉宇;巨大的冰洞、险峻的冰桥,使人如入神话中的水晶宫。特别是举世无双的大冰瀑布,高达1000多米,宽约1100米,比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大出十余倍,瑰丽非凡。

3月17日,在海螺沟风景区旅游的宜宾游客李明儒看着眼前的美景,惊叹不已,连说:“壮观、壮观!不虚此行。”

“一沟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海螺沟是理想的旅游、度假、疗养、登山、科考、探险的好去处。自2017年2月27日,四川海螺沟景区正式成为国家5A景区以来,先天的自然风光加上优质的接待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去年景区全年接待游客182 万人次,同比增长25.1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25.17%,旅游综合指标再创新高。

樱桃花开幸福来

春天的杵坭是热闹的。樱花在阳光中粲然绽放。

3月18日,在泸定县杵坭乡看到,游客兴致盎然踏春赏花,农人满怀喜悦迎客揽金。

不少挂着川V、川A牌照的车辆穿梭在路上、停靠在庭院。来自成都青白江区的肖薇告诉笔者,这里花美人好钱不贵,大家都喜欢来赏花春游品美食。

“板板桥”农家乐的店主人邓安美告诉笔者,农家乐生意不错,雅康高速通到泸定后,生意更是火爆。

在与笔者说话间,几位从成都来的游客向邓安美询问,想在暑假到这里来住。邓安美说:“搞旅游开农家乐硬是整对了,收入比以往增加了好几倍。这都是托州里发展全域旅游的福。”

近年来, 杵坭乡借助全域旅游的东风,依托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发展旅游,被中国果蔬协会评为“中国红樱桃之乡”,并成功申报“中国红樱桃地理标志”。

像“板板桥”这样农家乐在杵坭乡有30多家。村民们的幸福感犹如杵坭樱桃甜到了心里。

延伸话题

高热度展风华

大山大水大美风景,岂能无端辜负?全域旅游踏歌而来,理当顺势而为。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走“全域旅游”之路,甘孜当仁不让。

布局早,设计优,强力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高地——

以重点景区为骨干、次级景区为支撑、国省干线为纽带,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积极探索山地旅游发展路径,加强跨区域旅游文化资源和旅游线路整合,推动旅游由点状独立发展向带状集群发展转变,形成东部环贡嘎山环线、南部环亚丁环线和北部格萨尔文化旅游带“两环一带”旅游发展布局;

推出山地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集中打造4条最美景观大道、6条旅游精品线路;

与国际旅游接轨,打造主体化、体验化、自助化、智能化的国家公园景区之路;

创建全国民族地区全域旅游试验区、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打造“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将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最具优势和最具带动作用的富民产业和主导产业。

从2011年起,我州大力发展旅游,接待游客数、实现旅游收入、带动产业、惠及人数,年年有增长、年年创新高,全域旅游交出不俗成绩单。

蹄疾步稳,我州已成为全国热度最高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之一。

新路径 “三个百公里”产业带

财富故事 

“飞地园区”广覆盖

春天是多彩的,炉霍高原现代生态农业园区里蔬菜竞相生长。

3月8日,在炉霍县斯木乡吉绒村绿色蔬菜基地里,来自包初村的柔吉忙碌着。两年前,柔吉还是一个普通村民,如今,她已是基地“股东+员工”。

2016年,依托炉霍县“鲜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在斯木镇吉绒、若海两个村流转土地500亩,集中种植高原生态有机蔬菜。通过土地出租、资产入股等方式,使“飞地”成为乡村产业支撑,带动参股户户均增收890元。

除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也有部分村民像柔吉这样在园内长期打工,每个月仅工资收入就有2000余元。

目前,该园区100个大棚分给纳入该产业扶贫项目的48个参股村,每个村分到两个大棚,一个大棚一年可为参股村带来3万元的保底收益。

未来5年,炉霍县力争建设蔬菜大棚1000个,覆盖全县171个村。飞地扶贫模式实现不同乡镇、村组之间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壮大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收入。

“康藏阳光”耀香江

在很多人眼中,雪域高原食用的蔬菜全靠内地供给,谁曾想到,海拔4000米的高原出产的蔬菜却“反其道而行之”,直供港澳台等地,成为“抢手货”。

说起这“稀奇事”,理塘县康藏阳光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帆满脸自豪。

去年,理塘县建立濯桑乡农业双创中心,积极探索“服务平台+服务主体+经营主体”模式,以理塘县康藏阳光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积极打造集创新创业、科研培训、精深加工、冷链运输于一体的濯桑乡农业双创中心专业化农业服务平台,建立“五位一体”高原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双创中心流转土地5000多亩,种植13种高原新鲜蔬菜,已获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国家出口备案直供蔬菜相关认证,理塘县康藏阳光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蔬菜基地也是四川省直供香港七个试点蔬菜基地之一,已获出口订单近1000万元,辐射带动2万亩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实现100余人就近就业增收。

延伸话题

高标准建“长廊”

一招落子,全盘皆活。

立足实际看长远,打造“三个百公里”产业示范带,建设产业立体格局——

东部建成12000亩羊肚菌产业带,发展10000亩核桃、10000亩花椒标准化示范基地,打造“花海花湖鲜花山谷”景观;

北部建设20000亩春油菜基地、300亩大葱基地、40万棒黑木耳基地、5000亩百合产业园区,建设“飞地”产业基地引导48个村建成蔬菜大棚100栋、78000平方米;

南部打造以甲洼、濯桑、藏坝三乡为核心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日基生态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巴塘2000亩核桃种植示范基地。

同时,力争到2020年建成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和特色农牧业产业基地两个“100万亩”,建立水果、蔬菜、林果、中藏药、畜牧业和食用菌“六大基地”,开发粮、油、菜、酒、肉、茶、菌、果、药、水“十大特色产品”。

