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学用相长解析美学之魅

甘孜日报    2021年04月21日

   ◎黄东光

   《看花听雨吹风》是中国美学开创性人物,有着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朱光潜的典藏之作。全书分为《谈美》与《谈美书简》两部分。前一部分着重谈美从何来,美是什么,美有哪些特点。后一部分则以书信的方式,与青年朋友就美的规律、美的范畴,并就公众普遍关注的文学审美,及其创造规律及特性,从美学意义上作了深入探究。全书在传播美学原理,诠释美学观念上,充分彰显出朱光潜通透博雅的美学造诣。

   在《谈美》中,朱光潜从不同的人看古松,因视域不同结论亦不同说开去,分析了人们认识美的三种态度。既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三种态度观察事物的出发点都不一样,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的目的。他评品说,三者中,“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由此,他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接着,朱光潜从美与自然的关系入手,解读了康德、黑格尔、托尔斯泰等各界名流对美的灼见,并对他们一些唯心的观点进行了客观指正。他以峨眉山和一丘小土墩为例,说峨眉山能让人看后觉得庄严、厚重,而小土墩却不能带给人宏大的感觉,何也?这就是物质决定意识的真实反映。朱光潜就此提出他对美的最本质的认识,“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在他看来,美的产生离不开“人情”与“物理”的融合。所谓人情,就是人的性情、情趣、情感;而物理,就是物的生存状况、生成肌理、深层意象。只有情感与意象高度契合,两者相映成趣,美才会应运而生。

   毋庸讳言,美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关联。但是,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所表达出的那些美,又未必是生活中的一种简单复制。为此,朱光潜畅导“跳开利害的圈套,只聚精会神地观赏事物本身的形象,在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中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这就好比观庐山,要领略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能站在开阔的境地,多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物象,才能真正品出美来。为此,他主张要有艺术的情怀,葆有艺术的情趣,活出一个艺术的人生。在这位美学泰斗看来,“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广义的艺术,每一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那么,如何在生活的大江大河里书写出独属于自己的作品?朱光潜从文学意蕴和美学境界方面,给出了一己之见,那便是,这些作品应具有完美的人格、体现至性至诚的人情、凸显繁华落尽见真淳的生命创见。

   在书的下半部分《谈美的书简》中,朱光潜就具体怎样学美学,结合自身美学实践谈了观感。有意思的是,朱老在上大学时,他的兴趣中心第一是文学,其次是心理学,第三是哲学。无独有偶,正是基于对文学、心理学、哲学的广泛汲取,也因此奠定了他精深的美学基础。书中,朱老在回顾自己的求学历程时,对有志于美学的青年朋友提出了许多殷切期望,希望他们在治学过程中,首先要学一点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把握美学命题,一切从具体的现实生活出发,做到事实求是。其次,在研究方向上,要把握好专和精的区别,把广博的知识和执著的精神结合起来。

   在这些写给青年朋友的信中,还涉及到对艺术的认识问题。朱光潜颇有见地说,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而且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此外,还谈到了美学中的节奏感之议,朱光潜旁征博引,进而由美学触及文学,提出“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节奏感,而不应一味高昂。”并顺势探讨了文学在艺术门类中的独特作用,就文学流派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与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比鉴解读,主张“不能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分绝对化”。除此,全书亦就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特点,审美范畴中喜剧性与悲剧性的辩证统一等美学话题,亦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看花听雨吹风》在诠释基本的美学概念之时,力求从平民化的视角,解读这些美学之魅的方法与步骤。可谓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这种学用相长的治学方法,对于国人增强美学涵养,领悟美学真谛,无疑都是大有裨益的。


  • 上一篇: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女儿
  • 下一篇:生命不过一场遇合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70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