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致敬“最美造梦师”

四川日报    2021年09月10日

编者按

  今天是第37个教师节。为展现全省教师敬业奉献、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四川日报全媒体推出致敬“最美造梦师”策划报道,聚焦5位一线教师优秀代表。他们中,有的来自三代为师的“教育世家”,有的是扎根大凉山的教书育人模范,有的是退而不休默默奉献的老教师……让我们跟随记者与这些优秀教师面对面,了解荣誉背后的初心故事,一起向“最美造梦师”致敬!

“教育世家”黄文才:一家三代五人,扎根凉山教育

【人物名片】

  黄文才,81岁,小学美术教师,全省首批特级教师、首批“教育世家”入选者。黄文才妻子易淑萍,小学语文老师(已去世);黄文才大女儿黄涛,中职礼仪高级教师,全省优秀教师;二女儿黄静,幼教老师,全省特级教师;外孙李盛锋,中学英语教师。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雨瑄

  “对于我来说,家庭聚会中让我最期待的,就是全家人一起交流教育教学心得。”今年27岁、就职于西昌市兴胜中学的李盛锋老师,来自一个三代传承的“教育世家”。61年光阴荏苒,他们一家三代5人,扎根凉山教育,诞生两位省特级教师和一位省优秀教师。

  今年已过耄耋之年的黄文才是李盛锋的外公,这位被誉为“大凉山上传播美的人”,早在1979年就被授予了全省首批特级教师荣誉称号。从1960年成为凉山州昭觉县一名美术老师,在大凉山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工作37年间,他获得无数荣誉:省劳模、全省十大优秀园丁、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997年退休后,黄文才并没有停下脚步,“退而不休”是他对自己退休生活的注脚——退休后的他积极参与省、州、市中小学幼儿教师教学技能辅导培训,为近百所州市县学校美化校园艺术墙,为多部民族教材绘制封面插图。

  黄文才的妻子易淑萍,和丈夫一起在昭觉县从教近30年。艰苦的执教环境,并没有让这对夫妇丢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妈妈不但一直支持爸爸的工作,自己也默默无闻地干了一辈子小学教师。”提到已于2020年去世的母亲,二女儿黄静满是怀念,更感骄傲。黄文才夫妇30年如一日的教学生涯,让两个女儿对教师这份职业充满向往并先后走上教师岗位。

  大女儿黄涛,目前是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礼仪高级教师,获得全省优秀教师、凉山州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从教33年,她在中职学校的礼仪教学中,结合专业特色,理实一体化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同样拥有33年教龄的二女儿黄静,扎根学前教育,作为凉山州机关二幼教师的她,先后获得全省特级教师、首届幼儿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她积极参与“一村一幼”的建设,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挥洒着激情与汗水。

  最让黄文才感到欣慰的是,教师的接力棒传到了第三代。2018年7月,大女儿黄涛的儿子李盛锋在大学毕业后,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新兵,他最爱提到的是外公、外婆、妈妈、姨妈对他的影响。“如今,我也亲身体会到了这份职业的美,教师就是带着学生参与一场陶冶人性人格的文化传递,目的是让孩子们拥有更有意义的一生。”

“知心姐姐”王丽英:以真心真情,陪学生走好青春奋斗路

【人物名片】

  王丽英,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她不仅是学生的知心大姐姐,还是不断挑战人生高峰的追梦者。2020年1月获第七届全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2020年12月获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翔沣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说起自己的工作,王丽英用一句玩笑概括。不过,这确实是她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整理学生国家助学金评定资料、点对点和学生聊就业意向、为困难应届生争取求职创业补贴……9月,王丽英又忙碌起来,她所负责的班级进入学院最后一年,学生的未来发展仍是她思考最多的问题。

  6年前,研究生毕业后,王丽英成为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辅导员。行政秘书、宿管、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专家……作为一名辅导员,王丽英时常身兼数职,时常深夜被学生打来的电话惊醒。

