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0年12月07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朱雪黎
“国内其他工业强省工业化率保持40%以上的时间均超过20年,而四川只保持了2年。”12月3日,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小组讨论上,广元市市长邹自景抛出一组工业化率的对比数据,引发现场热议。
全会提出,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承载能力,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多位与会代表表示,四川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产业是核心支撑。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四川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还要再加把劲。
谈现状
四川工业化进程远未完成
“我的第一个建议,和邹市长高度一致。”坐到发言席,谈及建议,德阳市委书记靳磊成为小组第一个响应的人。紧接着,又有多位参会代表表达了类似观点。
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这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工业化率达到40%以上并保持足够长时间,才意味着进入工业化中后期。
从实际发展来看,国内工业强省工业化率保持40%以上的时间均超过20年。很多都是达到60%左右的峰值后,才开始逐渐回落。
反观四川,我省工业化进程远未完成,工业化率尚未达到全国峰值就开始下降。“2011年全省工业化率达到40.9%,两年后就回落到40%以下。”邹自景说。2019年,全省工业化率为28.7%。其中,制造业比重仅占23.1%,低于全国平均4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工业发展不足还体现在其他对比数据上。2019年四川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有1.33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4万亿元,两项数据只相当于广东、江苏等发达省份的1/3左右,人均产值更低。
从市场主体实力上看,四川还没有一户全球500强本土企业,全国500强民营企业数居全国第12位,这也和四川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六的地位不相匹配。
谈影响
工业发展不足,影响多方面
“工业发展不足,会带来多方面影响。”靳磊说,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仍是未来一段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但工业发展不足,将直接带来本地就业不足、人口大量外流等问题,进而影响全省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此外,工业发展不足,也会进而影响农业、服务业的发展。
四川农业发展,一直存在“原料强、产品弱”等发展困境。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朱家德说,近年来,四川聚焦强链延链补链,围绕粮油加工、肉制品加工等7大重点优势产业,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全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规模小、分布散等状况尚没有彻底转变,要真正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看到问题的同时,与会者也看到了新的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多位参会代表表示,四川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产业是核心支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四川要厚植支撑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优势、提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功能、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等都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
从目前发展看,特色优势产业的集聚突破态势越来越明显。去年,全省五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超过4万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的80.8% (不含软件服务业),电子信息产业率先突破万亿元。
谈对策
瞄准集聚化、高阶化
未来,如何取得更大突破?记者注意到,合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向集聚化、高阶化迈进,助力更多产业撞线“万亿级”,成为各方共识。
德阳市市长何礼说,德阳将进一步探索整合国机二重、东电、东汽等在川央企的创新资源,争创国家级的重大装备创新中心,打造世界级的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乐山市市长张彤说,未来全球硅片产能超七成将集聚乐山,乐山将继续做大做强绿色硅谷这张名片,依托企业创新,攻克更多“卡脖子”技术。同时,还将补齐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把更多的产业、就业和消费留下来,促进当地发展。
巩固传统优势、塑造新优势,国资国企也期待能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发挥更强引领、带动作用。省国资委主任徐进说,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未来五年,将重点围绕重大战略、现代产业、优势企业及企业主业优化国资布局投向。
助力全省培育“万亿级”能源化工产业,四川能投集团董事长孙云表示,“十四五”期间,四川能投要聚焦发展能源化工核心主业,加快发展精细、高端、绿色化工产业,加大页岩气上游勘探开发、下游转化利用等。
川投集团董事长刘体斌还建议四川集中力量,掀起“新川货”运动,发挥在川国企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催生更多优质的“四川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