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泸甘一家亲 协力绘美景

甘孜日报    2018年02月01日

——泸州对口援建我州速写

     201712月,中国(泸州)第二届农博会在泸州举行,我州乡城县7家企业携松茸、虫草、牦牛肉、藏鸡蛋等80余种藏区特产参展,成功开拓内地市场。这既是泸州市牵线搭桥的结果,又是泸州市倾情倾力开展对口援建、多措并举助力我州脱贫奔康的一个缩影。

     2012年起,泸州市对口援建我州乡城、稻城两县。六年来,泸州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两县全方位帮扶,对两县民生改善、基建提升、产业发展、人才培育起到了极大作用,为我州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用赤诚的援建情怀、优异的援建成果,筑起了泸甘两地、汉藏民族的深厚情谊。

      ■本网记者 刘小兵

     全面惠民生 提升群众幸福感

     卡心坝子地处乡城县洞松乡热斗村,海拔2780米,是该村海拔较低、地势较平坦的地带。201210月前,这里还是一处仅供当地村民放牛、牧马的荒地。如今,331座白色藏房在这里整齐坐落。藏房院坝内,晒着太阳逗孙子的藏族阿婆满脸笑容,幸福满满;藏房四周,太阳能路灯和水泥硬化路,格外引人注目;住房不远处,一棵棵核桃、苹果树苗正安然地汲取着阳光的能量。

     卡心坝子由一片荒地变成一方乐土,正是泸州援建实施的热斗村整村搬迁工程的结果。

     热斗村村民原本聚居在海拔3700米的空打山上。由于山高路远、资源匮乏、气候寒冷,村里人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看不到脱贫致富的希望,还时常提心吊胆地担心地质灾害带来的威胁。泸州市对口援建乡城后,决定帮助乡城县委、政府解决这一难题。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和广泛的民情调查,泸州和乡城达成了共识——对热斗村进行整村扶贫搬迁。几年来,热斗村整村扶贫搬迁项目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累计建成住房及附属设施9000平方米,安置31户、159人,改造中低田200亩,修建排水渠道3公里,新建蓄水池2口、可蓄水4000立方米。

    “从山上搬下来,是我们几代人的愿望,现在实现了,感谢泸州的亲人!”“以前住在山上,缺水、缺地、出门也不方便,现在这里啥都不缺,还修了水泥路,做梦都没有想到。”“卡心坝子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种植花生、核桃、苹果,三年就能挂果,到那时候,风景好还有不错的收入呢!”……说起整村搬迁带来的新生活,热斗村的干部群众感慨万千。

      热斗村的变迁,只是泸州市千方百计支持我州民生发展、多措并举增进我州民生福祉的冰山一角。

     泸州市始终以民生帮扶为主线,大力帮助我州补齐民生短板,提升乡城、稻城两县干部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六年来,泸州市围绕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和推进产业就业帮扶、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加强智力援助等六项重点任务,用实在的援建行动,普惠我州民生。六年里,泸州市帮助我州1415户贫困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1110余名贫困学生解决了上学难问题,帮助6000余名贫困群众减轻就医负担,5804人实现了安全饮水,支持我州建设了12所卫生院(卫生室)、14所中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147公里通乡、通村公路及桥梁1座。

     大力育产业 拓宽群众致富路

   “大家加把劲,在大雪封山前把路铺好,后面的工作就好办了。”20171116日,在稻城县巨龙乡然央“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新村”施工现场,驻村施工项目监管人甘志强一边接受记者的采访,一边叮嘱忙碌的工友。

     据甘志强介绍,然央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新村项目由泸州市对口援建实施。项目计划投入专项经费30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100多万元。项目内容包括修建硬化入户路、旅游栈道,帮助当地群众培植鲜花绿草,引导村民种植核桃、槐树、油菜和养殖高原蜜蜂等多项任务。说起实施该项目的出发点,甘志强坦言:“产业才是让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保障。现在稻城旅游发展火爆,我们希望通过集中援建,把然央村打造成乡村游胜地,让村民都吃上旅游饭,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我们援建才算成功!”

     近年来,稻城旅游发展火爆,稻城旅游的崛起的背后显然离不开泸州的支持。

     在2011年以前,缺电成为制约稻城发展的一大瓶颈。由于仅靠小水电支撑全县电网,该县一直为35千伏孤网运行。一到冬天,河流结冰,电力供应不足,稻城县城每天下午五、六点就会大面积拉闸限电。没有灯光,加上寒冷,人们早早地呆在家中不再外出。一些商户或住家为了用电,只能使用柴油发电机发电,一时间,满城都是柴油发电机产生的巨大噪音和刺鼻油味。

2011年年底,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启动了对稻城县电力企业和电力发展的对口帮扶。20121230日,跨越最高海拔达4710米、长度为24千米的稻城电网与乡城电网35千伏线路联络线贯通投运,稻城电网由此结束孤网运行的历史。2013128日,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又帮助稻城建成了35千伏桑堆变电站,为稻城县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电力供应。电力的保障对稻城的各项事业注入了强劲活力。街头不再因为停电而冷清,宾馆不再因为无电而停运,稻城的旅游产业也从此步入了加速发展期。

