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18年08月01日
建设好的甘孜州甘孜县甘扎路。王云汉 摄
四川第二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即将揭晓,“四好农村路”到底示范什么、有什么效果?记者走访了部分省级示范县。
□颜斯睿 王眉灵
看点一
建得快也管得好
财政保障有力度
在这份候选名单上,金堂县、甘孜县同时在列。一个是全省“主干”城市的郊县,一个是全国“三州三区”深度贫困县,建设标准能一致?“它们是各自区域内的佼佼者。”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可以佐证。金堂县乡镇、建制村和组(社)通畅比例100%,等级农村公路比例100%,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标志和客运设施全覆盖,实现100%的镇通公交、99.5%的建制村(社区)通客车。甘孜县在全省民族地区和深度贫困县率先实现100%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以及县、乡、村道路危险路段安保工程和客运设施全覆盖。
记者注意到,甘孜县自2015年以来,年均完成农村公路投资额2.5亿元,是其财政本级收入的5倍。甘孜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汪双江说,县上把交通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建立起农村公路建设重大事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
金堂县则以“群众铺底子、政府盖面子”的模式,加快项目建设。淮口镇龚家村仅用半年时间,扩建了63公里的进村水泥路。“以前只有3.8米宽,大车不好错车,企业不愿意来。”村支书黄克洪指着5.5米宽的新路说。现在路修好了,大型农业开发公司也进来了,村上集体栽种油橄榄,还做采摘、农家乐等体验式消费,经济一下就带动起来了。
财政保障力度也强。金堂县农村公路的建、管、养三个环节均纳入县财政拨款。甘孜县“修好一条路、管一条路”,每年预算道路管养的专项资金,按不低于5%的比例逐年递增。
看点二
结合产业发展、新村建设
带动脱贫奔康
2017年才摘掉国贫县“穷帽”的南部县,也进入了候选名单。刚脱贫也能当先进?“南部县把‘四好农村路’建设和脱贫攻坚密切结合,修建产业环线。”上述公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为我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示范。
在南部县八尔湖镇纯阳山村第一书记魏小杰看来,没有路,村里的脱贫奔康(食用菌)产业园就建不起来。森肽集团曾来考察,却因路窄,通行不了运送食用菌底料的大车,没了下文。2016年底,宽敞的通村路修通后,森肽集团随即入驻,食用菌大棚一个个建立起来,村民们因此受益。
贫困户姚素琼一家,以前只能靠种水果和政府补贴生活。现在她在食用菌产业园管一个大棚,年收入10万元以上。眼看着村里环湖绿道修好后,游客越来越多,姚素琼还动了经营农家乐的心思。
南部县结合产业发展、新村建设、乡村旅游、脱贫攻坚等,全域规划建设农村公路网,形成了“村村覆盖、社社相通、线线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路网体系,并围绕脱贫产业基地和脱贫奔康产业园,配套了1900余公里产业路,全县2.8万户贫困群众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
路好走了,出行服务也要跟得上。盛夏,犍为县清溪镇茉莉花产业基地,一辆辆便民小巴穿行在田间地头,运送着“赶集”的村民。“到镇上只要5块钱。”村民潘勇说,夏天来度假的游客多,农家乐不好停车,好多人也坐这小巴。
围绕产业修农村公路的同时,犍为县大力推行公交便民,由财政贴补,在全省率先开行乡镇到村8座及以下便民小客车,并实行区域经营、电话预约、上门接送,30个乡镇全覆盖。
看点三
乡村路融入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开”进半山,一群群游人沿着路来到茶园,采茶、制茶、喝茶……7月20日,星期五,雅安市名山区银木村村民罗军又开始了周末幸福的忙碌。
“都是老顾客,要耍到星期一才走。”他乐呵呵地说,“四好农村路”至美绿道建成后,茶园变成了公园,顾客变成了常客,收入是看着上涨。下一步,他准备把自家改造成中高端的民宿。
“以前出村要20多分钟,现在只要10来分钟。”银木村支部书记彭启华介绍,至美绿道修好后,游客也多了,村民自发办起“茶家乐”,现全村已有10多家。
名山区有茶园35万亩,人均1.5亩,道路早已连通茶园。名山区副区长魏存谊介绍,去年,名山区打造至美绿道,将原本孤立的茶园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引导茶产业从一产向二产、三产过渡。今年上半年,万古乡农户收入配比已从90%种植、10%其他变为50%旅游、50%种植及其他。
据了解,“四好农村路”建设中,我省按照“路就是景、美丽农村路就是旅游产品”的思路,制定了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指导意见,鼓励农村公路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服务支撑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到2020年,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一个“路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推动农村公路更好服务和支撑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