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常态化下,口罩公筷还是应坚持

四川日报    2020年07月24日

记者调查发现,当下公众个人疫情防护意识有点松懈

□川报记者 任鸿 文莎 王若晔

  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每个人都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6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低风险地区夏季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修订版)》(简称《防护指南》),其中,有不小的篇幅都是对公众个人防护作出的指导。

  当前,公众个人防护落实情况如何?防护意识是否有松懈?常态化个人防控如何融入日常生活?近日,四川日报·川报观察民情热线(028-86968696)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口罩佩戴情况

的哥自述:公司说是要管,但实际上没有怎么管

  人员密集或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是疫情防控的重点。《防护指南》对这些特定场所人员需采取的防疫措施作出指导,其中必备一条就是佩戴口罩。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出租车、网约车等接触人群频繁的工作者并未做好个人防护。

  7月8日至7月19日,记者乘坐了8次出租车或网约车,分别遇到一名滴滴快车司机、三名出租车司机未佩戴口罩的情况。问及原因,司机均表示“没必要”,觉得疫情已经控制住了。

  “我都好久没戴口罩了,从4月份到现在,总共没戴满10个班。”成都市蓉城出租车公司的一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我遇到乘客没戴口罩的时候也多。”

  “不戴口罩公司不管吗?”记者问。该司机对此表示:“公司说是要管,但实际上没有怎么管。”

  7月17日,记者拨打了蓉城出租车公司的客服电话,该公司接线员表示,公司有上千辆出租车,车上安装有摄像头,公司会抽查司机戴口罩的情况,并会对没戴口罩的进行处理。具体如何处理?该接线员表示不太清楚,但对记者反映的线索,经公司核查到后给予答复。

  当天,记者也通过滴滴平台客服反映了平台派单的快车或出租车司机没戴口罩的情况。客服回复:对乘客反映的情况,滴滴公司将通过车内录音核查,发现司机首次违反本规则的,将予以警告;警告后再次违反本规则的,暂停服务1-3日。

  相较于出租车、网约车,记者调查发现,地铁和公交对司乘人员佩戴口罩的情况要求严格,乘客若未佩戴口罩,均不能乘坐公共交通。

公筷使用情况

食客自述:都在一个碗里夹菜,没必要用

  为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防护指南》提到,餐馆应推广分餐制,餐厅(馆)提供公筷公勺。但记者在成都、遂宁、雅安多家餐馆走访,都难觅“公筷”身影,且仅有少部分餐馆贴有分餐、使用公筷的提示。

  7月16日中午,就餐高峰期,成都市华兴东街的几家餐馆都座无虚席。其中一家餐馆有30多桌、上百名食客就餐,但餐桌上都没有公筷的影子。“没必要用公筷。大家都在一个碗里夹菜,不像国外多是分餐制,除非把我们的就餐习惯彻底改变。”食客张先生说。

  7月15日,记者走访了遂宁城区的几家餐馆。在河东新区一家名为打鱼仔的饭店,记者看到桌上除餐具外,还有一个特别的不锈钢夹子。“这是分餐夹。比一般的夹子短小一点,方便个人夹取。”饭店赖经理说,“之前我们是在餐厅放公筷,但是顾客反映,用着用着就用混了。用这个夹子,便于区分。”

  而后,记者又随机走访了附近几家餐馆,却没有看到使用公筷或者分餐。“听说了提倡分餐的情况,但一直没有用,一是因为成本,二是周围餐馆都没有搞。”一家餐馆老板告诉记者。

  家人之间用餐有没有使用公筷或实行分餐呢?记者采访了几名市民,有的市民觉得一家人没必要,有的觉得“用公筷好,但有点麻烦”。

  “我知道现在提倡分餐或使用公筷,但都是一家人,天天在一起,分餐显得很生疏。”遂宁市民杨先生说。

减少聚集情况

KTV店员自述:没接到通知说消费者只能待两个小时

  为减少人员聚集,《防护指南》建议,在农贸市场、商场、健身房、网吧、KTV等场所的逗留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这项建议执行情况如何呢?

  7月16日下午,家住成都市温江区的倪阿姨与几位朋友相约来到KTV。“KTV恢复营业以来,我们常来唱歌。一般从中午一点开始,唱到下午五点半回家做晚饭。”倪阿姨告诉记者,唱歌时间长短,商家并没有管。

  7月19日晚,雅安市民杨鸣和朋友一起来到一家KTV娱乐。杨鸣告诉记者,他知道KTV危险系数较高。但对于娱乐时间不超过两小时的规定,杨鸣则表示不太清楚,“唱KTV本来就是图个尽兴,两小时有点短。”

  记者通过手机APP看到,雅安有多家KTV可以通过线上直接下单,按时间段分为下午场和黄金场。其中,下午场的时间段是12点至18点,时长达6小时;黄金场的时间段为18点至次日凌晨2点,时长达8小时。其中一家店员告诉记者,“没有接到通知说消费者在KTV只能待两个小时。”店员强调,KTV每天消毒,晚上也会测量客人体温。

  7月16日21时左右,记者走访了成都市岳府街上的一家网吧。开着空调的网吧,门窗紧闭,一入内就闻到了呛人的烟味。网吧上座率约六成,消费者基本都没有佩戴口罩。

  当记者询问店员有没有上网时间限制时,店员回复:“我们24小时营业,没有时间限制,在网吧过夜都可以。”记者在店内发现,确有上网的消费者已在网吧睡着。“我们来网吧都是打游戏,一般都不止两个小时。”一名消费者告诉记者。

专家建议

好习惯仍需长期坚守

  个别公众眼中“没必要”“不清楚”的防控措施,在专家眼里,却是十分有效且必要的。

  关于戴口罩的问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教授梁宗安提醒,目前我省很多室内公共场所,比如博物馆、体育馆、健身房等已开放,到这些场所,以及在超市、餐厅、商场等,如果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可以不用戴口罩;但特定场所的工作人员,应戴口罩。

  对于公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科主任杨丽认为,这是减少消化道传染疾病的有效途径,公众应尽量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牙刷等。

  对于娱乐场所的疫情防控,省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应长时间坚持“限流量、全检测、留实名”为主的防控措施。

  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公共卫生领域专家郭术田认为,之所以出现调查中存在的情况,是因为疫情常态化防控举措还没有真正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这就意味着,我们传统文化和习俗中一些不利于疫情防控的行为模式需要得到修正,进而养成有利于疫情防控的‘新习惯’。这不仅有利于防范新冠疫情‘反扑’,对降低所有传染病威胁都有效。”

  郭术田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加大流行病学调查力度,比如调查有多大比例患者是因为没有使用公筷导致的感染等,用数据、案例等更直观的方式,告知公众使用公筷的重要性,刷新公众觉得“没必要”的认识。同时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融入社会心理学措施,出台更易理解、更易执行的政策规范,使健康生活方式成为社会风气、人们的自觉自发行为。



  • 上一篇:州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传达贯彻中央和省重要会议精神
  • 下一篇: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