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3年06月09日
◎张春文
大约在8000万年以前,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喜马拉雅群山从蔚蓝色海洋里缓缓隆升,形成了今天的青藏高原。考古证明,5000年前这片高原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2000多年前,栖居于青藏高原的先民与东方之地有了往来联系,他们跋山涉水,在山巅、沟谷、荒原和林莽间踩出了曲折绵长的小路,这些小路最终形成了东西之间、汉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一条条古道。
这些古道中,最有名、使用率最高的就是川藏茶马古道。这条古道东起四川盆地西端,西达西藏腹地,逶迤绵延近5000里,沿途雪山高耸,江河急湍,森林莽莽,气候复杂多变,道路曲折险峻。清代有史料这样记述雅安至拉萨的古道:“全长四千余华里,所过驿站五十有六,渡绳桥十五,渡铁桥十,越山七十一处,越海拔九千尺以上高山十一,越海拔五千尺以上高山二十七,全程非三个月不能到达……”
川藏古道早在唐宋时期就是藏汉贸易的大通道。那时候在这条古道上往来跋涉的主要是商贾马帮,他们贸易的内容主要是产自汉族地方的茶叶和产自涉藏地区的马匹,所以,后人称这条古道为茶马古道。
涉藏地区饮茶的历史比汉族地区晚,大约从唐代开始。之前他们平衡酥油、牛肉、糌粑等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结构,靠的是尔吉德加草、俄色叶子、马板树叶和山海棠叶等野生植物根叶。自从茶叶从汉族地方传入涉藏地区后,其有助消化、去油腻、清热解毒、醒脑提神的功效很快被认可,并成为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在涉藏地区,人们“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因为“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所以,藏族人民饮茶成风、嗜茶成性。他们把茶看得很神圣,以其养身,以其待客,以其为敬神的贡品。然而,茶叶产自东方的汉族地方,只能去购买,这就使以茶叶为主要内容、以马匹为运输工具的贸易活动随之兴起。
到了宋代,北方战事不断,朝廷需要大量军马,便对可换取涉藏地区马匹的茶叶严加控制,实行官营。元代时,朝廷不缺军马,但为了财税收入,还是规定民间不许私卖茶叶,并以法律的形式对茶叶贸易加以控制,私营者会受到严惩。明朝时北方再起战火,朝廷又恢复了茶马交易旧制,在涉藏地区周边设了四个茶马司机构(长官正六品),统管茶叶的生产、销售和马匹的购进,同时也进行皮毛、药材、布匹、手工制品的贸易活动。到清朝时,政府依然像控制盐铁一样控制茶叶贸易,私卖茶叶要打60棍,价款没收归公,携私茶出境者发配充军。到了乾隆年间,以茶易马的政策终止,官方对茶叶生产经营放松,促进了藏汉贸易的发展,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茶叶贩运商和生产商。据估计,清末及民国年间,仅康巴投入此项经营的商家不少于300家,一些大的商家年经销茶叶达数百万斤。
藏族人嗜茶,使汉藏间以茶和马为主要内容的贸易活动持续发展:茶马贸易又使远征的驮队在川藏古道上川流不息地跋涉了千百年。现在我们已难以想象那些骡马和商贾们在万里遥途上是怎样凭着一种坚韧征服那些高山峡谷的,他们的血肉之躯是怎样步步丈量那艰险长途的。
马帮的兴起,使古道上一个个货 物集散地应运而生。商人们要以集散地为依托,收购当地的皮毛、药材等土特产,同时也把汉族地方运来的布匹、茶叶、工艺品、瓷器、铁器等商品在集散地分流给小商贩,靠他们销往周边地区。那些藏汉间长途跋涉的马帮,每到一处集散地,都要歇脚、住宿、休整,给那里带去初步的繁荣。到明清时期,官方在一处处集散地设立了驿站,驿站又逐步发展为高原上的一个个城镇,如康定、雅江、理塘、巴塘和芒康等。这些城镇是高原上一处处经济文化中心,就像镶嵌于高原、点缀于古道的一颗颗明珠。
川藏古道像一架天梯引领人们步步攀升,走向青藏高原的腹部。它是世界上最险、最高的古道,有横亘高原的漫长,有贯穿高山深谷的险峻,有历时无语的沧桑。古时候人们称它为天路,因为它是离天最近的路,是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路,是朝圣的路。川藏古道还是一条壮观美丽的路,沿途景色层叠不尽,犹如一条造物主的画廊。古道沿途,是广阔的草原、静谧的湖泊、耸立的雪峰、莽莽的森林、奇异的村寨……时而穿行于峡谷,江河奔腾咆哮,群山并列环峙,森林葱绿蓊郁,一处比一处神奇,一处比一处诡谲;时而行进于险峰,数百里视野尽在俯瞰中。天空澄澈,白云悠悠,群山波浪般逶迤而去,一个个湖泊镶嵌于山峦间,碧绿如翡翠;时而穿行于草地、鲜花、溪流、牛羊和牧人的帐篷构成的画卷一幅幅展开,令人心旷神怡;时而可见雪峰、冰川突兀于天宇,银光闪闪,如琼瑶仙宫;时而则见高山草甸,树木稀疏,天幕低恶,雪风猎猎;时而进入燥热的河谷,满目葱绿的,是亚热带植物……
川藏古道沿途是藏族及羌族各部族先祖栖居的乐土,也是各部落往来迁徙的必经之地,至今栖居着以藏族为主的多个民族。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给了他们古铜般的肤色,酥油糌粑给了他们强壮的体魄,雪山草地给了他们粗犷坦率的性格。他们在擅长的狩猎、采集、农耕和畜牧过程中,创造了五彩缤纷的文化,令人目不暇接。仅民族而言,古道沿途就有木雅人、康巴人、嘉绒人、扎巴人、安多人、琼贵人等多个族群。同是民居,各族群的造型和布局互不雷同;同是服饰,各族群的式样和装饰各有特点;同是藏语,一个族群有别于另一个族群;同是艺术,各地的藏戏、弦子和锅庄风格迥异;同是康巴藏族,康定人身上有可感可触的汉族地方商贾气息,巴塘芒康人身上则保留着更多粗犷和勇烈……
川藏古道是一条信仰之路。沿古道行进,可见到多座寺庙。这些寺庙建筑风格多样,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栈道沿途的另一种宗教景观是随处可见的五色经幡经旗、大大小小的玛尼石堆和各式各样的宗教石刻。经幡印有马、虎、豹、狮等动物形象和佛教经文,有的插在山坡上,有的以绳串联牵拉在屋顶上、山崖上、树丛中。信众认为经幡在风中抖动一下,就相当念诵了一遍经文。石刻的内容多为“六字真言”,也有神佛像或灵异动物形象,有的刻在巨崖上,远远就能看见;有的刻在石头上,将石头垒砌成堆,再布以经幡。目睹这些经幡和宗教石刻,似乎能听见诵经声,顿时感到高原不再是荒寂的。
川藏古道的使命,结束于20世纪中期。那时候,这条古道经过三次断续修建,变成了现代的公路,即今之318国道,但人们仍称其为天路。如今,走出水泥混凝土丛林,走上这条天路,依然能感受到古道的沧桑神韵, 依然令我们思索起关于天和地、过去和未来的种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