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首位城市”托起“高原希望”

甘孜日报    2018年02月05日

——成都市对口援建我州纪实

      成都和甘孜,一个在一望无际的蜀中平原,一个在层峦叠嶂的青藏高原;一个是飞速发展的“领头羊”,一个加紧步伐的“追赶者”。但是,成都和甘孜,并未因迥异的自然环境和较大的发展差距而生疏,而是在“先进扶后进、共同奔小康”的协力合作中,变得无比亲密。

    2012年以来,成都市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对口援建我州康定、泸定、丹巴、九龙、道孚、甘孜、得荣、石渠、白玉、炉霍、理塘、德格、色达、巴塘等14个县(市)。6年来,成都市充分发扬“首位城市担当”,十倍用情、百倍用心、千倍用力,从产业培育、民生改善、基建提升、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出实招、出奇招,支援我州脱贫攻坚事业。6年里,成都先后在我州实施援建项目606个、落实援建资金17.93亿元,助推我州走过了各项投入最大、经济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优、稳定形势最好、干群精神最佳的6年,为甘孜大地的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本网记者 刘小兵

   “融入”援建兴产业

     助推群众拔穷根

   1月的德格,气温低、寒风烈。但该县打滚乡的贫困户噶布却每天都要去野外放养自家的牦奶牛。别人劝他:“天这么冷,就不用天天去放牛了。”他回答说:“放牛就是我最开心的事情,牧区人,有牛就有希望;再说了,我不把牛养好,就对不起送牛给我们的亲人。”噶布口中的“亲人”就是成都市高新区的援藏干部。

     在德格县,与噶布一样生活有了新奔头的贫困户有1000多户。20178月,对口援建德格县的成都市高新区投入2000万元,在德格实施了“万头奶牛脱贫计划”,向该县26个乡镇的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了1.2万元牦奶牛养殖援助金。同时,高新区还支持德格县建起了牦牛奶加工厂,负责收购、加工牧户家产出的牦牛奶,并将部分利润收益,以分红的方式返还贫困户。

    “万头奶牛脱贫计划”只是成都市帮扶我州产业发展的众多举措之一。

     去年417日,对于得荣县的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当天,该县曲雅贡乡因都坝一号坝的19亩新整理土地成功建成了喷灌系统,并一次试喷灌成功。至此,该县已有3100亩土地实现了高效节水灌溉,有效解决了该县因为干旱缺水而农业基础薄弱的困境。当地种植大户仁青志玛告诉记者,她家的6.3亩葡萄因为用上滴灌技术,比往年增产了不少。而过去几年,得荣县实施的不少灌溉工程都是在成都市青羊区的援建下完成的。

     去年519日,成都天地网石渠中藏药材电子交易市场基地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石渠县举行,标志着石渠县有了首家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中藏药材的现代化企业。该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占地约30亩,包括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农产品及中藏药材交易市场、初加工厂和标准化仓库、文化展览馆四大主体,拥有中藏药材贸易服务、质量标准制订与推广、信息监测与发布等十项功能。石渠县政府负责人在签约仪式上直言:“该项目对石渠县的中藏药业来说犹如一剂强心针。”而该项目的落地正得益于对口援建单位成都市金牛区的大力支持。

    丹巴县风光迤逦、人文厚重,但是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宣传推广不足,旅游发展增速缓慢。成华区对口援建丹巴后,投入500万元为该县建起了一个占地3亩、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嘉绒文化展示中心。在成华区的协调下,四川旅游发展集团公司、成都孜汇投资有限公司、四川川物汽车进出口贸易集团公司等实力企业先后进入丹巴投资兴业,累计签约金额达14亿元。成华区还支持丹巴实施了“东女国文化产业走廊项目”,参加了第五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协调成都电视台推出了《寻美丹巴》专题栏目,截至目前,该栏目已播出88期,有力提升了丹巴的知名度,推动了丹巴旅游发展。

     紧紧围绕我州的产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受援地的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资金、技术、理念、平台等优势,紧扣我州发展战略,对我州实施广泛的产业援助,是成都市对口援建我州的主要内容之一。6年来,成都市先后支持我州实施了炉霍绿色生态景观长廊、道孚墨石公园、巴塘甲坡鲜花音乐旅游小镇等项目,成立了四川雪域圣洁贸易公司,建立康定市铁索村蔬菜基地等产业基地。这些产业援建项目为我州群众拔穷根、奔小康提供了强力支撑。

    “精准”援建惠民生

     提升群众获得感

     巴塘县素有“高原江南”的美誉,即使在隆冬时节,气候也温暖宜人。但是,对于该县78岁的姆斗婆婆和76岁的曲珍婆婆来说,让人感到最温暖的不是自然的好天气,而是国家的好政策。

