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10月21日
◎杨全富
在晨曦中,我和妻儿离开了拉萨,向着日喀则方向前进。
从拉萨出发时,天空中堆积的乌云渐渐散去。走过一段高速路后,马路又再次汇合到国道318线上。路旁不时闪现过一座座藏房,在每一座藏房楼顶,最耀眼的是那一面面五星红旗,在晨风中随风飘扬,唤醒了沉睡的村庄。路旁的树木多以白杨林为主,没有遮天蔽日的气势,然而一株连着一株,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仿佛是一个个哨兵,挺直了腰身,接受着路人的检阅。
曲水县是我们此行必经之地,虽然没有停留下来,然而临近318县旁宽阔整洁的街道,已让人喜爱上了这座城市。纵观整个曲水县,东、西部要比南北高出许多,一座座山峰连接在一起,据说这些山峰就是念青唐古拉山的一条山脉。
汽车在国道318线上继续行驶,路旁的山势开始险峻起来,雅鲁藏布江在河谷底急速的穿行,撞击到两岸的岩石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也许是海拔高度较高的缘故,路旁的树木多以矮小的灌木丛为主,也有一些杨树、柳树,但都不甚高大。这样,那些裸露的岩石没有了伪装,忽然间显得异常的危险,仿佛一不小心就会掉落下来。汽车在这样的马路上行进了约二十里地的样子,终于,山势不再陡峭,河谷也一下开阔了许多。路旁的山石上,忽然间多了许多藏文字母。看着这些熟悉的藏文字母,我想,我们已进入了尼木县境。在1300多年前,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吞弥桑布扎在尼木县创造了藏文字。在尼木县,同样凝聚着藏民族智慧,有着悠久历史的还有藏香、雕版和藏纸,并称为“尼木三绝”。当时也很想去县城里看看藏香的制作过程,并买上一两束散发出浓浓香味的尼木藏香,由于还要赶往江孜,因此只得作罢,继续向前行驶。
汽车再往前行,就进入了日喀则市境内。日喀则,藏语为“溪卡孜”,意为“最如意美好的庄园”。路旁是一望无垠的田地,田地里青稞苗长势喜人,硕大的麦穗压弯了粗壮的麦秆。风吹过,麦浪滚滚,那密密层层的青稞苗里忽然间多了许多移动的小黑点,原来是勤劳的人们正在田地里为麦穗追肥、浇灌。远处的山脚下,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绕过村寨静静的流淌。这条河流就是横贯日喀则的年楚河。年楚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北麓。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最大的支流,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当地人称“年曲”、“酿曲”、“娘曲”。相传莲花生大师所持盛甘露的宝瓶寄放在宁金岗桑雪山处。此后,甘露水就不断从雪山流下,让人们品尝甘露,故名“年曲”。该流域土地肥沃,物产丰美,自古是西藏发达的农业区,有“西藏的粮仓”之称,为此,日喀则市又被称为“青稞之乡”。
在日喀则市外稍作休整后,向目的地江孜县进发。
车过白朗县,眼前的山峰不再那么高大,仿佛受到了极地气候的压迫似的,一起低下了头颅,不再有盛气凌人的感觉。在这样的河谷底穿行,因为没有了大山的阻隔,视野一下开阔了许多。我们汇入到车流之中,向着江孜而行。车窗外不时闪过长满青稞苗的田地,还有绿油油的柳树,有时候还可以看到一两只白色的鸟雀从田地里惊起,奋力向着远处的河岸飞去。这里的民居大多只有两层,全部是石木结构。房屋从一楼到二楼浑然天成,只有一座大门可以直通房屋内部。因此,只需要一把挂锁或者一个门栓,就能将房屋的通道完全紧闭。房屋的窗户大多选用宽敞明亮的雕花窗户组成,窗边的木板上用刨子雕刻出棱角分明的正方体,并让上红白相间的颜料,增强了立体感。窗户因为采用雕花窗,因此,室内光线充裕。
越接近江孜县城,地势越趋平缓,天地的界限也仿佛没有那么分明,浑然天成。在平原之上,却多了许多高约几十米到一百余米不等的小山峰,仿佛是海洋之中的灯塔,指引着人们向着雪域深处前进。在这些小山峰上,还残存有许多用泥土夯筑出来的城堡,其中大多是用来抵御入侵者的入侵。还有一些特别险峻的小山峰上,从残存的建筑规模可以看出,这些建筑群在当时所有的建筑中,占地之广,修建之精妙是其它建筑无法比拟的。从路旁的指示标志看,这些都是历代藏王所居之地。
从年楚河边向远处看去,江孜县城已一览无余的展现在眼前。县城后是绵延起伏的山岭,犹如一道屏障将整座城市揽入怀中。而县城的面前,是一望无垠的田地,青稞苗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的嫩绿。县城左边的平地里,有一座突兀的小山包,虽然高度只有一百余米的样子,然而在平坦的土地中,如雨后春笋突然冒出了地面,鹤立鸡群,让人不禁慨叹。这座山包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座完整的古堡顺着山包上的小山脊修建了起来,更显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和伟岸来,这就是因为抗击英军入侵,西藏军民浴血奋战之地的宗山城堡。