  “这个班一共有43名学生,90%以上来自‘三州’地区。”该校2016级通信技术二(9+3)班是王丽英印象深刻的一个班级。家庭贫困、学习基础薄弱、自律性差是该班学生的基本情况,也是一个让很多辅导员“望而生畏”的班级。“但我不怕,我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此后的时间里,从班干部的选拔到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从早晚自习到主题班会,从周日晚讲评到特色主题活动,王丽英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提升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庭和家乡的命运。

  毕业后,该班不少学生进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企业工作,还有同学考入当地事业单位。如今,很多学生已经成长为企业骨干,为当地通信行业发展和家乡建设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为一名辅导员,王丽英始终不忘跳出舒适圈,挑战自我。在她看来,这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是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去年底,王丽英代表全省参加了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81位辅导员同台竞技,最终获得一等奖,这也是目前全省参加该赛事的最好成绩。“过程中有过忐忑,有过不自信,但学生的鼓励成了我的力量。”王丽英表示,这不仅仅是她人生的一次挑战,也是她和学生共同进步、互相激励的一段宝贵经历。

  “作为一名辅导员,就应该以真心真情,陪学生走好青春奋斗路。”今年30岁的王丽英,未来的路还很长。她表示,将继续用爱的目光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陪伴学生快乐成长。

育人模范高维荣:这里需要我,这里的孩子需要知识

【人物名片】

  高维荣,凉山州昭觉县民族中学教师。她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创新教法,每届所教学生均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她创造性地开展学生结对帮扶,效果显著。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江芸涵

  9月开学季,高维荣是高三(1)班的班主任、英语老师,同时由于同事生病还负责教导处工作。再忙,高维荣还是那么充满激情、风风火火。

  1998年,19岁的重庆妹子高维荣从南充外国语学校毕业后,怀揣着对神圣职业的美好向往来到昭觉县。那时的昭觉县,工作、生活、教学条件都比较差,但看着教室里一双双对知识无限渴求的眼睛,高维荣心中涌起强烈使命感:这里需要我,这里的孩子需要知识!

  为了山区民族教育事业,高维荣放弃一次次外调机会。2003年,高维荣把远在重庆的父母接到昭觉县,一起生活至今。

  多年来,高维荣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到期末,会给孩子们买牛奶、请县外的孩子们聚餐;每逢节假日,会让母亲为孩子们做好吃的;每次去外地出差,会给孩子们带礼物。

  2017年10月的一天,高维荣在课堂上讲到壮观的雅西高速公路时,却看到孩子们一脸茫然。这时,她脑袋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为何不带孩子们到山外去看看,让孩子们真切地体验现代化的交通呢?于是向学校报备后,2017年彝族年放假期间,她自己出资,带6名家庭贫困的孩子到成都、重庆等地开展“山外看世界”活动,让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孩子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树立建设美丽家乡的理想。

  面对辍学的孩子,高维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8年春季学期,原本勤学好问的小年(化名),在课堂上经常恍惚走神,性格也逐渐孤僻起来。再三追问下,得知小年的父亲去世多年,现在母亲也不知去向,他面临辍学。“妈妈不管我了,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我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不想读书了!”小年伤心痛哭。高维荣搂着小年说:“目前你没有能力改变家里的状况,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未来的命运,必须得读书!今后,我就是你的妈妈,我来供你上学!”从那之后,她主动承担了小年的生活、学习等费用。后来,小年以优异成绩考上省级重点中学。在她的努力下,班上没有一个孩子辍学。

  结合学生实际,高维荣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研发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和管理风格,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全国普通高考中,连续5年全省一类模式第一名均在她任教班级。

优秀校长李蓓:为教师搭发展平台,为学生奠未来基础

【人物名片】

  李蓓,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曾获全省第十二届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荣获全省第十三届“五四奖章”、全省名校长、第三届“中国好校长”、成都市“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寰

  9月6日,成都市实验小学官方微信推送了一篇文章——《“双减”后,第一个“非常”周末》。文中配发了很多小朋友运动、阅读、走进博物馆的照片。校长李蓓很开心:“这才是童年该有的模样。”她说,“双减”提出的是“减”,其实需要更智慧的“加”。“双减”的背后,是学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升办学质效;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家长加强家校共育意识,提供有品质的陪伴。

