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从对口帮扶到协同发展

光明日报客户端    2018年12月28日

——四川都江堰、康定、汶川探索构建跨区域文化合作机制

前几天,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瓦泽乡水桥村的康巴汉子启初沮丧极了,原本准备好的虫草、菌子,还有从山上捡来的那块金子,准备送给还在千里外的对口亲戚——四川都江堰市文广新局干部叶亮时,却被婉言谢绝。

不过,从12月14日起,启初又高兴了起来,叶干部又来电话说,春节放假,要再去他家作客。叶亮说,虽然启初脱了贫,但还要继续丰富自家的文化生活,到时会给他和11岁女儿带去一大包书籍……

原来,他们这是都江堰市积极参与对口帮扶形成的好亲戚。

早在五年前,都江堰市就开始对口援建康定市,每两年派出一批素质过硬、年富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干部,挂职康定市,深入藏乡村寨,开展扶贫攻坚工作。

叶亮到瓦泽乡挂职后,很快了解到,启初因妻子的哥哥瘫痪,长年卧病在床,岳父母又过世早,就只好和启初一家生活。自己和妻子文化浅,又有一个上学的小女儿,住房也年久失修,摇摇欲坠成了危房,使得他们一家成了当地有名的贫困户。于是,叶亮与启初结为亲戚,帮他寻找脱贫之路。

针对启初家的实际情况,叶亮先帮助推荐启初到水桥援建项目基地打工,每月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又自己带头捐款,争取各方面的帮助支持,筹资10余万元,帮启初一家修了新房。启初脱贫了,也认准了叶亮这门亲戚,想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送给他,却被婉言拒绝。

据不完全统计,都江堰市已派出援康干部近百人,实施了系列援建项目,投入援建资金近千万元,其中各类文化旅游项目已全面投入使用。在瓦泽乡,都江堰投资近20万元,新建了占地近千平方米的水桥文化体育广场。每当夕阳西下,广场上就载歌载舞,伴随着熊熊篝火,笑容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为破解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成都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推动“三州”与内地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各市(州)之间协同发展。

都江堰作为成都所辖的县级市,积极行动,进一步加大加快了对口甘孜州康定市、阿坝州汶川县两地扶持援建力度,并积极探索从单向援建转变为协同发展。都·康·汶三城,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文化资源,由于历史、地缘等原因,一直以来三地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上都有紧密的联系。目前,他们认真落实“一干多支”决策部署,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特长,将文化资源与特色产业联合,共同推进文化交流、非遗保护、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探索三城并进的文化发展模式。

前不久,都江堰市、康定市、汶川县三地本着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平等互利、产业共赢、优势互补的原则,就公共文化建设、文艺精品创作、广播影视管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培养、非遗保护等领域进行了全面交流沟通。

三城明确了未来加强区域文化合作和发展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在共享群文资源、文化展演交流、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助推全民艺术普及、共创群文服务品牌等方面,让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共促三地群文的繁荣发展。同时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地同时发起了《都·康·汶三城共同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倡议书》,倡议立足于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加快三地文化体系建设大局,以整合优势文化资源为重点,以构建跨区域文化战略合作机制为抓手,推动三地文化交流与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尽管四川都江堰、康定、汶川三地相隔千里,可我们‘一干多支’的扶贫援建之心,却同频共振,近在咫尺,共同浇开协同发展之花。”都江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小峰由衷地感慨。

近日,都·康·汶三地艺术团体联袂奉献的首场联动展演在都江堰工人文化宫举行,压轴节目大合唱《歌唱祖国》,唱出了三地心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 上一篇:273名各级湖长履职 四川全面建立湖长制
  • 下一篇:弦子起舞 鹏程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