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8月26日
◎汤勇 潘敏
康定市沙德乡瓦约民居
此民居建筑位于康定市沙德乡政府对岸,据当地人讲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建筑主体以石木结构为主,墙体选取当地石材砌筑而成,石材颜色较深,基本无涂层,隐约有从上到下浇注白色涂料的痕迹。门窗造型简洁古朴,东、南部开窗较多,西、北方和一层基本无窗。由于民居建造年代久远,所以古老的功能痕迹至今保留得较清晰,比如窗户里面大,外部尺寸都较小。一层大门上有抛石洞,二层有专门的射击孔。这些防御功能造型都是因为过去社会环境动荡不安设计的特有功能。民居共有四层,现在呈现的功能大致是:一层是牲畜圈;二层堆放柴草和杂物;三层为主要生活场所;有客厅、厨房、卧室、经堂;四层为晒场和奓口楼。
康定市麦崩乡民居
康定折东地区民居住房多为依山而建的一楼一底小青瓦屋顶的穿斗木结构房屋,也有三楼以上的,其主体结构为就近选取石块垒砌而成。此次民居的采集地点,我们定在了有其独特风格的麦崩乡。
麦崩乡位于大渡河沿岸半高山上,其生活区域被称作“鱼通”,生活在这里的族群被称为鱼通人。据说鱼通最早得名于唐宋,一直沿用至今,他们有语言无文字,有学者认为鱼通人是古代生活在四川雅安地区青衣羌的后裔;也有学者认为鱼通人是秦汉时期从黄河流域南下的古羌人;还有学者认为鱼通文化与阿坝州岷江上游的羌族文化极为相似,由此推测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相同的族源关系;然而,这仅仅只是推测,目前,鱼通人的族源对世人来说依然是个未解之谜。鱼通始见文献与土司制度密切相关,麦崩一直是各代鱼通土司的属地,当地建筑也具有其典型特征。建筑依山而建,主要由土石木搭建而成,外墙砌筑方式和丹巴藏房相似,石砌中夹杂木质墙筋,增加了墙体的韧性,穿斗斜坡屋顶上覆盖着小青瓦。最下面一层喂养牲畜,单独开设圈门;二、三层是主人的主要活动空间,饮食起居集中在此;前半部分相当于客厅、厨房,里面的空间分为上下两层,分隔成许多小间,一部分为储藏室,其余是寝室;四层则是晾晒粮食的阳台和经堂。传统样式的碉房在麦崩已经不多,许多碉房在传统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功能上更符合现代农村的居住需求,但传统民居的审美标准仍然影响着当地人,所以呈现出的山寨风貌,还是别具一格、气质独特。
泸定县民居
坐落于二郎山以西的泸定县,是进入甘孜州的第一门户,其东出天全荥经,西通康定九龙,南邻石棉,北接康定鱼通。幅员面积0.22万平方公里,素有甘孜州东大门之称。全境西北高,东南低,由北而南,为曲折狭长河谷地带,坡多坝少。
泸定县在古代属梁州西部,史称“西夷”故里。汉初属笮都县,其后,建置多变。元代属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瓦部哈工等寺都纳院院抚司,沈边百户,管辖泸属河东一带;咱里土千户,管辖泸属河西一带;永乐八年(1410年)改瓦部哈工等寺者纲院院抚司为冷边长官司,改沈边百户为沈边长官司;清宣统年间“改土归流”,缴销三土司印信号纸,裁销领地。
川西民居作为泸定传统建筑样式风格,讲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环境观。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墙有砖墙、土墙、石块(石板)墙、木墙(木板或原木)、编夹壁墙等;屋顶用小青瓦、草、谷草、山草、石板瓦、树皮瓦等;还有用青杠条子作梁和门杠的。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经济节约,又与环境十分协调,相映成趣,乡土气息格外浓郁。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