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五省藏区州(市)级首个文化类朗读栏目诞生记

甘孜日报    2018年04月13日

以文之名,以“声”相许,从阅读走向悦读

现场即兴朗诵。

获奖者领奖。

来宾认真聆听作品。

朗诵母语作品。

编者按: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去年六月,甘孜日报社与甘孜州文联共创了《康巴·悦读》栏目,受到欢迎。在该栏目优秀作品评审座谈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来到现场,一探一个个感人声音背后的“秘密”。

■本网记者 兰色拉姆 文/图

成长中的《康巴·悦读》

来自我州的40多位优秀作家和朗读爱好者将汇聚于此,共享文学之美、声音之美和情感之美。

光明网曾在网上发起了一项“你爱听书吗?”的问卷调查,共有126位网友参与了此次调查活动,65.08%的参与者为18-35岁的青年人。

调查数据显示,全部参与调查的网友中,仅有27人未使用也不打算使用听书软件,剩余99人都曾经、正在使用或者正打算下载使用听书软件;52.38%的网友会在睡觉前使用听书软件,而听书的内容66.67%以小说为主,24.6%的参与者的听书时间达到30分钟至1个小时。

4月9日,全国五省藏区州(市)级首届文化类朗读栏目《康巴·悦读》优秀作品评审座谈会在康定剧场举行。《康巴·悦读》栏目自诞生以来,始终用深情的吟诵诉说一个个康巴的故事,然而它本身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风景?

“好漂亮的签到表”、“可以在树枝上签名了,好有趣”;4月9日,在《康巴·悦读》2017年度优秀作品评审座谈会签到现场,一张树形的签到牌引得大家驻足讨论;或飘逸、或端正,各异的签名让签到牌充满了活力。

进入会场,多媒体屏幕上,“《康巴·悦读》颁奖盛典”几个字在红色背景的衬托下格外醒目,所有与会人员,无论血气方刚、温柔恬静还是年逾花甲,都是仅仅有序,按座签依次入坐。

继续“扫描”现场,摆放有序的水杯尤为“新鲜”,虽是颜色各异,“温婉”的陶瓷杯却都由两部分构成:一面是甘孜发布和康巴传媒藏文网的二维码;另一面则由上排的藏文,中间的汉字和下排的二维码构成。

记者了解到,来自我州的40多位优秀作家和朗读爱好者将汇聚在此次座谈会,共享文学之美、声音之美和情感之美。作家雍措告诉记者:“一直对《康巴·阅读》满怀期待,希望以后的《康巴·悦读》能愈加多元化,期待康巴悦读越办越好,越办越丰富,越办越成功。”

诗歌写作者荆林刚说:“虽是业余,但也是《康巴·悦读》的参与者,一得知《康巴·悦读》要举办评审座谈会,我的激动倍增,对《康巴·悦读》的未来我更是倾耳拭目。”听完他们的讲述,疑问在记者脑海中浮现,《康巴·悦读》为何能让他们满怀期待?

《康巴·悦读》诞生于2017年6月,当时,甘孜州文联和甘孜日报社联合策划,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康巴传媒和康巴传媒藏文版同步推出文化类朗读栏目“康巴·悦读”,对康巴作家群优秀作家等的原创作品进行诵读、录音制作,对音乐、图片、文字的整合与重塑,旨在打造一个全民参与的在移动端倾听与分享优秀作品的互动栏目。

目前,该栏目共推出藏汉文版“康巴·悦读”70期。其中,汉文版40期、藏文版30期,栏目邀请了多名藏汉文“朗读者”参与声音采集与节目录制;作品持续推出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网络点击量持续走高,在州内引起了“本土作品朗读热潮”。

据统计,《康巴·悦读》迄今总点击量已超过10万,平均每期点击量达到1000左右,收到留言更是不胜其数;4月9日进行的《康巴·悦读》年度评审座谈会直播在截至当日下午18时,点击人数超过60万人次。

“他们”听到的“康巴”

汉语朗读与藏语母语朗读并行是《康巴·悦读》与其它听书软件的不同之处,也是最大的亮点。

朗读者田也告诉记者:“用声音呈现文学作品,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声音是让思维想象展现魅力的平台,相对于文字更具表现力,用声音聆听作品的方式势在必行。”

朗读者徐富贤补充道:“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能透过声音看到创作者厚重、富有内涵的作品,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通过互联网传播,大家可以方便快捷的汲取好的精神食粮。”

由于忙着撰写《苍烟落照间》,作家罗凌没能亲临现场,但她全程观看了直播,她说:“《康巴·悦读》是文学、声音与网络融合的体现,在这种快速、便捷并且新颖的方式下,我们获取到的精神食粮也有了新的生命力。”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渗透,人们每天接受到的信息五花八门,在快速、高效的时代,精心品读文学作品的人已经屈指可数,于是一系列的听书软件应运而生,《康巴·悦读》正式跟上了时代的潮流,真正实现了“朗读康巴给您听”。

