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4月08日
多吉彭措与《贡嘎日噢》剧照。
多吉彭措与《贡嘎日噢》剧照。
指导电影拍摄中的多吉彭措。
■本网记者 张嗥
2016年8月,由我州著名导演多吉彭措执导的电影《贡嘎日噢》,在历时3年拍摄后,正式与观众见面。电影首映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好评,不仅获得了2016年度美国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优秀故事片奖”和“最佳男演员奖”,首届青海德令哈国际高原民族电影节“最佳作品电影奖”,四川省第14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奖等。
正是多吉彭措多年来对于影视艺术执着的追求,结束了康巴藏区无本土人编剧、执导拍摄电影的历史。
多吉彭措,虽然迈入耳顺之年,但他的电影创作欲望并没有随年龄而减退。目前,《横断山恋歌》《大禹》《生死搏斗》等多部由他担任编剧,以中国西部、高原藏地为创作土壤,描写以藏族为代表的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生活的影片,正在紧张地筹备当中。
“现在,我已完成电影剧本《横断山恋歌》《大禹》《生死搏斗》《门拉山历险记》《雅砻江畔》《远方的地平线》《遥远的拉萨》《至爱青春》《冰洞》《天音》《死在暗杀目标手中的凶手》的创作工作。”多吉彭措说道。
据了解,目前,由多吉彭措担任编剧的电影剧本《大禹》被四川省委宣传部列入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文艺精品规划项目,该项目属于大投入、大制作的“电影+主题公园+特色小镇”运作模式,工程已启动,正在运作中。
“今年我准备拍摄的院线电影《横断山恋歌》的各项工作,已联合多家公司参与,正紧锣密鼓的准备中。”谈到今年的工作,多吉彭措开心的说。
对于未来,多吉彭措表示,如果未来完全建立起了自身的“造血机制”,融资工作步入正轨,将力争每年制作一至两部电影,争取此为契机,带动和培养一批藏区青年人投身于电影事业。
“不管我人在哪里 对藏区的感情都是炙热滚烫的。”
在2016年美国第十三届世界民族电影节颁奖仪式上,当主持人宣读着:“影片讲述了中国青藏高原贡嘎山下一个小人物的故事,但它带出的却是困扰人类的大问题,纵观世界各地可以看到,凡是没把民族间和谐相处的事处理好的地方,不是动荡就是战乱。基于《贡嘎日噢》的雪山一样高大的立意及精彩表演,我们将‘优秀故事片’奖颁给这部影片”时,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贡嘎山,了解到了藏文化。
谈到电影《贡嘎日噢》的成功,多吉彭措回忆着一段难忘的贡嘎山之行。
他告诉记者,1982年春,他受单位指派前往贡嘎山西坡参与一项登山活动,主要任务是协助一支外国登山队做一些后勤保障方面的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一切准备工作都开展得非常顺利,谁知登山队即将登顶时,贡嘎山气候突变,队员们只好被迫下撤,这次登山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登山失败,但却让多吉彭措第一次目睹了贡嘎山的雄姿,给了他与贡嘎山近距离打交道的机会,也使他了解了登山运动,结识了许多朋友,而电影《贡嘎日噢》中的主人公马帮土登的原型格勒,正是这次贡嘎行认识的好朋友。
格勒出生于马帮世家,上世纪30年代初,其父曾为来贡嘎山考察的美国探险家洛克做过马帮向导。子承父业,1957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6名队员攀登贡嘎山主峰,年仅17岁的格勒担任马帮向导。虽然成功登顶,但有4名队员不幸遇难。
以后,格勒每次来到贡嘎山,都会献上一个玛尼石,拆换经幡,以这种方式祭奠逝去的朋友,直到他2009年去世。“多年来,我一直想把格勒与贡嘎山的故事搬上银幕,试图以电影故事角度深入到人性层面去探讨人与情感的问题。即:只要是人,就会有交往,人与人有了交往就会产生情感和友谊,这是人的本性,它不会因种族差异或地理因素被阻隔。”多吉彭措说道。
“不管我人在哪里,对藏区的感情都是炙热滚烫的。我创作的源泉,讲述的对象,都是以那一片土地为主。我的灵感和思绪,天赋和动力,骨子里、血液里的东西,都源自那片土地。”对于多吉彭措来说,甘孜大地不仅仅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更孕育了他的对生命和艺术的理解。
“让人们走进 离人心最近的生命净土。”
从1980年开始从事摄影创作至今,多吉彭措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新闻和艺术作品8000余幅,在海内外举办个人影展6次。获得地、市、州、省和国家级文化部门颁发的各种摄影奖项120余个。
其纪录片《青藏水塔》获得英国BBC“最佳纪录片”二等奖,《江边人家》获得香港纪录片节“最佳纪录片”奖,《盲人嘎玛》获得澳大利亚纪录片节“最佳短片”奖及日本东京纪录片节“优秀短片”奖。
多吉彭措告诉记者:“历经磨难,吃够了常人难于想象的苦,走遍了青藏高原,终于成为这片土地的一名摄影者和影视制作人。我眼中的藏族文化除了它的博大精深外,更多的是继承和发扬光大,更需做好深度挖掘。”
1954年,多吉彭措出生在色达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摄影至今,他的足迹遍及青藏高原。作为最早系统、全面拍摄青藏高原的摄影家,拥有一百多万张胶片与300多个专题,是青藏高原上80%旅游热点最早的拍摄者与推广者。
在追梦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么艰难险阻的困难,多吉彭措始终坚持着梦想,勇敢前行。
记者了解到,原本可以过着平凡而安定生活的多吉彭措,每一次都选择与属于那个年代“奢侈”生活擦肩而过。“那时候我在藏区为科考队工作大半年,空下来去深圳做生意,是能赚很多钱,但是3个月以后想高原了,觉得自己不能堕落下去,成了金钱的奴隶。”多吉彭措说。
在那个所有人都疯狂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多吉彭措却回到高原,拿起相机,在高原上继续孤独地坚守着一个个日与夜,回到了风餐露宿的漂泊。而正是这份执着,让他成为了康藏地区首位导演,逐步走向成功。
多吉彭措说,自己没接受过任何专业电影指导,通过自学成才,而最终走上电影创作道路的自己,有关电影创作的所有感悟,几乎全部是受益于几十年来行走藏地的丰富阅历与文化沉淀。
有人说,多吉彭措的摄影像草原一样朴实,像雪山一样让人充满想象,没有所谓后现代的夸张。多吉彭措告诉记者:“摄影艺术也并非只注重表象,任何华丽花哨的表演,如果缺了内在的东西,那么它至多也就是一件可有可无的装饰品。”
用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讲述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让更多人热爱这片土地,是多吉彭措从踏上摄影道路起内心深处的一个理想,而他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用摄影和电影这种形式,把藏文化与世界上的其它文化融合,把在历史潮流中还未消逝、但终将慢慢走向博物馆,如珍宝般的藏族传统文化,用电影传播、分享给更多向往它的人,让人们走进那片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离科技最远、但却离人心最近的生命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