     20139月,稻城亚丁机场正式通航,机场负责人向工作人员感叹:“要是没有供电保障,我们机场的基础设施怕是要成摆设哦。”而亚丁机场的良好运行,尤其是泸州至亚丁航线的开通也为稻城旅游的飞速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无论是已经改善的稻城电力状况,还是正在实施的然央“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新村”工程,都是泸州大力支持我州培育产业,拓宽群众致富路径的众多实例之一。六年来,广泛号召实力企业、团体来我州投资兴业;积极引进建筑、旅游开发企业,助推我州提升投资环境;从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扶持我州产业园区建设和市场主体培育。目前,泸州企业投资3.5亿在稻城县城打造的亚丁天街项目,不仅为稻城旅游提供了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体验阵地,也成为稻城县城一张靓丽的名片;泸州援建我州培育的旅游、红酒、芫根、松茸等特色优势产业已初见效益。

      多样育人才 增强发展内生力

    “伍老师理念先进,真抓实干!他让全校师生都受益!”20164月,记者在乡城县城关小学采访,该校校长倾中说到泸州来的援藏干部伍朝君时,赞不绝口。

      伍朝君是泸州江阳西路小学教务主任、泸州市骨干教师,2014年作为第三批援藏干部来到乡城县城关小学,挂职校长助理。来到乡城,伍朝君干了不少实事。倾中告诉记者:“伍老师对我们学校最大的贡献就是给学校的老师当老师,而且当得非常好。”

      原来,伍朝君来到城关小学后不久,就发现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是制约该校发展的主要短板之一,而该校教师最紧缺的就是系统的业务培训和有效的交流合作。于是他面向全校教师开设了《如何甄选科研课题》《科研课题研究策略》《课题撰写规范》、Windows操作系统培训使用等专题培训班,并与学校教师一起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申报了《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践研究》《小学数学反思性教学实验研究》等调研课题。针对该校教师年龄偏大、教师断层的情况,伍朝君推动成立了“青年教师工作室”,把青年教师集中起来一起研读教材教法、课堂细节学和学生个性心理。他还组织开展了说课、三笔字、普通话演讲等教师基本功大赛,带领教师到泸州多所学校交流学习,在该校组建了数学、象棋、书法等8个兴趣活动班,让该校每一个学生都多了一个培养和发挥艺术才能的平台。

      辛勤付出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该校一名老师向记者感叹:“现在我们召开教研会都争着发言,藏文老师上课也习惯PPT了,我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更是深受学生喜爱。这些都是伍老师给我们留下财富。”

      除了加强人才引进,泸州还通过专项举措和专题项目,帮助我州培育各种人才。20154月,泸州援藏干部组织乡城县乡镇畜牧兽医站兽医人员开展综合业务培训;20175月,泸州市中医院专家团队,对稻城县藏医院进行业务指导;201711月,泸州市教育局讲师团在乡城县、稻城县开展教师专题培训,为400余名教职员工进行了业务辅导……

      泸州市始终坚持以智力帮扶为关键,多种形式助力我州壮大人才队伍。六年来,泸州共为我州举行医疗卫生、农林业、教育、规划、旅游等方面的各类培训107期、培训7479人;泸州援藏干部先后为我州“传帮带”761人。乡城县扶贫移民局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是“泸州对我们的智力援建,有力增强了我州干部群众致富奔康的内生力。”

     真情解民困 厚植汉藏民族情

   20171220日,乡城县水洼乡雨洼村三加组村民拉初家发生火灾,虽然大火被较快扑灭,但拉初家的房屋和财物却几乎被烧毁殆尽。泸州援建乡城工作队获悉情况后,立即进行了自愿捐款。两天后,工作队领队张福荣带着全体援藏队员凑的5200元现金,来到了拉初家中并鼓励拉初一家重拾生活的信心。拉初接过钱,竖着大拇指连声说道:“卡卓、卡卓。”

     看着拉初家的藏房已经变成废墟,一家人只能挤在幸存的小厨房里过夜,张福荣决心要通过援藏队,为拉初争取更多的爱心援助。

     回到乡城县城后,张福荣率先号召县城的干部、群众为拉初家捐款,并成功募得善款13888元。同时,援藏队还迅速把拉初家的遭遇,传达到了泸州。在相关部门的号召下,泸州各区县纷纷响应,掀起了一场爱心传递活动。20171229日下午,四川华大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院和泸州锦弘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举行捐款活动,共募集善款7400元、衣服12套,泸县中医院和泸县第二人民医院募集善款6720元,古蔺县中城中学96位教师为拉初家捐款4040元……

    20171230日下午,张福荣带着泸州人民和企业捐助的40083元善款及部分衣物,再次来到拉初家中,用大家汇聚起的爱心,解了拉初家的燃眉之急。拉初一家感动万分,拉着张福荣的手,反复说着“谢谢泸州亲人!”。

     泸州在对口援建我州时,历来注重凝聚社会力量,扩大帮扶效果。六年来,泸州各界共为我州争取社会救助资金1000余万元,协调相关企业与我州签订合作协议25项、协议资金达2.2亿元。泸州援藏干部还与我州440户农牧民家庭结对认亲,联系重点寺庙13座、僧侣211人,帮扶贫困学生、老人及孤儿844名,免费开展群众健康体检8000余人次。泸州援藏干部和社会各界用实际行动,帮助我州群众解决难题、加快发展,在让两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

      六年来,泸州市为甘孜的发展民生稳定各项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这贡献的背后既有泸州党委、政府高度的政治担当,又有泸州援藏干部赤诚的辛勤奉献,也有泸州各界无私的友好帮扶。泸州人民的倾情付出,必将永载汉藏民族团结史册,必将激励百万甘孜儿女感恩奋进,必将在藏区群众中树起一座座巍巍丰碑。

  • 上一篇:我州代表团向省人代会提交建议76条
  • 下一篇: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