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10月26日
◎ 噶玛降村 向秋卓玛
(一)雕版流程
要制好一块符合印刷要求的印版,必须熟悉其工艺和每一个环节操作,并严格把好以下几道工序关:第一个是印版的加工,第二是印版的雕刻,第三个是印版的校对,最后是印版的收藏。木刻版制作材料选择秋季刚落块的红桦木,选材制板需要有经验的人员担当。先是上山寻找选择适合雕版的优质树材。然后将砍下的原木锯成若干段,劈为约厚5厘米的板材,放置通风处阴干。待木板烘干后,放进羊粪中沤一个冬天,到次年再将木板取出水煮,尔后将木板再行烘干后制版,按书籍版本的规格,将板材裁成若干块,每块的正反两面刨平磨光。然后,需要木刻的文字图案写在薄纸反贴在木板面上,再刻成反文木版。这是关键阶段,要挑选优秀的工匠把好版面配字设计关。将所要刻制的图书进行严格细致的三次审校后,刻工们便依据纸横上的字迹进行雕刻,刻完后编审师在清样上还要进行三校。版面改动较多的必须进行重刻,改动小的进行补刻,直至完全准确无误方才可将印版放在酥油里浸泡一天后取出晒干。再用一种名叫“苏巴”的植物根熬水洗净晒干,至此一块印版的制作才算全部完毕,可入库按目录依次上架和进行印刷。经过上述工序流程加工的印版,历经百年依然不腐不裂不变形,通常情况下,技艺娴熟的1名工人每天能刻制一块书板的单面。画版刻制工作量更大。
画版制作首先是由画师描绘图样。图案有严格的量度标准和绘制规则,随意发挥改动或臆造佛像、坛城、佛塔者,不但不能获取功果,反而会广积罪孽。因而这是创作画版最关键的一步,它决定着画版造型的成败。可以这样说,每一位木刻画版的图案画师,都是顶级绘画师。如在德格印经院所藏画版图案绘画作者中,司徒曲吉迥乃、珠巴普布泽仁、增巴绛央、嘉绒拉堪、唐拉泽旺等都是藏区鼎鼎有名的画师。然后创作完好的画图交去刻工雕刻,刻工从刨光、刮平木板到上板、雕刻,再由印工在布或藏纸上印刷。在雕版创作中,刻刀的齐备,会磨会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初学刻工在选择刀具时,首先要了解他们各自的用途,然后再到铁匠铺里定制购买,多数刻工自己会做得心应手的刻刀。正如“磨刀不误砍柴工”,每位刻工都要具备一块天然青石岩磨刀石,1983年德格印经院进藏寻找磨刀石,西藏日喀则萨嘎县旦嘎乡开矿青石岩磨刀石运回一千多斤,供刻工使用。
德格印经院的雕刻工匠都是以师带徒进行培养,所有工匠都要经过严格考核,筛选技术达到完全熟练的人,才能从事雕刻的任务。雕刻艺人不仅要求技法娴熟,而且还要求有较好的藏文文法功底和绘画基础,特别是雕刻画版的工匠必须懂得构图和绘画的基本技能。藏民认为德格印经院几百年传承下来的古印版都是经过众多高僧大德开光过的,印出的典籍和画版有更好的加持。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每一块木刻画版的制作都是通过画师,刻工,印工的分工协作而共同完成的,每个工序都凝结着每位工匠技师们的心血智慧和精细技能,也是他们勤奋努力的最佳艺术成果。最后印好的画版还得由喇嘛开光加持,才能成为一幅具有加持力的精美完好的画版。此后便可以用来修法时供奉、观想或者用来做唐卡画的底本。
藏传佛教造像文化不仅仅是为了信徒们进行宗教教义的宣传供奉所需,而且与密宗修行者的修持活动有着直接的联系。藏传佛教的修持具有严密的仪轨、义理和神秘、奇特之处,所谓“三密为用”、“四曼为相”,也就是修行者通过对本尊的观想达到“三密相应”、“即身成佛”。喇嘛、本尊、佛陀、菩萨、护法、坛城、佛塔等雕塑或画像,都以备修法时供奉、观想。
(二)印刷流程
首先,印刷组从磨墨组和裁纸组分别领取墨汁和纸张,印刷工把裁好的纸一迭一迭放在盛满清水的大盆里适度浸泡后进行适当晾干。第二天由坐在操作凳上的印工,将印版斜放在面前躺板上,左手拿纸,右手持圅布滚筒,待坐对面抹墨工人持墨筒在印版上抹匀墨汁后,左手将纸铺放在印版上,右手持滚筒在印版自上而下缓缓推过三次,再将印版翻至背面印成双面,才换另一块印版,如此循环往复。待每天所印工作完毕后,将印刷的成品一张张晾干,再清点张页汇册入库。
装订组便从库房领出印好的图书,按页码顺序将每部书张页配齐用牛毛线穿紧,再将配齐的书分部、集放在磨书架上,每函书之间夹一张红纸以示区别。然后用加楔方法将其整齐平放在磨书架上,由装订工人持粗刮刀不断推、拉,刮去超过磨书架框沿的书页毛边,基本刮平后,又换刀孔较细的刮刀再行推磨,直至书籍边沿完全平整。再涂上一层红色颜料,稍稍晾干,撤开磨书架,将每函书上各加封面封底,标好左边书头上用纸做的函头标签,标有简略书名和函序,函序一般是按藏文字母顺序。这样一套书的印刷才算完毕,可入库后进行索取。索取者将经典以经衣包裹,再放置上下两层经板护夹用捆经绳捆好而成,可以用来供奉或念诵,研究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