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清新淡雅的隽永之美

甘孜日报    2020年08月19日

   ◎张光茫

   孙犁是当代著名作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他属于少有的能超越时间,既能对当时的文坛产生影响,又能与当代读者对话的作者之一。现在读到的这本《岁月多情似故人》,其文风独树一帜,作品洋溢着清新、淡雅、隽永之美。

   书中,走进孙犁的文学世界,穿过岁月风尘,看取那永不败落的白洋淀,谛听生命的潮音。全书有对故土的深情、对生活的见解、对往昔的追忆、对故人的怀念、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在作品中追随孙犁朴实而又生动的笔触,感受田园的淳美、荷花淀的清香,体悟一片热土上蓬勃的生机和力量。孙犁以一个老知识分子的目光观察社会与人生,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具体生动的所见所闻进行叙述,展开人生命运的长卷。而读书笔记,则显示了孙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真知灼见。不事雕琢的文字,浑然天成的意蕴,看似不经意,实则饱含着夺人心魄的美感。

   孙犁的文风清淡不失本味,素朴不失简约,读之宛如沉浸在淡淡的荷香之中。如《采蒲台的苇》,开篇就写“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这样一句简单的描述,平实、亲切、通俗,真实还原出白洋淀人们生活的特色,把人比作鸟儿既真切自然,又贴切形象。又如《丈夫》中,本来是自己思念妻子,却不直抒自己的思念,而是尽情想象着妻子思念远征的自己,以此表现自己的情怀。以此向世人表明,战争中的日常生活,有时比战争本身更能打动人。茅盾对此评价:“孙犁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孙犁忘不了的,永远是那份殷殷故乡之情。他总是把眼光望向“低处”,关注乡村中那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如卖豆腐的“干巴”、赶马车的凤池叔、“大智若愚”的老焕叔,以及命运坎坷的小杏儿等人。这些人,身份卑微,却又各具性情,有优点也有缺点。孙犁与他们同喜同悲,其思绪完全沉浸在故乡人物的情感氛围里。对于《故园的消失》,他更情有独钟:“老家已是空白,不再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这标志着,父母一辈人的生活经历、生活方式、生活志趣、生活意向的结束。也是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自然过程。”自然朴实的风格,令人百读不厌。

   孙犁除了爱书,没有别的爱好,晚年更是读书随笔类居多,且写得颇有风骨,自成一格。如在《尔雅义疏》的书衣上,孙犁引白居易书信以自况:“杜门隐几,木形灰心,动逾旬月。当此之际,又不知居在何地,身是何人。”生逢乱世,忧思百结,能安身心的,只有书了。孙犁借书来排遣内心的积郁,漫无目的地记录着时事风雨、心情行迹等等与书根本不沾边的文字,成为十年浩劫期间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对此,他说:“及至老年,我相信,过去的事迹,由此而产生的回忆,自责或自负,欢乐与悲哀,是最真实的,最可靠的,最不自欺也不会欺人的。”读之,令人深思不已。

   孙犁对当代文学最大的影响也许是创立了“荷花淀派”。那是在新中国初期,一批青年作家学习孙犁、追随孙犁,受他的影响和指导,创作出一批较优秀的反映农村新生活的作品,文学研究者称他们为“荷花淀派”。但晚年的孙犁却不认为有这么一个流派。他主张“文人宜散不宜聚”,中国文学史上“唐诗无流派,而名人辈出,风格多样,诗坛繁荣”;更何况随着时代风云的变幻,他们中的一些人经历坎坷,当他们再度写作时,其风格与情调已不复往日了。

   孙犁曾说,对他影响最大的作家,莫过于鲁迅。他一生奉鲁迅为师,战争年代的行军途中,书包里常放着鲁迅的《呐喊》《彷徨》等集子,晚年集书藏书,照着《鲁迅日记》中所有提到的书目,立志一本本收全,痴气十足。而在这本书中,孙犁清新、淡雅、隽永的风格恰是孙犁人格的外化,荷花成为对其文其人的最好诠释。不论后来有多少模仿者和追随者,孙犁永远只有一个,他是不可复制和超越的!

  • 上一篇:雪雨阿日扎行
  • 下一篇:悠游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