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11月15日
◎杨习燕
康定清真寺历史久远,始建于明末康定白土坎。清乾隆四十年(1776年)跑马山高山胡泊爆发泥石流冲毁了城镇和清真寺。城镇县域奉旨下移重建,清真寺也在这时重建于现今东大街位置。经几次修建,康定清真寺设施逐渐完善:礼拜大殿宏伟壮观,大门古色古香,有北厢房、南厢房、厨房、两棵侧柏树、水井、花园和荆竹。
清真寺的主体建筑是清真寺内的大殿,大殿是汉式风格宫殿,古朴、典雅、宏伟,是由一位汉族工匠掌墨设计指挥完成,该位设计师还完成了康定西大街陕西馆的设计和建造。
清真寺的大门上方“清真寺”三个汉文楷书字体工整有力,上方有阿拉伯书法译文。大门口有清朝同治年间凿的圆形花岗石的石鼓一对,石鼓直径一尺四寸,一周雕刻有波浪文样,两面都刻有花卉、禽等图案。再进入二道门是门亭,门两边装饰着木方格的窗花。门中间上方是木制书写的阿拉伯经文。在节庆日,门亭上挂着中国特色的宫灯。走过门亭,进入院内,院坝为青石板铺盖。
院坝中央是主体建筑穆斯林的礼拜大殿。大殿前和中间,青石条梯步通向大殿,石条梯步两边地上稳稳当当地放着两个雕刻有花卉、花瓶、禽等图案的大石墩,用着加固后面护卫石梯步的青石板。南北侧有梯步相通,通向大殿。
站在铺着青石板的平台上,可看到大殿高出地面四尺五寸,更显得宏伟壮观。大殿正面是紫红色木栏,三开间的门上都有云彩花卉用金粉绘画装饰,中间一道门的两边立柱上安置着一对汉文楷书楹联“妙造自然化物化人穷化化 是有真迹生天地更生生”。这对珍贵的楹联阐明了伊斯兰教的世界观、人生观,而且具有艺术欣赏价值,是研究康巴地区回族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进入礼拜大殿内,六十公分粗的十几根立柱安置在花岗石的小石墩上。大殿空间高大,能容纳三百多人礼拜。桦木地板用火盆框工艺,光亮可照出人影。望板造型似水波浪流线,色饰橘黄。柱、壁都涂成紫红色。大殿是穆斯林礼拜的殿堂,最重要的是礼拜的朝向,太阳落下的西方,伊斯兰教的圣地——沙特阿拉伯麦加、长尔白“天房”。天房窑窝底色天兰,饰有金色星星,又有阿拉伯文、汉文的牌匾对衬,使人感到肃穆、安宁、庄重。
大殿房顶上盖着用陶土烧制成的筒瓦。大殿梯步前两侧,先辈们种植的两株侧柏树,枝叶繁茂,高插云天给大院添了幽静、清雅。右株树旁盖有一座四角亭的古井一口,井水是清真寺内用水来源,井水清澈甘甜。礼拜前必须用水洗,大、小净要更衣。
水井旁边是北厢房,北厢房是普通建筑,用来迎接外客、用餐等。北厢房侧边是大、小净室。大殿左边是南厢房又称南经堂,是回民举行庆典的地方,厢房门前种有荆竹。厢房后面是花园。
穆斯林每天五次礼拜。每周的星期五是“主麻”(聚礼)。每年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每逢重大节日,康定回族男女老幼都会聚于清真寺举行宗教仪式:诵经、赞圣、宣教互道“色俩目”(真主赐于平安、吉庆);节日期间,炸油香、馓子、红馓、果子、五香熏牛肉、牛杂汤、青杠菌鸡、汤面块、牛肉蒸饭、宰羊子、羊肉份子等饮食有着浓郁的特色。油香是穆斯林群众的佳点,在婚丧嫁娶的宴席、款待宾客的餐桌、宗教典仪的舍散都离不开油香。回族的饮食是数百年来回民智慧的结晶,是具有特色的饮食文化风情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