不只是“低头种地”,更是在“抬头看路”。农业“飞地园区”成功借鉴和有效延展成甘、甘眉工业园区经验,高原蔬菜直供港澳台成为生态农业走出去创品牌的生动实践,这既展现甘孜人的豪迈情怀,更凸显高原人的聪明智慧。

点面结合,建设产业“长廊”,成“珠链”、做样板、作示范、生辐射,成效显著。

连横合纵,打造产业“共同体”,融要素、集资源、挖潜力、享成果,事半功倍。

产业发展有势头,群众从业有奔头,我州产业正逐步实现立体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效益化,成为产业发展 “大蓝筹”,走上良性发展的上升通道。

新格局 多点多极

财富故事 

中藏药业育“新苗”

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

2月26日,大年十五刚过,在得荣县茨巫乡郎达村,二十余名村民就在土地上挥舞锄头,干得热火朝天。这是村民们是在种植黑枸杞。

这些村民中,五斤多吉干得最起劲。多年前,五斤多吉因病欠下了两万多元的债。去年,村里成立了雪域天顺黑枸杞合作社,流转村里的300亩集体耕地种起了黑枸杞,他在合作社找到工作。一年下来,他从合作社获得劳务收入和土地流转金分红近万元。

康定市雅拉乡雀公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186亩秦艽、大黄、波棱瓜、刺龙芽等中藏药材。该村村民陈家富看着长势良好的药材,欣慰地说:“不枉自己种了一场,每个月2000元的工资也拿得安心。”

中藏药种植可谓“遍地开花”,去年,全州共新建成药材种植基地0.9万亩。炉霍、巴塘两县的中藏医院和藏药制剂室已完成设备安装,德格宗萨藏医院饮片厂已完成厂房装修并通过环评,乡城饮片厂完成厂房装修、设备安装和产品包装设计。全州实现中藏医药产值9.2亿元,制剂产量193吨。

雪域“蓝逸”创品牌

1月22日,我州高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论坛暨蓝逸新年新产品发布会在成都举行。

发布会上,蓝逸公司发布蓝逸冰淇淋五大系列十五款产品,与全国各地经销商签订购销协议,与四川理工学院、九龙县、德格县签订高原食品研发合作协议、产业发展协议。

在海拔4100米的理塘县奔戈乡建工厂,牦牛奶从天然牧场直接进入标准化生产车间,产品通过装冰袋源源不断空运到北京、上海、成都等高端市场。蓝逸公司所生产产品层层递进、各有风采,独具藏区特色,“圣洁甘孜·康定蓝逸”打响了品牌、占领了市场。

作为四川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蓝逸公司致力将蓝逸建成全球知名品牌,全力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原特色产业,按照“龙头企业+牧场+专业合作社+牧户”的经营模式,摸索出一套企业与牧民相互依存、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产业化框架体系,惠及理塘5.9万农牧民。特别是公司正筹备建设的牦牛乳加工基地,日处理牦牛奶将达到20吨,提供数十个就业岗位,有力地带动了农牧民就业增收。

延伸话题

高追求出效益

新旧交织,相得益彰。

挖掘底蕴,传统产业不是“老态龙钟”;勇于创造,新兴产业不是“弱不禁风”。

产业态势优不优,良性发展是关键。我州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发展,形成活力旺盛、布局协调、城乡融合、结构优化、生态优美、品牌优质、人民普遍受益的发展新格局。

产业发展好不好,富民“尺子”去衡量。我州以增收为核心,以规模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业高产高效为目的,多渠道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全面见效的产业富民路子,让群众收获“真金白银”,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富民产业汇聚起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力量、激发起群众主动作为的奋斗热情、打造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新的增长极。

春染大地,万物生辉。希望,是春天的另一种深意。

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个个落地的项目、一项项真实的数据,我州富民产业不仅“铺天盖地”,更是 “顶天立地”。以往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现在是“一方水土富了一方人”。

甘孜产业,既得天之时、地之利,又得人之和、物之宜,在广阔的发展空间里,萌动着新一轮高速发展的劲头和力量,充满希望、富有生机、前景美好的甘孜产业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新起点上再出发,不负春光与时行。富民产业方兴未艾,大步向前!


做好产业富民这篇大文章

■本网评论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实现甘孜长治久安,物质基础是关键。我州多年的发展经验证明,发展产业才是拔掉“穷根”、稳定脱贫的“金钥匙”。我们要始终坚持州委“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关键、抓好三件大事、补齐四大短板、夯实五大基础、实施六大战略”的总体工作格局,按照“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富民优势。

抓好产业富民关键在于念好“产业经”。要把产业发展作为农牧区脱贫致富的最大支撑,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因地制宜选准、选好产业,做好产业富民文章,让农牧民群众拥有更坚实的增收致富基础。要立足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调优结构,构建经济效益好、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联动发展格局。要围绕贫困村实际情况,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以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抓好产业富民要打好“生态牌”。“发展的希望在绿色”,绿色是甘孜藏区的“天然底色”。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牢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发好、 保护好、 利用好这片青山绿水, 我们就有了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资本和底气。这是我们持久的竞争力,是我们最大的信心源。要以建设美丽生态甘孜为目标,进一步繁荣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彰显生态文化,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州绿水青山、民族文化等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牧业的多种功能,利用“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模式,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绿水青山成为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抓好产业富民要注重强化保障,织好“服务网”。“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发展优势、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增强全州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州人民共同富裕,让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甘孜州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产业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要付出异常艰辛的努力。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发展观,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 上一篇:天路畅通大高原
  • 下一篇:“四转变”掀开我州打好脱贫攻坚“春季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