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8月09日
目前,在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40个项目中,藏族创造的有四项,分别为《格萨尔》史诗、热贡艺术、藏戏和藏医药浴法。
《格萨尔》史诗
1952年,中国第一个从事《格萨尔》研究的专门机构在青海省成立;1958年,中国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格萨尔》抢救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格萨尔》的搜集整理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史诗抢救工作在藏族、蒙古族和其他民族地区展开,规模空前。2006年,《格萨尔》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藏戏
藏戏是戴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发端于15世纪的热贡艺术,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河流域同仁县及其周边地区,其内容以藏传佛教、神话故事、史诗、藏医藏药、天文地理以及传统知识等为主。热贡艺术于2006年5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医药浴法
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藏医药浴法广泛流布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地的藏区。藏医药浴法相关项目于2008年和2014年先后两次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于2018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