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3年09月01日
◎陈默
从洛兵的故事展开,他的家乡在康定跑马山下。一个在四川歌舞剧院长大的的藏族孩子,洛兵(扎西茨仁),从成都走来,考入北大俄语系,开启了他在京城网红的历程。一般而言,这个系的学生未来方向,多为教师、外交或商界领域,而他却剑走偏锋,踏上了诗歌音乐的坎坷之路。从1986年获得北京大学“五四”文学大奖开始,他的基因能量突变,开挂了走火入魔的人生陌路。从那时起,他的诗歌、散文、小说源源不断发表,乃至获奖。而精力过人的他,同时开启了音乐制作的“旁门”,其创作的音乐作品在业内叫响,关注度和知名度不断攀升,从此,人们开始注意到一个好记的名字——洛兵。当然,如果你以为他的能量已经发泄完毕,那就大错特错了,2018年,年届五旬的他,突然开始尝试绘画,作品甫一亮相,又引来绘画界一片惊呼。什么基因编码?什么智商情商?能够成就一个跨行跨界的人睿怪才?
这里引出一个话题:“艺术”是先天基因夹带而来生成果实,还是基因欠缺,由后天刻苦学习而得?进一步引申话题:“艺术”可以教可以学么?此问题在国内外和院校争论已久,多数意见“不可教”。而在国内,艺术院校里两种意见争执不休,持否定意见占多数,我也基本倾向于否定意见即“不可教”。查看艺术史,功成名就的艺术家,多半是自然生长而成。这其中,尽管有些艺术名家出自院校,但在院校里学到的技术类东西,与其后来的积累成长,似乎关系并不大。不可否认,这其中,基因决定的“天赋”,在不知不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神经心理学家埃尔克诺恩.哥尔德伯格博士在《创造力:创新时代的人脑》表明:“基因与某人的自然创造力倾向之间可能存在联系,但这并不能保证其实现。”博士确认基因与创造力的关系,同时提醒二者之间存在分歧。因为,基因强势与创造力之间既有联系,也有断裂,它是基因作祟,在优质环境中的实践积累,从而形成突破的综合结果。因此,在院校的技术训练(也包括环境氛围效应),可以呈现阶段性的成果,而成果的进一步提升和爆发,则是在后来的社会大背景下个人辛苦历练的结果。
以上的分析判断,依据是洛兵先生的成长经历和绘画成果。他的作品大致分作两类:老成都加异乡的怀旧记忆寻源问道、魔幻现实主义的破裂错位天马行空。儿时记忆,童真玩趣;老街陋巷,吆喝叫卖;鸡毛零碎,芳草萋萋;天上一日,世上百年。回不来的旧往,抹不去的乡愁。每一座城市的旧梦,有着不一样的版本,呈现着不一样的表情,画者在此迷局中陶醉沉浮。而另一类型的作品,碎片化的现实图景,在魔性的组合排列中,冲突挣扎,游离分合。与清晰的乡愁记忆背道而驰,将世间纷争碾压重组。是故,大跨度的图景腾挪,实象与虚象的错位弥合,需要胆识,更需要熟练的操控能力。
读他的作品,可能带来困惑,乃至评判误区:作品貌似与专业玩家之间差异甚微,而传统的“业余”认定,也不宜在作品中找到确切答案。技非技,法非法,图非图,画非画,从善如流,无为而治……
(作者系批评家,策展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