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10月25日
◎杨全富
从碉楼底算起,像这样的共有163层,每一层的高度约为13厘米,从而推算出整个碉楼的高度约为21米到22米之间。走到碉楼下,我围着碉楼转了一圈,对每一个角都进行了测量。十三角碉一共有十三个外角,每两个外角之间就有一个内角。外角角度在80至90度之间,里面的角度数在90到100之间。每一个角之间间距大约为230厘米到250厘米之间。如果从每个角的顶点处画出一条中规中矩的曲线,就能组成一个圆。五年前,这座碉楼还没有修复。我曾走进碉楼里,从门洞处往下看,里面是一个圆筒状,周长大约在2990厘米。从而推算出地面外直径约为952厘米,内直径约为800厘米。
十三角碉与四角碉楼相比较,从它的门洞、射击孔算起,与四角碉楼有很大的区别。从地面算起,门洞里地面高度约为760厘米,略高于四角碉的门洞高度。门洞修建在两角之间,就像是一座壁龛。门的大小刚好能容下一人进出,门框是用整根原木初加工而成,直径大概在40厘米左右,门的上方放置着过桥木(主要起到支撑上部石墙的作用,因为形状如过桥所搭的木头,所以俗称过桥木),因为需要支撑上面石墙的重量,因此较粗,直径大概在50厘米左右。
木头上没有雕刻,是典型的穿头架子结构,古朴却很实用。门洞的宽窄只有40厘米的样子,高约120厘米。门洞下的门槛上,有物体拖动的痕迹。当地人说,这是因为将门外的独木梯抽取时所留下的痕迹。当敌人来犯时,人们就躲进碉楼里,再将外面的独木梯抽上来。这样,敌人在坚固的堡垒前束手无策。
门洞以上只有两个窗洞,是房间采光所需。而四角碉楼的窗洞在四面墙上都有,兼具了采光和御敌的功效。从这里可以看出十三角碉楼的建造者,主要是考虑了整座碉楼的美观,其次才是御敌之用。而四角楼主要用于抵御外敌入侵而修建的。十三角碉楼的门洞与采光窗洞之间的高度约为280厘米。采光窗洞巧妙地镶嵌在两面墙壁之间的缝隙处,与整个墙面浑然一体,如果不仔细查看,看不出洞口所在。
在离地面一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处破损的石墙。从缝隙中可以看到石墙的厚度,石墙厚约100厘米。再往下,石墙越厚。从这里可以推测出,接近地面时,石墙的厚度应该在150厘米左右。听当地人讲,在农业学大寨时期,为了获取石料,人们将一些碉楼拆除。人们发现,碉楼的基脚都是由巨大的石块铺垫而成。我想眼前的这座十三角碉肯定也不列外,基脚也许是由多个巨石垒砌在一起而成,也许就是一块硕大的石头也未尚可知。
据当年维修碉楼的工匠说,十三角碉第一层空间狭小,里面有一些石质水缸,主要是用来储存水。而石墙越往上厚度越薄,其中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大,为人们储藏食物及起居带来极大的便利。所有的楼层都是用独木梯相连,每一层楼梯口,都有关板,上面有木头杠子,起到锁具的作用。只需凭一人之力,就能抵挡敌人的进攻。最高层,是人们的起居之所。圆筒状的石墙里,几根木头从石墙里穿出来,纵横交叠在一起。上面只需要覆盖几张薄板,再铺上绒草,就是一张阔大舒适的床铺。
在十三角碉后,有高约40余米的四角碉楼,保存较为完整。它的高度约是十三角碉的两倍,碉房内呈正方形状。其主要功能应该是保护整座寨楼和十三角碉所修建。战争来临时,人们可以钻进这座古碉,可以据险而守。为此在四角楼的墙壁上,有多个射击孔,在东南方向的墙面上,有高约120厘米,宽约80厘米的门洞,距离地面的高度在520厘米左右。门朝东南方向,与太阳相接,吸日月之精华,充分展现了原住民对风水的理解。这样窄小的门洞,人只能侧身而进,而且还要蹲下。从这样的门洞里进去,都要费一番周折,就更别说什么进攻碉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