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08月28日
访扶贫长篇报告文学《幸福的歌声传四方》作者达真
◎本网记者 兰色拉姆 文/图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甘孜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光辉体现,也是我国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建州70周年之际,追溯历史,讲述有温度的甘孜变化,是广大甘孜儿女铭记党恩国情的表现,也是广大甘孜儿女奋力拼搏,共迎更加美好明天的信念所在。近日,由我州作家达真创作的扶贫长篇报告文学《幸福的歌声传四方》,在为甘孜建州70生辰呈上贺礼的同时,更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温暖的故事。
走进《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5月7日上午,雨声阵阵,温江维也纳酒店茶坊内,记者见到了《幸福的歌声传四方》一书作者达真。按照约定,他将在这里讲述自己与《幸福的歌声传四方》的故事。
达真出生在溜溜康定城。1984年,他考入西南民族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就在《民族文学》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毕业后,他当过编辑、记者、制片人,几十年来执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足迹除未能问鼎珠峰和可可西里外,遍及西藏及相邻西部地区。
丰富的人生积淀为达真创作《幸福的歌声传四方》夯实了基础,正如他所说,如果没有多年农村牧区的亲历亲见,我能写一部带给世界惊喜的关于扶贫的报告文学吗?也许别人能,但我做不到。如果不站在历史的高度来总览这一波澜壮阔的大格局、大巨变,缺少历史的亲历感和纵深,充其量是一部浅阅读的数据、案例、口号、媒体叠加的应景之作,天长日久便风轻云过。
自决定创作《幸福的歌声传四方》开始,达真就告诫自己,本书不预设立场,不是单纯唱赞歌,而是通过重新发现,通过平凡故事表现大主题,把政治理念浸润到生动的生活“幸福的歌声传四方”中,平和地让世界接受。
《幸福的歌声传四方》一书由最大的政治责任是成功的源泉“自信篇”,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生存基石“精准篇”,最大的发展机遇是发展“福祉篇”,以及下好长江上游“生态+扶贫+旅游”这盘大棋“环保篇”四部分构成了。
就书籍具体内容而言,有三分之一描写帮扶对象怎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分之一描写国家、省、州、县、乡、村援藏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专干,如何用道路自信来支撑生存和发展;另外三分之一则描写帮扶对象的第二代,通过上大学、“9+3”等技术院校的职业教育,在大中小城市或回乡中,用知识和技能创造劳动成果,自食其力地融入社会走上发展之路。
达真告诉记者,站位在历史的长廊,试图将该书的起点放在新中国的解放之日,因为从那天起,就是伟大扶贫史的开篇,而习近平总书记引领的精准扶贫是扶贫史上的伟大高潮,空前绝后,是将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放在世界格局来展示中国制度优越的世界贡献。
完成《幸福的歌声传四方》一书的写作,达真用了一年半,期间他最大的欣慰是两个看见一个希望:看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人的观念落后的坚冰被打破;看见精准扶贫使干部作风通过深入群众后的大转变。希望这片有过红色贡献的土地,成为鲜活的没有围墙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脱贫成果的教育“场馆”,供世界观摩。
《幸福的歌声传四方》中的人物缩影
郭开春,第四批温江扶贫援藏色达工作队队员,也是达真在基层收集《幸福的歌声传四方》创作素材时,遇上的一位初心与使命的接力者。
达真认识郭开春,要从去色达县大则乡、霍西乡采访说起。当时,同行的陈婧聊起了郭开春,并从手机里翻出了照片。逐一翻看着照片,其中两张让达真唏嘘不已。
一张照片中,郭开春剃着寸头,身穿海魂衫的靓照,背景是蓝蓝的大海,远处的天际线刚好和海魂衫的横纹重合, 帅小伙开心地笑容定格在画面里,整个气质非常阳光。另一张照片中,郭开春黑不溜秋、胡子拉碴,像一个不修边幅但却刚毅的康巴汉子。
“这是同一个人吗?反差也太大了吧!”达真不敢相信,两张照片中的主角竟是同一个人,加之陈婧“这是高原和平原对他的不一样塑造”的回答,达真产生了去采访郭开春的冲动。
逢巧获知三天后温江区委书记要到色达来看望温江的援藏队员,郭开春也要到县城,达真决定在色达多待一天。见到郭开春时,由于他要参加座谈会,还要送残疾人去看病,达真没忍心让他当即接收采访,在互加微信后,他们开启了一场“马拉松式”的对话。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晚工作之余,郭开春和达真利用微信,就驻村第一书记密切联系群众的“鸡毛蒜皮”事聊到深夜。
从怎样来到色达,到遇到的种种困难,再到帮助村民住上安居房、喝上放心水、完成医保报销......无不让达真感受到了援藏干部的大爱。达真表示,藏族谚语“像酥油一样溶化在砖茶里,像空气一样在人的呼吸里”很好诠释了郭开春的所作所为。
雅江县红龙乡措柯二村第一书记毛富贵同样给达真留下了深刻印象。达真告诉记者,毛富贵作为书记的发展秘诀是“算好扶贫细账,当好群众的家。”
在毛富贵的带领下,措柯二村抓住地缘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了“帐篷城”,并于2019年7月挂牌运营。同时,措可村还采取贫困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办水泥砖厂的形式,建设了红龙“平安水泥砖厂”,目前,砖厂日产值达到3840元,极大地满足了村周边的市场需求。
回忆到基层数月的采访,达真表示这让他明白,走过了近百年奋进历程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撑起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天空,是因为有一代代怀揣着信仰和梦想的继任者们,不计个人得失、前仆后继地用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往前奔。
在《幸福的歌声传四方》中重识甘孜脱贫
在走基层、收素材、忙采访中,达真见证了无数位初心和使命接力者,为甘孜州脱贫奉献力量。而写作《幸福的歌声传四方》一书,则让达真对甘孜州脱贫工作有了新的理解。
达真表示,历史记载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起伏,记录着执政者能力的高下。好的制度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国富民强,反之则国弱民穷。翻开新中国的建国史,能看见新制度的建立者,怎样践行初心与使命,去书写一个国家由弱变强、由贫变富的历程。“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几千年根脉不断的不二法则,精准扶贫是初心与使命的伟大创举。
“家有几口人?种了几亩地?劳动力有几个?家庭收入怎么样?孩是否在上学?致贫原因是什么?主要产业是什么?”......达真认为,这些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光死死盯在最基础的工作上,是考验扶贫干部工作作风的硬核。唯有两者的精准互动,才能对下一步的精准施策提供依据。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天下大事莫作于细”,扶贫亦是如此。要牢牢把握“精准”这个尺度,深耕细作,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达真表示,生存与发展是一对孪生兄弟,迈出生存的第一步,必然会跟进发展的第二步。循序渐进中会看见,脱贫的第二代,通过“教育+扶贫”的模式,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这一代有了更多接受高等级教育的机会,有更多前辈无法企及的发展空间,体现出政府永远是帮助,而不是包揽养懒的助困思路。可喜的是通过跟踪,自己看见了脱贫的第二代用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彻底脱贫的同时,又投入到助贫当中,这些知恩报恩的感人故事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链接,是脱贫奔康伟大预期的光明轨迹。
达真还补充说,甘孜州位于三江源地区,全州水域面积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8.5%;湿地总面积占全省41.63%;草原面积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46.5%,是典型的生态资源、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大州。广袤的森林、草地、湿地,使甘孜州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质保障区,在整个长江流域和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对此,在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之际,达真调查得出预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贯彻取决于对《下好长江上游生态+扶贫+这盘大棋》站位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