相对于形色各异的听书软件,《康巴·悦读》有着属于自己的光芒,正如作家梅萨看来,过去的康巴文学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康巴·悦读》的出现,赋予了静态文字生命力,汉语朗读与母语朗读并行是《康巴·悦读》与其它听书软件的不同之处,也是最大的闪光点。此外,梅萨还提到,《康巴·悦读》传播康巴文化底蕴的同时,赋予了康巴文学更高的灵魂,这更是其它软件做不到的。

从文字作品的主导者,变为音频作品的受众者,身份的转换让作家尹向东感触颇深,他说:“听自己的作品很是美妙,文字是种平面的东西,但当《康巴·悦读》进来后,平面的东西就变得立体起来,伴随着声音的是更加直观的文章美,这种将简单的阅读升华现代化的阅读方式值得肯定。”

“开展《康巴·悦读》并非赶时髦,而是康巴文化的另一种呈现,举办座谈会也不代表对《康巴·悦读》进行总结,而是以声音的途径,尽力让更多的听众有所感悟后主动去品析原作,从而形成人人读、人人听。”朗读者杨苏斌感受颇深。

康巴作家、原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贺先枣更是感叹道:“这就是甘孜版的朗读者,每周听“康巴悦读”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并由此寄情山水,传承文化,探寻历史。套用一句时髦的话,通过这有温度的声音,你总能找到打开康巴的方式。”

让更多的人聆听“康巴”

向甘孜以外的地区拓展,让更多的人在不同的声音中,聆听康巴,走进康巴。

当一篇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在朗读者饱含深情的语调中再现时,座谈会上的嘉宾无不全神贯注,畅游在文字与声音的珠联璧合中。妙趣横生的“配音秀”、个人朗读等更是让大家现场感受了《康巴·悦读》的栏目魔力。

“在信息化时代,科技元素的加入,在将作品更加直观展现的同时也实现了新闻媒体的成长。”作家窦零对《康巴·悦读》发表了看法。

勤勤恳恳、持之以恒是《康巴·悦读》栏目自开办以来的真实写照,它在反映康巴文化人文化坚守、价值引领、传播创新等的认知和追求时,探索媒体从传统到新型的转身,康巴传媒也趁着这股创新的“东风”,进入了音频传播空间,在新闻媒体、社交网络间自由流转,突破了传播平台的限制与圈层的壁垒,形成了自传播影响力格局,为甘孜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互联网+传统文化”的样本。

如今的《康巴·悦读》,作为传统与新媒转型花熟蒂落的缩影,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支持,州委宣传部副部长苟亚东在座谈会上表示:“《康巴·悦读》是媒体融合中积极成功创新实践,栏目发挥了大众化的传播,打破了文学作品和平台传播的空间界限,以音频为因子、图文为辅助、运用图文音频融合生产的手段,在手段上开创信息传播的新语境和新途径,在推广上结合系统生产和分布发酵,顺应了信息传播的移动化社交化个性化和视听化的新趋势;弥补了‘音’的短板。”

除了是媒体融合中积极成功创新实践,《康巴·悦读》更是康巴文学展现风采的平台。记者了解到,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探索新的方式,讲述甘孜故事、传播甘孜声音、打造康巴文学和培养康巴人才是州文联和甘孜日报开设《康巴·悦读》栏目的初衷。

省作协副主席、州文联常务副主席格绒追美说:“目前‘康巴作家群’已经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通过新媒体,以文字、声音等形式让更多的康巴作品走进更多的读者群,这是《康巴·悦读》在文学方面造诣之一,同时吸引更多人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甘孜知名度是栏目另一亮点。”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为了让未来的《康巴·悦读》更上一层楼,州委宣传部副部长苟亚东表示·要坚守住主流媒体传播文化的价值追求;要以融合生产力为驱动推动创新发展;要有以服务受众为重心的职责担当。

甘孜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洼西彭错则谈到,《康巴·悦读》是有益的尝试、良好的开端,这样的呈现传播方式,值得深挖优化,未来甘孜日报社将继续全力办好栏目,并面向全州农牧区群众推出涵盖娱乐、文学的崭新音频。

据了解,下一步,《康巴·悦读》将加大藏汉双语朗诵并进的力度,并且平台向甘孜以外的地区拓展,让更多的人在不同的声音中,聆听康巴,走进康巴。

听众来音

网友puti :

读《火塘》让遥远的记忆浮现眼前,童年去母亲的故乡玩。每当夜幕降临,舅舅、舅妈和孩子们围着火塘边,舅妈总是忙忙碌碌;舅舅永远的好脾气,和孩子们嬉闹玩耍,一边慢慢,喝茶舔糌粑;阿爷手持佛珠默默坐在边上。灶火灰里总是放着土面锅盔,灰烤出的锅盔真的好吃,那是个偏僻而秀丽的村庄;老人们如文中作者的奶奶一般朴实善良,想起心中依然会涌起一阵暧流。

网友无事生非者 :

多一点甘孜州本土的作家,文化助力精准脱贫,物欲横流的时代精神上的富足很重要。

网友一滴…… :

暖石回阳是巴塘人解不开的心结,只要精神不死,它就鲜活地跳动着!

网友邱长红 :

作者的文字质朴,真情流露,故乡的印象永远是那么亲切,朗读者的声音优美纯静。






  • 上一篇:转塔人
  • 下一篇:神秘主义象征与精神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