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6月21日
陈旺与贫困户话家常。
近几年,炉霍县泥巴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通过技能培训、产业扶持、社会帮扶等多种方式,对次郎村9户5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取得良好成效,2017年11月,经过省州县评估验收,该村成为炉霍县脱贫摘帽村之一。
对于炉霍县泥巴乡次郎村村民来说,第一书记陈旺的出现,毫无疑问是最幸福的事情。他带来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带给了村民们致富奔康希望,让当地村民过上了一生中最幸福的生活。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你该怎样挑起脱贫的“重担”?
陈旺:第一书记对村党组织工作负第一责任,肩负着“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发展集体经济、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工作任务。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实践,带着责任心、带着感情、带着智慧做群众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学习、认真思考;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群众的意愿很好的结合起来,让群众主动参与、共同投入,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要我富”到“我要富”的思想转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把基层党建工作与扶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把每一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扶贫的示范,为精准脱贫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自驻村以来,你采取哪些措施让老百姓脱贫致富?
陈旺:以前村民们的房子大都是危房,房子又旧又烂电线全部乱七八糟缠到一起,东西也乱七八糟没地方放,厕所也只是在门口挖了个小坑,“贫困户住危房、电线蜘蛛网、环境脏乱差”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那样的场景让人心酸。“千人之谔谔,不如一士之诺诺。”一万句承诺抵不上一个实在的行动。我和驻村工作组根据全村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按照“五个一”帮扶措施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将村里的贫困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异地搬迁建房对象,组织参加次郎村黑青稞种植农民合作社,协助参加村级集体经济“飞地”模式产业分红,并将他们安置到村公益性岗位。
如今,村里有了致富产业,贫困户的日子过得怎样?
陈旺:作为奋战在脱贫攻坚战一线的同志来说,看到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心里的担子才算轻一点。在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次郎村的贫困户全都住上新房,这里的农产品再也不愁销路,兑换成可以改善生活的财富,他们渐渐过上了好日子,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了。以村里贫困户巴登益西为例,他家是次郎村贫困户中普通的一户,家里一共8口人,媳妇照顾家里的三位老人和三个幼小的孩子,一大家人的生活只能靠巴登益西一人来维持了; 初到巴登益西家的时候,房子到处都在漏雨,屋里也没啥子东西,一家老小大冷天都穿的很单薄,让人心里一阵酸楚。如今,巴登益西搬进了新家,前院新建了洗澡间,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屋外的院子里也种起了花花草草,屋里屋外焕然一新;同时,巴登益西家参加村里的黑青稞合作社每年能分红2027元左右,‘飞地’模式产业每年能分红3200元,公益性岗位每年拿到6000元的工资;另外,他们家还享受国家转移性收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每年12000元左右,通过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以后,巴登益西不再无所事事,而是在村附近工地打零工,一个月能挣1550元,杂七杂八加起来,全家每年的收入在35000元左右,维持正常的生活基本没什么问题了。 巴登益西家的贫困只是一个小小缩影,脱贫攻坚迫在眉睫,任重道远。近几年,通过公益性岗位、挖虫草、集体经济分红等,村民们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不仅住上了新房,也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真的变好了。艾翁 张军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