     这几天,两位老人总爱隔三岔五地结对到巴塘县城边上的易地搬迁新房去看看。“房子有啥好看的?”面对别人的疑问,她们总说,“看着这些红藏房我们心里就踏实,我们很快就可以搬进新家了,这是最好的春节礼物。”

     姆斗和曲珍都是该县地巫乡甲雪村的村民。地巫乡离巴塘县城有130多公里,乡上甲雪村、坝伙村和中真村三个村子均依山而建。由于土地贫瘠且常年受干旱和雨水的双重威胁,这里的群众长期靠天吃饭,去年人均年收入只有3000元。也是因为贫穷,该乡不少家庭都住着老旧的小房子,住房安全得不到保障。

   20168月,对口援建巴塘县的成都市双流区决定支持甲雪、坝伙、中真3个村实行整村易地搬迁,将119户、595名村民集体搬迁至紧邻巴塘县城的一块230余亩的土地上。

     而在数百公里以外的色达县,与姆斗和曲珍两位婆婆的幸福经历相似的故事也在上演。

    成都市温江区对口援建色达县后,将色达县色柯镇、大则乡和泥朵镇的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示范项目列入了《温江区对口援建色达县规划(2017-2021年)》。“十三五”期,温江区将支持三个安置点750万住房建设帮扶资金和1460万配套设施建设帮扶资金。2017年,温江区已投入2710万元,帮助色达县开展了保障性住房和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90万元帮助258户无房贫困户建起了住房。

    “如今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是广泛流传于我州干部群众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反映着近年来我州民生发展的喜人成绩,在这成绩的背后有很多来自成都的支持。

      郫都区先后投入2000万元,援建道孚县中藏医院完成了住院大楼、传染病区、附属设施、信息化工程建设;成都市援助1400万实施的甘孜县自来水供水能力提升工程已经竣工,龙泉驿区帮助甘孜县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

     一个个落地见效、普惠民众的民生项目都是成都市“精准式”援建我州民生发展,提升我州群众幸福感的见证。成都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支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式”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使援藏工作真正援到点上、援到根上、援到群众心上。6年来,成都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民生援建工作。6年里,先后帮助我州8856户贫困家庭改善住房条件,16870余名贫困学生解决了上学难问题,6000余名贫困群众减轻了就医负担,近9万人解决了饮水不安全问题,帮助建成了54所卫生院(卫生室)、100所中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及100条通乡通村公路和30座桥梁。

    “互动”援建扶智力

      激发干群能动性

    “我现在既能照顾家庭还有不错的收入,这得感谢成华区的帮助,让我有了一技之长。”丹巴县半扇门乡的藏族青年刘洪兵讲起自己从一名建卡贫困户到村里致富带头人的经历,感慨万分。

      只有小学文化的刘洪兵曾贷款开了一家农具加工维修门市,但由于技术不精没能挣到钱还贷款,最终成为了贫困户。20147月,他参与了成华区劳动就业局在丹巴县举行的首期焊工技能培训班,在川大科技园培训老师孙忠林的悉心指导下,他的电焊技术有了极大提高。培训结束后,他还与创业导师长期保持联系,一有问题就主动请教。随着刘洪兵技术的日益成熟,他做出的产品质量越来越高,他经营的农具加工维修门市的生意也慢慢好了起来。目前,刘洪兵已有4家门面,服务范围也从农具加工修理扩展到了汽车维修,不仅自己一年有10万元的收入,还为当地20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刘洪兵是甘孜大地上众多在成都对口支持我州智力建设的实践中,生活状况发生改变的人之一;成华区劳动就业局在丹巴县举行的焊工技能培训,也只是成都大力支持我州智力建设的表现之一。

      在炉霍县,来自成都市锦江区的援藏干部何逊一有空就会深入到炉霍各中小学、村级教学点,对全县所有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调研。这是他到炉霍挂职以来,一直坚持的事情。他告诉记者,要找准炉霍县教育系统存在的短板,就必须要进行广泛的调研,也只有广泛调研之后,才能找到有效的对应措施。

      经过调查研究,何逊制订了《炉霍县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炉霍县规范教师队伍管理提供了科学参照。另外,他还牵线搭桥,从内地引入11名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到炉霍开展送教活动,以讲学、异地代培的方式提升了炉霍一线教师的专业素养。

