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初见非遗大师

甘孜日报    2019年05月17日

锤泥。

着色。

制作好的面具。

◎张德禧/文 胡英强/图

五月的道孚阳光明媚,逐渐复苏的草原昭示着夏天即将到来,与城市的匆忙不同,这场旅行心情恬淡,在慢下来的时光中仔细品味小城的文化气息。

“当地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在转角的尼恰咖啡馆吃过早餐后询问,“民居、微型绿道、药泥面具,制作面具的师父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驱车来到药泥面具的制作地,就在县城边上,我第一次见到药泥面具的非遗传承人四龙降泽时,他正在自家房屋旁边忙着修建药泥面具的综合楼,裤腿沾满了灰尘,这与我想象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师完全不一样。

作为一名旅行者,四龙降泽老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他是新龙县人,因为妻子是道孚人,退休后随妻子在道孚生活。从14岁开始学习制作药泥面具,迄今为止已经有了50年的制作经历,手艺愈发成熟,其中一句“药配好了是药,配不好就是毒”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到来的时间恰巧,有幸见到大师制作药泥面具的过程,算是这场冲动旅行的意外惊喜。

清晨,大师背起背篓和锄头来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上挖泥,挖泥前要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用脱水的松柏枝和酥油糌粑混合燃烧。袅袅清香弥漫在山间,这时大师用锄头挖着制作药泥面具的泥土,泥土分为红色雌泥和白色雄泥,雌雄两种泥土结合后具有一定的硬度,以此制作的面具不会出现裂开的情况,同时保证配方药不变质。

四龙降泽将一块块雌雄泥放在平坦的石头上,用木锤敲打,泥土被打散后,用石头研磨,再通过木筛滤出最细的泥土备用,接着把以红景天为主的60多种中草药、香果为主的20多种香药和60多种藏药以及珊瑚、绿松石、玛瑙等组成的80多种宝石和80多种宗教圣物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与泥土混合,继续将药物与泥土捣碎、研磨直至混为一体,然后把取自海拔4600米以上无污染的水将泥土、药物和在一起,然后用类似擀面杖的木棒捶打并揉成面团,放入地窖发酵7天直至香味溢出。

随后,四龙降泽取一大块发酵好的药泥,放在一张长方形的木板上,手工捏出面具的雏形,用手拍打至面部轮廓均匀,然后用大小不同的木棒制成塑形器具。塑形完成后,在面部中间画一条线,接着用手指在面部测量合适的轮廓比例,手中木棒型的工具也由粗变细,进一步勾勒出面具的细节、眼睛和神态。

待面具自然风干后,用矿物质、植物的根等制作的自然颜料进行着色,自然颜料有不变色、耐光的特性,通过一淡、二浓、三淡的上色过程使面具涂色均匀,待颜料晒干后对面具进行磨光,去除杂物,再对面具进行装藏念经,如此,一个药泥面具制作完成。做好的药泥面具有浓郁的药材香气,并有着驱蚊、杀菌、抗病毒、清洁空气、解除疲劳等功效。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喜欢纯粹的手工制品,它带给人们远离浮华、接近生活的本质体验,是人类探索醇厚光阴的另一种方式。一个好的手艺不仅需要时间的沉淀,更是人们养行修心的过程,它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和记忆,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的精神代代相传——致敬“工匠精神”。





  • 上一篇:泸定境内茶马古道上的三大发现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