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一曲血色空灵的慷慨悲歌

甘孜日报    2020年05月06日

  ◎雷穿云

  我喜欢《牵风记》,也因为在我内心深处深藏着一种军人情结。因为我打小就向往成为一名军人,渴望有朝一日能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跃马扬刀、卫国杀敌。但我一直以来只能通过此类的战争文学去感受、解读战争并接受洗礼。我喜欢《牵风记》,还因为作者丰富的学识。讲解古琴知识,鞭辟入里;述说天然溶洞,详尽精彩;描绘近身格斗,绘声绘形……尤其是对人性的思考、对人体的审美、对生命的尊重、对灵魂的拷问等,也都糅合在字里行间,看似信手拈来,却谱写了一曲血色空灵的慷慨悲歌,令人眼界大开、爱不忍释。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一共五部,最令我不能释手的,当属徐怀中的《牵风记》。

  对徐怀中的印象,源自四十年前我读到的全国短篇小说获奖作品——《西线轶事》。因为该小说在描写自卫反击战时,突破了之前军事文学的条框和圭臬,撇开枪林弹雨的战争场面的渲染,将笔触落在七名电话兵身上,通过他们在战争前后的趣闻轶事和人生际遇,细致入微地揭示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道德品质,饱含激情地歌颂了普通战士的献身精神和人格尊严,也让我对那场特殊的战争有了不同角度和一定高度的认知。

  今日再读徐怀中的《牵风记》,更发现作者依旧老刀凌厉、笔触完美。他还是淡化战争的残酷场面,从人情、人性、人伦的角度切入,以晋冀鲁豫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为时代背景,以三个人、一匹马的性格、经历、命运为基本叙事线索,加上其他诸如八面玲珑的旅政委,老大成婚的曹大姐,天赋异禀、宁死不屈的小演员刘春壶,老谋深算的保密局郭参事等,各个栩栩如生;哪怕是那位副旅长,作者也是通过简单的几句对话,便使其坚持原则的性格跃然纸上。

  《牵风记》的故事并不复杂。青年学生汪可逾投奔延安,偶然路经八路军“夜老虎团”驻地,恰逢驻地文艺演出,以一曲古琴演奏《高山流水》,与团长齐竞相识,成为其麾下的一名文化教员。后因汪可逾的“平板足”不善长途行军,而借助与团长(后来升为旅长“一号”)的“特殊关系”,经常乘坐“一号”的坐骑“滩枣”,在被敌军围困、跳崖自杀时身受重伤被俘,被营救后继续行军坚持不坐担架连累其他战士,不得不与“一号”的通讯员曹水儿一起,在追赶部队过程中经历千辛万苦,直到长眠于一棵银杏树下。被部队险些“除掉”的“滩枣”,奇迹般地找到汪可逾的遗体并为之殉葬。骑兵通讯员曹水儿,因其高大威猛、玉树临风的形象,每到一个驻地都受当地女性的极度青睐,最终也因其乱抡拨火棍而酿成悲剧,着实令人叹惋。

  我喜欢《牵风记》,也因为在我内心深处深藏着一种军人情结。因为我打小就向往成为一名军人,渴望有朝一日能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跃马扬刀、卫国杀敌。但我一直以来只能通过此类的战争文学去感受、解读战争并接受洗礼。

  我喜欢《牵风记》,还因为作者丰富的学识。讲解古琴知识,鞭辟入里;述说天然溶洞,详尽精彩;描绘近身格斗,绘声绘形……尤其是对人性的思考、对人体的审美、对生命的尊重、对灵魂的拷问等,也都糅合在字里行间,看似信手拈来,却谱写了一曲血色空灵的慷慨悲歌,令人眼界大开、爱不忍释。

  《牵风记》在我的眼里,语言描写唯美灵动,动作描写干净利落,景物描写奇幻诡谲,心理描写周到细密,战争描写开合自如,不拉杂拖沓,不洒水泼汤,转承自然,扣人心弦。你听不到隆隆炮声,却能感受到金戈铁马刀枪激战;你进不到天然溶洞,却能感受到石笋石柱五彩斑斓;你看不到宣传标语,却能感受到柳体点画笔劲洞达;你摸不到骏马长鬃,却能感受到飞燕踏地敌影散乱。

  《牵风记》一共19万字,28章,外加“序曲”和“尾声”,现实与浪漫完美融合、战争与爱情交相辉映、敌军与我方彼此交锋,可谓文字老到,笔法精熟,汪洋恣肆,纵横捭阖,常常让我尚未读完,就又翻回重温。所以,《牵风记》随后又荣获第十届“茅台杯”《小说选刊》荣誉奖,当属顺理成章、锦上添花。

  不是所有的投水之石,都能荡出迷人的涟漪;不是所有的名家之作,都能激越读者的情怀。我们虽然不喜欢战争,而一旦战争爆发,每个人都会在战争的裹挟和牵行中,展示自己的才情和品质,我想这也许就是该小说起名《牵风记》的缘由吧。正如此时全国上下共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此雄阔的战役中,一样会玉石杂糅,高尚与卑劣同在,果敢与懦弱并行,美好与丑陋互见。但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那些落后的、逆势而行的、不合时宜的东西,终将被新时代的洪流冲击得丢盔卸甲、一败涂地。

  • 上一篇:真实与虚幻交织的记忆城堡
  • 下一篇:看的是风景也是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