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宰年猪

甘孜日报    2021年01月29日

   ◎邓明前

   宰年猪

   乡下农民宰年猪齐刷刷择日“冬至”节后延续到腊月间。据老厨师揭秘,冬至起,宰杀年猪淹制成腊肉风干和熬制的猪油,即是在“五黄六月”(方言指六七八大热天)不哈口(方言指腊肉不黄不变味)储存时间长。

   50年代,泸定农村经过土改“耕者有其田”,成立农业互助组,兴修水渠,推广良种,村村户户粮食高产丰收,农民完成国家公余粮任务,撑饱了肚子,有节余粮。之前还是“夜无鼠粮”的民国农民,一夜跨进社会主义新社会,过去没喂养过年猪的农户,在政府关心救助下,为其引进良种“隆昌小猪”,喂到冬月长成大肥猪。一家宰年猪,亲朋近邻帮忙,聚集亲情友情。宰年猪,一家人兴奋的眼神集中年猪的膘,膘厚,喂猪妇女有种成就感。宰猪过年,喜上脸蛋。过年处处离不开肉,上坟祭祖、敬神要有肉,吃团年饭要有肉,吃转转饭要有肉。给长辈拜年,走远亲最重拜年礼,是一块“二刀肉”或一个“三线肉”,年后清明节、五月端阳节、七月半、八月十五……都离不开肉。老家喂年猪、宰年猪的风俗由来已久,年味也就从某村、某户宰第一头年猪开始。

   祭灶神

   在农业社会,人们什么神都信,传说中灶神是天神玉皇大帝派他来监视保佑阳间人,每户一位。我家的灶神是画在一张方纸上,慈眉善目,神像的两侧有副对联。上联“上天奏善事”,下联“下界保平安”。

   腊月二十三、四是祭灶的日子,所谓“金三银四”是大吉日,灶神爷上天向玉帝述职领旨启程日子。到戌时,户主在灶台上点着香烛,土巴碗放一块刀头(方言煮熟一块猪肉)半碗高梁酒或玉麦酒,几片香肠、煎豆腐、一碗米饭或玉麦蒸蒸饭,户主跪在灶台下面对灶神爷三叩拜。我们兄妹听信佛的奶奶说:“要让灶神爷吃饱喝足,路上不挨饿。”灶神吃了咱家的好酒好肉,嘴软!到了玉帝面前如实说我们家的好。奶奶还说:平时,灶神爷两眼明亮得很。我们一家老小多做善事,别惹事,别犯错。你们谁做错了事,说了错话,马上给灶神爷认错,他就不会报告玉帝,免受处罚。祭灶神,在今天科学发达时代看来,带有几分迷信色彩,老人借助神威教育自家“熊孩子”,警示人们的言行,不能不说是家教的好方式。儿时见父亲进行祭灶仪式,也就晓得离过年近了。

   打扬尘

   腊月二十四日传统的“扫尘日”。

   中国字“尘”与“陈”谐音,打扬尘便有了除旧布新的含义。意在把一户的“穷”和“旧”扫地出门,干干净净过新年。打扬尘,全家总动员,屋中凡能搬动的物件,统统搬出屋外,刷去尘埃,用水洗干净,凉干水气。搬不动、移不走的大物件就在屋内擦洗。手长个高者在一根长竹杆末端捆绑上高粱扫帚,用头帕或洗脸毛巾包住头部,露出双眼、鼻吼,挚起长扫帚从房梁横刷到墙脚,飞扬的烟尘弥漫着屋子、厨房,哪怕烟尘障眼,钻鼻吼,都要坚持彻底干净扫除屋内尘埃。然后把屋外刷洗干净的物件搬进屋放回原位。打扬尘费时费力,又脏又累,想到要干干净净过好新年,再苦再累也高兴,年味写在那些打扬尘人的笑脸上。

   购年货

   平时固定“三、六、九”或是约定逢“二、八”赶场的乡下人,一到腊月间打破逢场日子,背上背篼“赶场”购买年货。

   此时,年长者提醒“有钱不买腊月货”(指商家借销售旺季提价),说归说,买卖归买卖,离过年日子越近,买卖年货的人络绎不绝,街巷人流窜动,热闹非凡。赶集农民背篼里装的是城镇居民、商铺老板需要的年货:米、面、活禽、蛋、肉、油和山货,或葱、姜、蒜、鲜菜、干果、鲜果和药材等。赶集农民又从商铺买走缝新衣、做新鞋的布料,有百味之首的盐,写春联、糊灯笼、贴窗花的五色纸,有门神、祭祖的香烛、鞭炮,待客的黄烟、烧酒、茶叶、红糖。

   年货一到家,好奇的孩子们看见平时难见到的年货手舞足蹈。过年的心情就如我儿时和小伙伴唱的一首童谣:“过年好,穿新衣,戴新帽;过年好,吃肉肉,饭饭香,过年好,贴对联,放鞭炮;过年好,压岁钱,少不了;过年好,看耍灯,好热闹”。

  • 上一篇:泸定,牛背山
  • 下一篇:迎娶新娘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xkbrw/68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