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源远流长的清明习俗

甘孜日报    2020年04月02日

   ◎荣光友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追思怀远,向上向善,清明是饱含家国情怀的民俗大节。

   清明习俗源远流长。擎天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应知道的国学知识》一书中写道:“清明节的起源,一般认为和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有关。民间仿效上层社会祭祖扫墓,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风俗。”“扫墓祭祖的风俗早在西周之时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至东周时,《孟子·齐人篇》中提到了一个齐人常到城郊坟地讨食祭品,可见当时扫墓祭拜之风已十分盛行。”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的日期相近,自唐代以后,两节便合并在了一起,而原本属于寒食节的扫墓、吃冷食等风俗也就都改为在清明节之时进行。因此,民间也有了“清明寒食”的说法。

   据老辈们所讲:按照旧时习俗,祭祖扫墓,一般要在先辈的坟墓前焚纸钱、供食品、奠美酒,所以要提盒担篮,有的还要乘坐车马出行。不仅成年男子要参加,而且妇人、儿童也要参加。往往是晨间前往,盘桓整日,日暮才回家。

   清明扫墓时,依旧春寒料峭,且要吃冷食,有些身体羸弱的人禁不起这样寒冷。为了防止吃冷食伤身,古人开展了踏青、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插柳、斗鸡、拔河等活动,以便让大家晒晒太阳,活动筋骨,增加身体的抵抗能力。如此一来,就使得清明节既有着追思先人的蕴藉情怀,又有了赏春游乐的清新景象。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从孩提时代记事时起我就知道,我们家与千千万万家庭一样,特别注重过好每年一度的清明节。清明期间,我们的父母亲定然要带领着我们兄弟姐妹等一大家人,长途跋涉几十公里,前往地处大山深处的老家,携带着酒食果品、纸钱等给逝去的先辈扫墓祭祀。我们将供品供祭在逝去先辈的坟墓前,然后再将纸钱焚化,并为坟墓除去杂草、培上新土(当时的坟墓是用石块和黄土垒砌的),以表达对先辈的哀思与怀念。当我们逐渐长大以后,在随同父母祭祀先辈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前往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自然,随着时空的变化,当我们这代人年逾花甲之后,家庭清明祭祀等就由我们这 些老年人来组织了,这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定然会守职尽责的。

   清明的追思怀远既是郑重其事的扫墓祭祀,向逝去的先辈敬供品、烧纸钱等(如今提倡环保扫墓,我们应当将点香烛、烧纸钱等改进为向逝去的亲人敬献鲜花)的庄重仪式,更是魂牵梦萦的缅怀纪念:人们纪念先祖,缅怀亲人,感恩先辈赐予后辈血脉,祈祷先人保佑后人等等,归根到底,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敬重,对已故前辈的感恩情怀。我们作为具体的“个人”来说,每一个人都是由父母生养的。我们从先辈那里传承了家族的基因,鲜活的生命里烙下了家族的印记,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肩负着家族生存发展的崇高使命——散枝开叶,传宗接代,一代更比一代强等等美好愿景。

   清明习俗历久弥新,如今依然是我们一代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最重要的日子。更为重要的是现时的清明不仅有“小家”层面上的祭奠祖先亲人,更有将“追思怀远”扩展到国家层面,缅怀先烈。清明节不仅成为绾合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纽带,更演绎为深沉厚重的民族情结。人们在缅怀中珍重生者,在感恩中传承责任,在追思怀远中升华家国情怀。

   作为一个中华儿女的我们来说,清明追思怀远,其实就是为生命加持奋进的能量,让我们站在前辈的身旁,再次确认职责使命,再次确认现时的自己正在沿着先辈的奋斗轨迹一脉相承持续前进。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将家族兴旺和个人愿景,与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了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让我们的人生之旅更加坚忍不拔斗志昂扬!

  • 上一篇:格萨尔史诗传播:从单一性到多样性的嬗变
  • 下一篇:我们的康定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