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12月04日
◎王静静
想起错那,就想起了那首广为传唱的《在那东山顶上》:“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浮现在我的心上……”,就想起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身在拉萨面对着错那的方向,构思着一首又一首缠绵悱恻的情诗。错那的山,错那的湖,勒布沟和浪坡沟像一对绝世的碧玉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到过错那的人,心中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人间还会有如此旖旎如画的自然美景。雪山纯净,湖泊湛蓝如宝石,原始森林神秘而险峻,就连芬芳的野花和古沙棘树,都宛如历经沧桑的智者,诉说着甘南这片净土的记忆与往事。
其实,我之所以能记住错那这个山南县城,自然因为它是仓央嘉措的出生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便生于错那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门隅是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仓央嘉措是门巴族人,因此,仓央嘉措是唯一一位非藏族或蒙古族出身的达赖喇嘛。
据说,仓央嘉措在入选达赖前,在错那的老家有一个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且美貌与聪明并存的意中人。两人感情甚笃。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拉宫后,对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深感厌倦,因此,时常思念故乡的风景和家乡的恋人,他的很多情诗,就是在苦闷和寂寥的深夜写出来的。荷尔德林说,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正是错那的山山水水,将乡愁沉淀在仓央嘉措的心底,正是错那的风物人情,将情诗的种子深埋在仓央嘉措的心田,他才能涌动出丰沛的诗情,才能写出一首又一首传世佳作。从这一点上来说,错那的拿日雍措、古沙棘林、勒布沟和门巴族村落以及那个美丽的姑娘,也许就是仓央嘉措情诗的诗歌源头。
拿日雍措的湖水真蓝啊!比蓝宝石蓝,比蓝天蓝,蓝的纯粹也蓝的宁静。一颗俗世的心,面对着这一片可以濯洗肺腑的湖水,瞬间,找到了灵魂的彼岸。仓央嘉措离开山南,去往拉萨的途中,面对着这无垠的蓝,早已心怀感恩,满腹惆怅。阳光下的拿日雍措,金色的丝线串起美丽的珠子。蓝的耀眼,也蓝的神秘。
勒布沟,相传莲花生大师曾在此修行,是错那县境内康格尔多山南侧的一个著名的风景区。藏语里,勒布,意为“好的地方”。勒布沟,的确是气候宜人、物种丰富、山川秀美、鸟语花香的绝佳修行之地,像勒布沟这样的一年四季常青,盛开着杜鹃花、茉莉花、月季花和各种各样叫不出名字的野花的地方,的确不多,堪称西域高原一绝。我想,年少的仓央嘉措,在勒布沟这样的胜境里,定是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烂漫童年。当他在深宫里过着单调而枯燥的领袖生活时,也许,他最向往的,就是能像勒布沟的一朵野花或者一棵野草,接受阳光雨露的恩泽,自由自在的在风中,吟唱蓝天白云写给大地的歌谣。
迷人的萨玛酒歌唱起来:“家乡的山谷静谧安适,太阳的光芒欢乐相聚。祝愿相聚,永不分离;如若分离,愿再相聚。家乡的村寨静谧安适,我们的亲友欢乐相聚。祝愿相聚,永不分离,如若分离,愿再相聚。”初听这首门巴族的歌谣,我立马想起了仓央嘉措的情诗。正是萨玛酒歌这古老的情韵,滋养了仓央嘉措的诗情,他才能写出诸如《那一世》《问佛》《不负如来不负卿》《十诫诗》等作品。有人说,要想阅读一个诗人诗作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他的故乡走一走。在那一草一木的灵动中,你能感受到诗人对故土的赤诚与热爱。仓央嘉措的情诗,我读了一首又一首,和他这位痴情的人一样,心中沉淀的情愫,最终,都会把笔墨落在山南的这片神秘的土地——错那!都会在祈福与赞叹中,与迷人的风景重叠,遥寄相思,泪洒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