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2月02日
■贺先枣
康藏高原的山水风光美丽得不可思议。康藏高原的富饶,却只是好多人想到的那些山水里的黄金。据说,金沙江就是因为江里多沙金而得名;雅砻江边的淘金从古到今没有断过,当年刘文辉甚至派出整排整连的士兵终年泡在水里淘金;而今大渡河边的黄金让一些人突然富得忘了自己的姓名……于是,就有了许多关于黄金的传说,有了许多关于黄金的梦。
藏族谚语:金子般的心里不会装金子。
A、这是则远在二、三十年代的龙门阵。高原某城镇,有姓赵的某人以烙大饼出售糊口,家境颇窘。一个风雪夜晚,一位身穿补丁叠补丁的老人,自称挖金不果,故尔上门讨食。赵某有恻隐之心,让老人煨火炉,又奉以热汤大饼,老者感涕。第二天走,老人撕一条破袖给赵某,说以此为谢。老人前脚走,赵某嫌衣袖破脏又虱子如麻,丢入火炉焚烧。破布燃尽,金粒灿灿。赵某自此开起饭馆,生意兴隆,更难得赵老板一直慷慨好施。
B、那年,抱着发财念头来到高原挖金,几年下来仍是身无分文。钱某心灰意懒,走投无路,就把身上唯一还可避寒的夹衣脱下,换来一瓶老酒,走到一个挖金留下的坑洞边,自己把自己灌醉,想的是醉了就倒在洞里,让金洞作为自己葬身之地。酒尽忽然尿急,打着冷颤尽情排去。尿毕眼前一亮,湿淋淋抓起来,虽醉也还晓得是尿水从沙石里冲出一块黄金来。其金巨如人手掌,于是不再寻死,钱某带上“巴掌金”返乡,置屋买地,娶妻安家。他家乡四邻子弟便以他为榜样,一批接一批都奔康藏高原而来。
C、也是远在二、三十年代的龙门阵。高原某城镇中有专门收购黄金的大店。店堂伙计人物轩昂,店堂老板道貌岸然。店堂装饰铺张气派,让那些卖金子的“金夫子”们不敢张目四顾。单是那高高柜台,一年四季都铺着条纯毛藏毯,永远簇新入目。见有卖金者来,老板捧水烟袋吃烟,站在柜台里边,就叫卖金者把金拿到柜上。老板将点烟的“纸捻”熄了火就用来拨看沙金的成色,拨一拨,又将“纸捻”在藏毯上顿一顿,一边讨价还价,完毕,点燃“纸捻”又吃烟。卖金子的人哪里知道,到了一定时候,大店就把藏毯放火烧掉,内藏沙金自然出来。
D、有一年,在地名叫昌台的地方,有人翻开草皮,得巨金,几乎纯无杂质,重达十三斤,号称“狗头金”。消息传出,天南地北,人如潮涌。昌台本荒凉,此时繁极一时。接着又有人得到六斤重、二斤重的巨型金块,据传说,指甲盖大小、碗豆、葫豆大小的金块更是多得不得了。再传,就说那地方每捧沙土内都有黄金若干。于是,就有人专卖沙土,过往行人,尤其是卡车司机纷纷掏出钱买沙土,每袋沙土从几十元一直涨到上百元钱。不知有多少袋沙土运出却总不见出金,行人、司机以为运气在后,依然掏钱买。沙土买卖延续两、三年,终因难见黄金出来,生意才由盛转衰而罢。
E、大渡河边,一位年近四旬而又模样极其丑陋的光棍、挖金暴富,不觉意气昂扬,傲视乡邻。扬言,别人说他丑,他非娶一个美女为妻不可,竟把三沟四岔前来提亲的人一拨拨全都打发了回去。也是天遂人愿,有一天,一男一女,不期而至,自称兄妹二人,因家乡遭洪水灾害,出门逃难。当哥的说,只要有人对他的妹子好,他一人独闯江湖也就放了心。光棍看那女子,果然生得一表人材,美艳惊人,正合自己娶一美女为妻的想法,便慷慨打发女子的哥哥上了路。当哥走后,女子便提出立即成亲,婚礼仪式可以后补,光棍喜允,也不通知亲戚乡邻,便同女子置酒办菜,闭门关窗,二人举杯对饮。女子酒量极大,还不到子夜,光棍颓然大醉,人事不省。天明日出,已不见女子人影,藏在墙壁内、灶角下的金子也踪迹全无。光棍大悔不该酒后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