14世纪初,建立江孜宗政府,作为拉萨的门户。藏语“宗”意为城堡、要塞,也是原西藏地方政权县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主要有宗本(县长)办公室、经堂、佛殿及各类仓库等,依山势而建,城堡既是山峰,山峰既是城堡,早已融为了一体。
根据资料,宗山抗英发生在光绪30年(1904年)。光绪29年(1903),由荣赫鹏率领的英国近万人的武装使团从印度、经锡金由亚东进入西藏,一路进攻,在1904年4月11日到达江孜。他们凭着先进的武器,强行推进,滥杀无辜。13世达赖下令西藏军民抵抗,江孜境内16岁至60岁的男丁被紧急征召抗英。西藏军民在宗山上用土制枪炮顽强抵抗两个多月,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武器落后及火药库意外爆炸,弹尽粮绝,全部壮烈殉国。英军的目的是攻占拉萨,签订不平等条约,所以江孜是必经之路,宗山就成为必争之地。藏军以劣势武器在宗山城堡与围攻的英军激战,损失惨重。7月7日,宗山城堡失守。守卫宗山城堡最后的藏军不愿被俘,全部跳崖壮烈牺牲。
站在宗山城堡下的广场上,你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宗山城堡的高大与雄伟。整座城堡与山浑然天成,山体成卧象状,五十米以下全为山石,由于海拔高度等因素,只有一些耐旱的植物稀疏的分布在崖缝之中。五十米以上,就可以看到原来残存下来的墙体。象尾处是进出整座城堡的必经之地,大门由坚固耐用的原木初加工而成。大门口应该属于第一级平台,高出地平面约四米左右。大门的两侧,有突出的山体。修建有巨大的堡垒,堡垒下全用石头修建而成,墙壁之间细微的缝隙都被泥浆所填满,毫无着力点。即显示了当地工匠的高超技艺,也为宗山的守卫多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堡垒上半部分用厚实的泥土夯筑而成,四面八方都预留有射击孔。这种土墙在几百年的岁月里,历经风雨的磨砺,战争的洗礼,依然倔强的挺立在宗山上,不得不惊叹土墙的坚固。
从大门进去,一条宽阔的石板路呈阶梯状向上延伸。石板路旁是高约一米左右的石墙,厚实的墙体上铺满了黄色的泥土。拾阶而上,沿途都有小的堡垒分列在石板路两旁。在第二级平台处,有宽阔的场院,高出地平面约三十米左右。再往上而行,是第三平台处,修建有高大的宫殿式建筑。吐蕃王朝末代赞普达摩(朗达玛)之孙贝考赞曾在江孜喀山顶修建宫殿,后江孜法王帕巴贡桑布在其宫殿旧址上修建“江喀孜”城堡(“江喀孜”后简称“江孜”),并为后来的江孜宗政府所用,遂称“宗山”。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江孜县城,远处,年楚河就像一条玉带,在绿色的大地上画出一道弯弯曲曲的图案。而那条通往阿里的国道318线,与河流并排在一起,一组平行线就赫然出现在了江孜这片大地之上。曲折回旋间,有了别样的美丽。
在宗山城堡后,是高约百米的悬崖峭壁,这里就是守卫宗山的军民跳崖自尽的地方。站在这处断崖之上,山风正急,穿过石墙的孔洞,发出阵阵啸叫声。我的眼前忽然间出现了这样一副画面,几位藏军将最后几块山石狠狠的砸向蜂拥而至的入侵者,相互搀扶着,走到围墙的缺口处。深情的俯瞰脚下这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有他们的童年,有他们的天伦之乐,有他们的梦想……然而,这些都即将从记忆深处抹去。他们毅然决然地纵身一跃,在空中幻化出一道道美丽的身影,杀身成仁,魂归故里。因为有了这石破天惊的一跳,江孜成也因此有了“英雄城”的称谓。从此以后,闻名中外。
在宗山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约四十米的抗英纪念碑,碑文中对宗山之战进行了详尽的叙述。读罢碑文,让我们对宗山保卫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英雄纪念碑前,我们脱帽肃立,深刻缅怀那些为了保卫祖国领土完整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表达我们的哀思。
下午,离开江孜城堡,向来时的路驶去。再次将车停放在年楚河畔,回望暮色苍茫之下的宗山城堡。此时,夕阳照射在宗山城堡上,那座城堡在光影的下被无限的放大,仿佛在向我们展示着一百年间,它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