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呵护碧水蓝天 护航经济发展

甘孜日报    2018年02月02日

——省人大代表罗林谈石渠生态文明保护和建设

往日黑土滩变今日绿水青山。

        ■隆敏 陈俊成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好我们的碧水蓝天就是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128日下午,省人大代表、石渠县委副书记、县长罗林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扎扎实实地做好生态文明保护和建设,共同呵护碧水蓝天,才能更加更长效、更好地发展社会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都提到了保护生态环境。这对我们石渠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罗林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首次当选四川省人大代表的他,结合自己在石渠县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充分调研提出了《关于加大石渠县草地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议案》,希望能以进一步加大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区筑牢生态屏障,为石渠县和“一江一河”中下游城市经济发展提供生态动力和支持。 据了解,石渠县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上游源区,长江水系雅砻江和金沙江两大主干流纵贯全境,黄河源区一级支流查曲河跨径县域北部,金沙江境内干流长130公里,流域面积224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89%;雅砻江境内干流长230公里,流域面积1952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7.51%;查曲河境内流长90公里,流域面积34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3.6%,是长江、荒野源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是中国西北最宝贵水能资源的天然涵养地和保护层。

      “当前石渠县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正面临着草场‘三化’严重、投入不足、危害不断加剧等现实问题。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也给当地脱贫攻坚事业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在罗林看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地十分重要的工作。

      根据四川省林业厅2010年的监测数据显示,石渠县沙化面积已达60%,且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加上高原鼠兔的急剧繁殖,“沙进人退、鼠进人退”情况已在当地不同程度发生。同时,草场退化和鼠虫害的加剧泛滥,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草场和水源的污染。再加上当地季节上长冬无夏、生态脆弱,且由于行政区划原因,没有纳入国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在“十二五”期,每年仅2500万元的断裂式生态保护投资造成该县生态保护工作相比较同类海拔地区、同类湿地保护地区的压力更大、挑战更大、困难更大。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自然条件的限制,造成生态环境在修补上十分困难,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畜牧支柱产业难以为继。加上包虫病、高原性心脏病等重点疫病高发,对县里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有着严重的挑战,因灾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突出。”在此种情况下,罗林认为加大石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仅有利于维系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平衡,保护长江、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绿色屏障,还有助于保护生态多样性、打好脱贫攻坚战役。

      有了问题要及时解决,有了想法要及时行动。对于如何做好石渠县生态环境保护,罗林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应该以110万公顷中国最稀有的高寒湿地复合体为基础,以打造“世界最美高原湿地”品牌目标为契机,做好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引领作用。

      “生态保护之路漫长,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罗林表示,在加大石渠生态保护和建设,为石渠和“一江一河”中下游城市经济发展提供生态动力和支持的长远工作中,首先应该做好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其次要在核心保护区开展“生态迁移”工程,做好移民人口的安置与生计安排,避免当地居民迫于生活压力掠取保护区生态资源;同时还要加快规划建设石渠县“一江一路”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加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开发精品体验式旅游,促进文化保护与自然保护融合发展,解决区域性贫困。此外还要加强湿地监测、评估与培训,通过制定与完善保护区重要性的相关宣传政策,增强社会公众对“全域湿地”保护与建设的认识;鼓励县域全民参加到湿地的保护中来。

  • 上一篇:由“沙粒”之痛变为“珍珠”之美 由“垫底”向“领跑”的成功逆袭
  • 下一篇:我州政法系统深入开展“走基层、惠民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