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建综合保障体系 实施兜底式扶贫

四川日报    2018年07月26日

    老年人、残疾人、大病患者等特殊贫困群体如何脱贫?

    新闻发布会上,部分特殊群体的扶贫保障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目前,我省贫困人口中,65岁以上老人占16.4%,大病和慢性病患者占20.5%,持证残疾人占7.2%;因病因残致贫的占54.1%。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这几类人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我省将如何构建保障式扶贫机制?

    □吴浩

    建立综合保障体系对特殊群体实施兜底式扶贫

  “通过5年多时间的努力,我省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容易脱贫的基本上都实现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移民局局长降初说,我省的贫困基本面和攻坚着力点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一个明显变化就是贫困结构的变化,老年人、残疾人、大病患者等这类特殊贫困群体占未脱贫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

  “比如在保障性扶贫重点关注的秦巴山区等区域,老人户的问题就比较突出,而在不少深度贫困地区,多人户比例比较高。”降初表示,这些贫困群众大多无劳动能力,属于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群体,在扶贫的过程中,不仅要突出解决移风易俗问题,更要求我们对他们实施保障性扶贫、兜底式扶贫。

  具体如何做?“我省将统筹各类保障措施,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降初介绍,第一步就是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我们将按照不低于当年国家扶贫标准,制定发布全省农村低保标准低限。”

     专项救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降初表示,将引导贫困人口参保续保,对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按最低缴费标准由政府代缴养老保险费。

  “我省将在深度贫困县开展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专项救助行动。”据介绍,这只是我省健全贫困人口基本生活保障长效机制的举措之一。接下来,我省还将对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重点救助对象,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救助水平,保障基本生活。同时,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返贫人口纳入救助范围。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我省将加快建立“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信息台账和定期探访制度。鼓励各地通过互助养老、设立孝善基金等途径,创新家庭养老方式。实施社会服务兜底工程,加快建设为老年人、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设施。

  在对贫困残疾人的保障中,我省将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我们将优先为贫困家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降初表示,除了深入实施“福康工程”等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项目,我省还将逐步推进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并在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中优先安排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残疾人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扶贫。




  • 上一篇:脱贫攻坚目标标准要坚持
  • 下一篇:扶贫小车间 脱贫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