    2017911日,由成都市高新区援建的“德格南派藏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学校”正式揭牌开学,这也标志着德格县终于有了第一个培养藏医药人才的专门基地。目前,该学校已有教师15人、学生57人,为促进南派藏医药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而在世界高城理塘,一个关于“援藏医生帮助藏族青年解除失明危险”的感人故事正被广泛传唱。去年11月,当地小伙格绒不慎将异物溅入左眼,并诊断为“左眼角膜深层异物”。医生表示必须将异物取出否则会导致左眼失明;但是这种手术风险非常大,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损伤。格绒打算到成都接受治疗,但是昂贵的费用又让他望而却步。119日下午,格绒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了理塘县人民医院。来自新都区的援藏医生李国疆了解情况后,凭着过硬的业务水平,克服设备短缺的困难,为格绒顺利实施了手术;而这次手术,也被理塘县人民医院的本地医生们称为是一次“完美的教学”。

      按照“需求互商、措施互动”的原则,通过“请出去、送出来”或者“专班培训”“项目支持”“传帮带”等多种形式,支持我州智力建设,为我州培养本土人才,增强我州干部群众发展创业的主观能动性,是成都对口援建我州的重要举措。6年来,成都累计选派干部人才1176名赴我州开展援助工作,接收我州干部人才750名挂职学习;同时,投入培训经费5600万元,为我州举办专题培训班921期,帮助培训农牧民和基层干部职工3万余人次。

     “合作”援建强项目

      壮大成甘凝聚力

     成甘两地人民一直保持着“藏汉一家亲”的光荣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成都一直对甘孜人民有着密切的社会帮扶。这种彰显着民族团结和汉藏和睦的关系,在成都对口援建我州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20173月,在都江堰市对口援建康定工作队的协调下,康定市木格措景区等19家单位成功参加了2017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活动中,康定通过参加文艺演出、签订生态旅游战略合作协议、特色产品展销、经验交流、点位考察等形式,有力提升了康定市景区、旅游产品知名度和吸引力,并实现特色旅游产品销售额3.6万元。

      通过牵线搭桥,支援我州招商引资只是成都各界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对我州开展社会帮扶的形式之一。成都各界通过爱心捐助、助学助教等形式,对我州进行社会帮扶的组织或群体比比皆是。

     2017518日,蒲江县委统战部、工商联、经科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组织四川阳光味道果业有限公司、成都蒲议食品有限公司、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成都生产基地、成都东方热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成都神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神鹤药业泉源堂大药房、四川三匠苦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蒲江基地等爱心企业赴泸定县贫困村开展爱心捐助活动。活动中,来自蒲江的爱心企业,向泸定县岚安乡昂乌村、冷碛镇黑沟村捐助了现金20万元和价值8万余的食品、药品等物资。

     20177月,都江堰市组织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在康定市铁索村开展“助学筑梦助脱贫”主题活动。共收到社会爱心资金8.6万元,并协调都江堰市扶贫互助协会为铁索村捐赠了25000元。都江堰市扶贫互助协会的7名爱心人士还与铁锁村7名贫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为每名学生分别资助了3000元助学金并成立铁索村“助学筑梦助脱贫”基金;另有两家爱心企业每年为基金帐户捐赠20000元,对应届大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学生好好学习;都江堰市新城公司为铁索村幼儿园捐赠大型玩具、取暖设备、校服、书包等价值2万元的学习和生活用品。

     今年16日,共青团青白江区委联合九龙县团委在九龙县三垭中心校举行“爱心捐助似冬日暖阳·整洁校服融浓浓温情”暖冬主题捐赠仪式,为三垭中心校捐赠235套冬季校服……

     广泛动员发挥社会力量支持我州脱贫攻坚,用实际帮扶行动增强成甘两地的凝聚力,在两地人民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是成都对口援助我州的又一抓手。6年来,成都先后组织开展“成都民营企业甘孜行”“成都统一战线甘孜行”等活动,促成华建投资、川物集团、川开集团等企业与我州签约投资项目10个,协议投资金额超30亿元;带动其他合作意向项目11个,预计投资24亿元。同时,成都各界还通过社会助学、助医等形式,为我州募集了现金及以物资折合1.86亿元。

      过去的几年,我州多个县()在成都市的倾力援建下,发生了根本性历史性变化。成都对我州的援建影响深远、成效重大,无论是有形的项目帮扶还是无形的精神帮扶,都充分体现了成都作为“首位城市”的博爱胸怀和担当精神,充分体现了成都市干部群众的深情厚谊。成都各界为甘孜所付出的心血、流下的汗水,将永载藏汉民族团结的史册;成都对口帮扶所带来的先进理念和帮扶实效将激励甘孜儿女感恩奋进、勇奔小康。

  • 上一篇:我州念好“三字经”加强资源管理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