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相聚 康巴不能忘却的记忆

甘孜日报    2018年09月08日

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走笔

开幕式现场。 兰色拉姆 摄

1980年三州运动会盛况。 代奇元 摄

本届省民族运动会板鞋比赛。 代奇元 摄

   ◎本网记者 兰色拉姆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康定精彩亮相。五十三载春秋中,省民族运动会始终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为载体,深刻诠释了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生动展示了我省少数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精准折射出新时代我省各民族取得的新发展和新变化。

   省民族运动会难以磨灭的记忆

   19659月,首届“三州运动会”在凉山州昭觉县举办。多年后,这个“首届”成了四川省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前身。1982年,在西昌市举办的第六届民族运动会上,因首次增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四川省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正式诞生。

   记者了解到,1972年,“三州运动会”在康定举办,据资料显示,当年,甘孜、阿坝、凉山三个代表队共210名各族男、女运动员,进行了篮球、排球、乒乓球三个项目的角逐。

    1980年,康定再接到承办第五届“三州运动会”的任务。此届民族运动会,有篮球、乒兵球、田径、射击、摔跤五个比赛项目,除三州外,还邀请了重庆航模校、拳枝花市摔跤队参加,共有309名运动员参赛。

    三十六年后,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康定举办。本届民族运动会,是甘孜建州以来首次承办的赛事规格最高、参赛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也是历届中动员范围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民族体育盛会。甘孜州就此在省民族运动会的历史上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

    本届省民族运动会设有射弩、民族式摔跤、蹴球、押加、珍珠球、高脚竞速、板鞋竞速、陀螺等8个大项,62小项和28个表演节目,共14个代表团、1127名运动员参赛。

    州文体广新局副局长许志东坦言:“承办省民族运动会,是甘孜州的荣幸。甘孜儿女能在家乡,观看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实属难得,相信百万甘孜儿女必将倍加珍惜。”除开以“主人家”身份结缘省民族运动会,甘孜州更在历届省民族运动会上留下足迹。据统计,自1965年以来,甘孜在省民族运动会中,累计摘获金银铜奖牌400余枚。

    对于省民族运动会,州文体广新局副局长许志东有着专属的回忆。“那年我12岁,第一次对较大规模运动会有了概念。”1980年,第五届“三州运动会”在康定举办,许志东是甘孜代表队的田径运动员,比赛在即,他却因病住院。年龄虽小决心却不小,刚一出院,许志东就立即归队参加比赛。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取得了田径比赛的第二名。

    在那届运动会,许志东见证了何为体育精神。凉山州代表团一位优秀的长跑运动员,在5000米田径比赛中突发高反,身体情况十分糟糕,但他仍坚持跑完比赛。“那位运动员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奋力拼搏、至今我都记得他。”再忆当年,许志东仍是感慨满满。

    对于今天的甘孜州而言,人们通过省民族运动会感受到的“拼搏”精神,已远远超出了省民族运动会的范畴,早已成为推进甘孜州加快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

    正如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副主任、州委副书记、州长肖友才在开幕式上致辞时所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百万康巴儿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顽强拼搏精神,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甘孜大地发生了根本性、历史性变化。”

    在本届省民族运动会举办之前,甘孜州召开了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甘孜州委关于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的决定》。《决定》的亮点之一就是在全州掀起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热潮,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坚定不移实施“六大战略”。

    939时整,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康定北门体育场盛大开幕。 在开幕式上,一副别样的“甘孜地图”呈现在人们面前。在这幅甘孜地图中,绿色、黄色、蓝色与红色分别代表甘孜东部地区、北部地区、南部地区以及州府康定,象征着新时代,在绿色生态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甘孜州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远景。

    当这幅地图随着音符的变化,逐渐呈现为本届民族运动会的logo:一匹扬蹄奋发的骏马之际,甘孜州承办此次民族运动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在开幕式上,本届民族运动会组委会副主任、省民宗委主任张富国在致辞中说道:“今天我们隆重举行全省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必将凝聚起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促进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繁荣进步。”

    省民族运动会难以割舍的情结

    盛会来临,甘孜人民激动万分,这在本届运动会开幕式带妆彩排当天便一目了然。当日上午8时,北门体育场观众席上,已有百余人入座。与此同时,体育场入口,等待安检的观众游客排起了长龙。

   “明天上班没时间来现场”、“迫不及待想看开幕式”、“提前感受甘孜特色歌舞”——人们赶赴现场的原因各异,目的却是一致,即亲身体验节会盛况。

    上午9时,彩排正式开始,除了记者与专业摄影者的“长枪短炮”,一些自由摄影爱好者也忙着按下快门,这为现场增添了别样色彩。一名王姓摄影爱好者告诉记者,用自己的镜头记录精彩瞬间,多年后还能详细回味,这必将意义非凡。

    同是摄影爱好者的代奇元,则很好诠释了王姓人士的观点。4日下午,记者与他相遇在摔跤比赛现场,或站或蹲,或前或后,拍起照来身手灵活、精神抖擞,丝毫看不出已是76高龄,记者对代奇元的佩服之感油然而生。

