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花石包的传说和铁桩庙碑记

甘孜日报    2019年10月25日

◎董祖信

加郡乡桃子坪和得妥乡的猫子坪村之间的台地上,有一巨形孤石,呈园球体形状,体积7324.56立方米。其石系变质岩,于花岗石质地中,多含披麻状之石英斑层,黑白相间,石大如屋,矗立于路之西侧,为泸定县境自然奇观、“泸定八景”之一“花石吹箫”。

相传,大渡河西岸山上的芹菜坪和摩岗岭一共有两个巨石。“老丙午(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年”,磨西大地震,巨石随摩岗岭岸山崩塌,翻滚过河,抛掷于大渡河东岸台地之上。河水被崩塌的岸山堵断,回流而上,形成堰塞湖,淹至大坝(下田坝对面)。一些年轻人认为有些夸张,其实前辈的传说一点不假。得妥铁桩庙碑记如下:

永垂万古

乾隆五十一年大限地动山崩石立作山一皮金洞子节水九日五月十四日鸡明出水

铁桩土主太保娘娘

尊神土地庄患金身

会首吴德玉 吴应龙 李宗

四川雅州府沈边长官司 余为

此碑虽多错别字,但对基本事实表述无遗,仍为一珍贵文物。表述比较准确、清楚的是《余氏(余土司)家史》载:“乾隆五十一年(丙午)五月初六日午时,地震。房屋俱坍塌。摩岗山坍压塞,河水倒流至大坝,势若湖海。十五日丑刻,始冲开而去,将田地房屋冲没大半。是年修复宜牧堰田。”短短六十七个字将地震、洪水两大自然灾害作出准确而生动的概括和描述。

以上两件文物所记叙的事件,基本是一致的,前者“鸡明(鸣)出水”;后者“十五日丑刻,始冲开而去”,与老百姓记时说的“鸡鸣丑时”是一回事。都证实了前辈们,关于“老丙午年”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

大渡河断流九日后,河水回流至大坝,水渐渐漫上堰塞湖的边缘,冲开积塞,奔腾直下,两岸田地房屋、人畜财产一扫俱尽,还酿成了“水打(冲)嘉定府(今乐山市)”的悲剧。河水消退,人们惊奇地发现,古道西侧突现一块比房屋还大的球形巨石。

相传,每到夕阳西下,黄昏降临,便有一女人立于巨石顶上,望着对岸山坡哭泣说:“这一分别后,恐怕再也没有团聚的日子了!……”女人的泪水沿球形巨石向下流淌。时间长了,巨石自上而下显出一道道黑白相间的花纹,使巨石比先前更加好看,人们就给它取名叫“花石包”。后来,猫子坪以北这一台地,以石名定地名,也叫“花石包”了。

当地的老前辈还说:一个人或两个人从花石包东侧路过,都能看到人影、听到声音,当人们向她走近半步,便形影无踪,突然消失,说得很神乎。当地百姓就在花石包顶上,修了一座小庙,供了菩萨,怪异现象才没有了。但不管晴天、雨天,还是早晨、下午,人们走到花石包下侧耳倾听,其声音有时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有时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如箫管之声。旧时泸定文人就将其定名“花石吹箫”,列入“泸定八景”之一。


  • 上一篇:丹巴十三角碉
  • 下一篇:探究藏地石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