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故乡是根

甘孜日报    2024年01月11日

◎刘玉新

父母在乡下,我在城里,联结两头的是一部手机,打电话成了我和父母之间最为亲切的交流。

父母在老家的每一天,都成了我的牵挂。清晨,我会朝着故乡的方向凝望,夕阳里,我会想着父母快吃晚饭了吧?其实,父母的身体还不错,虽然年逾八旬,但日常起居却依然打理得井井有条,用不着我过多惦念,只是因为这几年常常与我同住,所以不在一起的日子,就有些放不下,心心念念,渐渐成了一种习惯。

刚入冬,父母就坚执要回老屋。我知道,那是他们一生怎么也割舍不下的情愫。收拾好行李,我们便开车把他们送了回去,到家的那两天,父母俨然变了个人似的,说说笑笑,里里外外忙活得不亦乐乎,不像在城里小住的时候,看着看着电视就打起盹来。

其实,老家在我心里的分量仅次于父母。地里有我流下的汗水,树上有我攀爬的足印,山中有我呼喊的声音,农家的活儿,桩桩件件,我都在心里存储了一份记忆,也在心里酝酿了一份感情。

我于故乡,严格地说来,应该道一声:别来无恙!

从16岁算起,离开故乡已整整45个年头了。虽也时常回去,看看走走,终究是匆匆过客,确实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的路遇尴尬。

岁月一年年走向深处,我与故乡也就一年年走向生分,近年回老家,年轻的后生小辈一个也叫不出名字,直到人家说出自己的父母,我才在满目的惊讶中露一脸惭愧。

故乡于我,却是给予了无限的恩情和馈赠。青年时代的奋斗,至今还记忆犹新,上高中第一次穿越陡峭的新门峡,第一次参加高考冒雨徒步50公里赶往考场,第一次抵达两县交界的高山村小任教,第一次在涓涓细语的小溪边听到爱的呢喃。多少个第一次啊,故乡,永远充当着我的强大后盾。

人到中年,离故乡似乎越来越远。

我于故乡,就是一只飘荡在外的风筝,无论飘得多远,那根线始终拽在故乡手里。那里,有父母,有亲戚,有乡邻,有一起变老的发小,有我熟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故乡于我,就像一个居家安坐的老者。儿女大了,闯荡世界是迟早的事。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从一条溪抵达一条河,从一条街抵达一座城,世界大着,人心也大着,精彩属于年轻人,精彩也属于奋斗者,故乡永远鼓舞着远行的脚步。

远离故乡的日子,那深情的叮咛始终热热乎乎地萦绕在耳畔。

上午给母亲电话,她爽朗的笑声顿时感染了我。父母正在邻居家做客,烤着火呢!有日子不在老家,一回去,隔山岔五总有人请客,父母高兴,我们也觉得乡谊浓厚,这都是父母平日积攒下的一份人脉。

这几年,父母一半城居一半乡居,夏凉的时候,静听山中雨落,冬暖了,一家人围炉夜话。

我知道,故乡会愈来愈远,渐渐变成一幅挂在天地间的水墨画。

当然,父母在,故乡就还在。无论多大年纪,父母健在,你就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哪一天父母不在了,故乡的根也就没了。春去春回,寓居于小城,或许听到的只有远山的呼吸,想象的只有故乡的花开花落。而一次一次少却的是叮咛,是唠叨,是倚门悬望的担心,是父母模糊的身影。

那么,我的牵挂,我的惦念,又该传达给谁呢?

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司空图的这几句话或可表达我此时的心情吧。


  • 上一篇:逝去的老行当
  • 下一篇:绵阳米粉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96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