    代奇元,曾是康定照相馆工作人员,退休后长住成都,为拍摄本届运动会相关照片,专程赶到了康定。坐在赛场一角,他向记者讲起了1980年的三州运动会。当年,出于对篮球的喜爱,他用雅西卡相机,拍下了女子篮球比赛的盛况。据他讲述,那年比赛开始后,康定城几乎每天万人空巷,大家谈论的话题也全与运动会有关。

    随后,在进一步的采访中,记者见到了代奇元拍摄的与那届运动会有关的老照片。那是一张黑白照片,前来观看篮球比赛的人们像潮水一般围住了赛场。赛场周围的老房子以及人们的穿着,都在述说着,那是一个物质条件并不充裕的时代。然而,隔着几十年的时光,记者仍能从照片上感受到当时人们迸发出的火热热情。

    看着照片,代奇元再度回忆着当时的一点一滴。照片上呈现的热烈氛围,代奇元的讲诉,令记者意识到:无论置身于何种条件之中,一次体育盛会激发的热情都是无可替代的,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运动会本身。

    提到1980年三州运动会,土登十分开心。“那届比赛我是运动员,而这次,我成了裁判,看着年轻人在赛场上挥汗拼搏,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据土登回忆,那时各方面条件都较差,运动器材不够用,直接在T恤上写上“甘孜”两个字就是队服,胶鞋就是运动鞋,一顿有四个菜就是大餐。

    运动会结束后不久,州体育学校正式建立,土登顺利成了体校学生;毕业后,他参加州内公务员招考,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因为工作繁忙,土登始终没有机会再回赛场,但他对体育的关注从未间断,浏览体育新闻、抽空打篮球等都是他的爱好。

    “能用新身份回赛场,是州里对我的信任。当然,这次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出现在专业赛场,无论将来如何,我都希望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越来越好。”简单的话语,饱含土登深情的希望。

    记者了解到,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规模越办越大,比赛项目日益丰富,民族传统文化和体育运动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省民族运动会推动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激发当地群众同心协力、建设家园的作用和价值日益彰显。

    随着本届民族运动会拉开大幕,当记者奔波在焕然一新、日益繁华的康定街头,采访来自全省各个民族地区的参赛选手和观众,追寻他们与民族运动会的记忆的时候,穿梭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这种感受分外强烈。

    省民族运动会难以忘却的盛会

    其他代表队对也有着自己的记忆和理解。

    广安市领队邓鹏雄认为,省民族运动会是体育精神与趣味活动的结合;

    雅安市运动员阿衣热扎表示,省民运是民族认同感的见证;

    宜宾市工作人员韩亮认为,省民族运动会是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的载体;

    攀枝花市联络员李卓徽认为,省民族运动会是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媒介……

    参加过多次省民族运动会后,杨忠琴认为各项比赛增加了民族凝聚力。作为阿坝州珍珠球教练,她详细讲述了珍珠球的历史起源,并一再强调,民族体育项目在民族地区普及推广,是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表现之一。

    杨忠琴表示,从各地市州到全省再到全国,民族体育盛会都彰显着拼搏奋进的民族精神。2015年,杨忠琴带队在内蒙古参加全国比赛,当时,阿坝对战广西,面对不佳局势,队员们没有气馁,反而越战越勇,最终赢了比赛。

    杨忠琴总结道:“在赛场上,比赛经验的累积和一个好名次固然重要,但发挥拼搏奋进的精神远比比赛结果重要,尤其是在省民族运动会这种大规模的比赛中。这次比赛,我们也要好好加油。”

    表演项目精彩纷呈,这是本届运动另一亮点。

    3日下午、晚上与4日晚上,民族体育表演项目比赛在州民族体育馆上演,鲜艳的民族服装、优美的舞蹈动作、独特的民族音乐,取材于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演出特色鲜明,各少数民族的生活智慧、传统习俗等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激烈的体育竞技,浓郁的文化气息在延伸、扩大。

    期间,攀枝花市代表队的《板凳龙》表演,展现了彝族青年男子的热情奔放;乐山市代表队的《背过山》讲述了小凉山的山高谷深,坡陡路险;成都市代表队的《基咯卡》演绎了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棋”;宜宾市代表队的《拄筜》体现了苗家人的拄筜习俗,其余代表队的表演同样展现了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

    表演项目现场,观众纷纷感言:打动人心的好演出、还想再看……康定市民格桑在观看完凉山州代表队的《格》后说:“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其它民族的精彩演出,我既兴奋又遗憾。”他表示,过去只了解藏族歌舞,看了演出才发现,自己的视野太过局限。

     展风采、显精神,比赛持续进行,各代表队全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省第十五届民族运动会记忆,两所高校也不例外。其中,成都体育学院除体育比赛外,还通过《舞蹈啦啦操花球表演》展现了青春与活力;西南民族大学则通过比赛诠释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大融合。

    西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肖谋远说:“作为多民族学生融合的大学,民大有弘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责任与义务,尤其是体育学院。”据了解,为更好在校园内传承民族体育及其文化,西南民大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了课堂,并定期在校内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比赛,同时还大力宣传相关民族传统文化。

    “加油、加油”——比赛还在继续,本届民族运动会带给人们的回忆、思考甚至感动,还在延续。


  • 上一篇:写作的真谛
  • 下一篇:阿妈的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