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代表建言加强网络游戏管理 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新华社    2019年03月15日

      民生直通车

 “看嘛,这就是许多小朋友的娱乐方式。”来自阿坝州茂县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安兰拿出手机,播放了一段视频——一个3岁多的小孩坐在地上玩手机游戏。旁边同龄的孩子,一个蹲着、一个跪着,都在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这样的场景,王安兰看到过很多次,“我很担心孩子的成长。”

  不止王安兰一个人担心。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名来自四川的全国人大代表不谋而合,提出了加强网络游戏管理的建议。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吴忧

新现象与老问题

  视频中的小孩虽只有3岁多,但已经会自己解锁手机、下载游戏,甚至能够轻松说出“吃鸡”“走位”等“专业术语”。这让王安兰颇感惊讶。“父母在家的时候还好,白天出门上班把他交给爷爷奶奶的时候,恐怕就管不住了。”王安兰在进一步调研中发现,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的留守家庭中,这样的现象更为普遍。

  “对现在的娃娃来说太简单了——把爷爷奶奶的手机拿到手,不论是打开应用市场还是社交软件,进入一个游戏只需要几秒钟。”王安兰表示,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和广泛普及的智能手机,大大增加了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的机会。这个现象值得关注。

  来自科工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高红卫做了更细致的抽样调研:76.3%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触网络游戏;88.5%的学生通过手机玩网络游戏;同学或朋友已成为中小学生获悉网络游戏相关信息的最重要渠道,占比为83.8%。

  在关注新现象的同时,代表们最为担心的实际上是老问题——沉迷。

  “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6月发布的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把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在向大会提交的建议中,高红卫表示,沉迷网络游戏会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并损害家庭和人际关系,“还有对社会的危害:游戏受众群体呈现低龄化特征。沉迷游戏会影响青少年社会化进程,损害社会生产力。而充满暴力、色情的游戏还可能扭曲社会道德观念。”

疏堵结合防沉迷

  为防止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王安兰曾建议把小孩与手机隔离开,不过这显然不容易,“接触不到父母的手机还有爷爷奶奶的手机,没有爷爷奶奶的手机,还有小伙伴们的手机,说不定几个小朋友一块儿更起劲。”

  “不是要一棒子打死。我们需要堵住的不是全部网络游戏,而是不适合孩子玩的、容易让孩子沉迷其中的网络游戏,堵住那些不健康、有不良内容的游戏。”王安兰建议,要尝试疏堵结合,引导孩子玩益智类游戏,让网络游戏发挥出积极的一面。“希望网络游戏行业也能建立起一套根据年龄划分等级的制度,根据不同受众年龄有针对性地制作有吸引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让互联网给孩子们带来更多帮助而不是危害。”

  对于建立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全国人大代表、西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州表示支持。他进一步建言,国家应尽快立法管控网络游戏。

  “我国现在还没有专门针对网络游戏的法律,只有部门规章和政策文件,法律效力不足。”许州建议,要多层次立体化推动网络游戏监管的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游戏产品生产、发布、消费的政府监管,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要真正做到政府管控、划分等级、实名认证、时间严控的原则,让防沉迷的举措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王安兰还提出了一个更具针对性的疏导办法,那就是父母的陪伴,“除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努力,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从自身做起,拿出时间,用陪伴去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让孩子们更加珍视现实世界的精彩生活。”





  • 上一篇: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在四川全面推开
  • 下一篇:从全国两会看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