  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李蓓对新生家长说:真正的学生不是“鸡”出来的,比“鸡娃”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求知内驱力。在学校里我们发现,低年级课堂上,孩子们都是“十万个为什么”,课堂上非常积极地回答老师问题。但到了高年级课堂上,则明显要冷清许多。究其原因,除了孩子思维特点的变化外,更多的还是源自于每天的时间被各种学习和补课填满,而鲜有时间去放空、去思考、去关注。家长们一定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好奇心、探究力来成全眼下的学习成绩。

  李蓓的观点得到了家长们的赞同。与此同时,李蓓也对老师们提出更高要求。她说,“减负”的背后,要求学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只有老师把教材读懂、读薄,学生才能把知识学深、学厚。“只要把每一位老师的热情激发出来,学校就会更有朝气。”

  成为教育工作者,是李蓓从小梦寐以求的职业。李蓓很忙,走进教室听课、与教师探讨业务、学习行业前沿知识、为教育欠发达地区师生提供支持……这一切,都源于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李蓓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在李蓓心目中,未来的学校是打破围墙、多方融合的交往场所,要开展关注个体成长、跨界整合的综合活动,实施私人定制、线上线下的无缝学习。在评价上,未来学校应该注重描绘学生的成长轨迹,给出发展路线的数据实证等。

  在“未来”的理念下,成都市实验小学校园只是孩子们学习的主战场之一,图书馆、博物馆、公园都是实小学生的学习场所。李蓓说,我们要实现“有限的场地,无限的可能;有限的课堂,无限的成长。”

退休教师兰蓉章:只要站在讲台上,我们就永远年轻

【人物名片】

  兰蓉章,2014年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论文《“点燃读书激情,营造书香班级”研究成果报告》被评为国家级一等奖;退休时为德阳市实验小学高级教师。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嘉薇

  9月8日早上6点20分,兰蓉章准时醒来。从1983年参加工作成为小学老师到今年7月正式退休,多年来兰蓉章的生活节奏几乎一成不变。“我认为教师就是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基础,编织梦想。我成为教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为我编织的梦想。”

  48年前,7岁的兰蓉章对上小学充满排斥。当年,她的班主任王素华是山东人,不会讲四川方言,兰蓉章听不懂普通话。“王素华老师想了很多办法帮助我,还几次到田间地头找我父母家访,我当时特别感动,决心长大以后也要当老师。”

  2019年,年满80岁的王素华老师不远万里,从山东回到德阳市罗江区,班里包括兰蓉章在内的40多位同学都来看望王老师。“她知道我也成为老师后特别高兴。”兰蓉章很感慨,“教师也有传承,我的老师教会我很多,我又把自己的经验带给年轻老师。”

  今年2月,兰蓉章从德阳市实验小学退休,学校希望兰蓉章“再带一带年轻人”,返聘她继续工作到7月。学校里被兰蓉章带过的新人,不在少数。

  “我第一次接触兰老师是在6年前,当时我刚毕业不久,在另一所小学任教,机缘巧合下跟着兰老师观摩学习了两周,获益匪浅。”德阳市实验小学语文老师刘颖如今担任二年级9班班主任。她告诉记者,学校语文组的老师几乎都得到过兰蓉章的帮助和指导,“兰老师是学校语文备课组组长,经常带着我们一起备课讨论,分享经验。”

  退休前,兰蓉章同时担任二年级9班副班主任,是孩子们的“兰妈妈”。“兰老师非常细心,班里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她。”刘颖说,兰老师语文课上得好,当班主任的经验也非常丰富,很多头疼问题,兰老师都能巧妙解决。“比如每周一早上,孩子们要花很长时间找作业,兰老师就让同学们准备一个作业袋,提前把所有作业放到袋子里,省去翻找时间。”

  “老教师不是说年龄大,而是经验多一些,只要站在讲台上,我们就永远年轻。”兰蓉章在退休前就加入了学校的“青蓝工程”。这个工程让有经验的教师和年轻教师结对,互相评课、互相学习,进而让年轻教师“青出于蓝”。





  • 上一篇:我省各级各部门“一把手”靠前指挥、现场督导,推动解决群众信访举报问题
  • 下一篇:四川省庆祝第37个教师节优秀教师颁奖典礼举行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74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