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1年09月24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史晓露
9月23日,广汉市三星堆镇三星村,连片稻田已黄熟。秋风吹过,掀起层层稻浪。作为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三大主会场之一,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群众联欢活动在这里拉开大幕。
这是穿越时空的农耕对话——国家专门为农民庆丰收设置的节日,首次将主会场放在巴蜀农耕文明发源地,联动整个长江流域。
这是对辛勤劳作的礼赞——无论是节目安排还是展位设置,“致敬农民兄弟”和“劳动最美”理念体现在每个细节。
这是全新出发的“集结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时空交汇
在长江上游农耕原点追溯往昔
活动现场距三星堆遗址咫尺之遥。舞台后方,三星堆青铜面具被“种”在丰收的稻田里;屏幕上,长江流域图不停闪现。这一刻,以丰收名义,全场对传承千万年的长江农耕文明表达敬意。
记忆,被拉回到长江上游农耕的原点。
“几千年前,大米就是巴蜀先民的主食!”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透露,至少3000多年前,三星堆一带居民就开始种植水稻。
从原点出发,衍生出五谷丰登、百物殷阜的天府之国。活动现场,三星堆文化展、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展、川渝乡村女能人成果展……一个个充满“川味”的农耕文明展区,集纳数千年来川人在土地上的传承与耕耘。
时间,把百年奋斗历程定格成永恒。
“这个人就是我!”参观四川百年农史展时,年近七旬的张辉芳兴奋得像个孩子:一张拍摄于1978年的老照片上,20岁出头的张辉芳正在偿还积欠生产队的粮食。这年春天,原广汉县金鱼公社十一大队秘密将部分土地包产到户,也是在这一年,张辉芳家谷仓里首次囤下2000多斤稻谷。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党百年之际,用上百张图片展示全省农业农村变迁,进而让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可谓意义重大。
空间,把丰收喜悦传遍黄金水道。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共庆农民丰收节!”活动开始前,四川先后与湖南长沙、浙江嘉兴全国主会场连线,互道丰收祝福。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说,在长江流域分设三个主会场,要表达这样的意义:长江流域拥有我国最发达的稻作农业经济与商业市镇经济,形成了独特的长江流域农耕文明和生产方式,通过丰收节展现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千年文脉和时代价值,旨在宣告“三农”依旧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稳健力量。
赞歌响起
丰收时节致敬丰收缔造者
联欢环节,无论是丁真珍珠演唱的《德吉》(藏语意为“幸福”),还是四川农民兄弟演唱的歌曲《乡村中国》,都收获了热烈掌声。
这是为丰收,也是为每一位四川农民演唱的赞歌。
一个月前,广汉市种粮大户董久元接到参与合唱的邀请。原本他想拒绝,但参与排练后才发现,“跳的全是农村人的舞,唱的都是农民的歌。”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主会场活动中的歌曲,每首都蕴含着对丰收的希望,每句歌词都经过精心改编,就是为了礼赞丰收、致敬辛勤的农民兄弟。
联欢活动中,感触更为直观。种粮大户、致富能手等乡间能人,被安排在前排就坐;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参展者,展位都被安排在最显眼位置。
参加活动时遇到同行伸来的手,全国种粮大户标兵黄明水有些难为情——前一天晚上,他围着收割机忙到半夜,手上仍有未洗净的机油;有空就靠着座椅养神的“农机手”杨定平,此前连续转战5个市州,收割了4000多亩粮食;整天忙着采收甜枣的种植大户李前照,浑身贴满膏药……每一位劳动者都了不起。
梦想起步
踏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
“这台收割机好多钱?”开幕式上表演完诗歌朗诵,德阳市罗江区农户赵力扬直奔农机展区。他此行有一个计划:趁丰收档口,再买一台收割机,来年把流转土地再扩大一倍。
着眼未来,用勤劳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与会者下一步的奋斗方向。
新种子已经萌芽。接过四川农耕文明形象大使证书后,李子柒表示,接下来将更多地走向线下,助力打造可持续、可发展、可推广、可复制、可传播的新农村。
新农村正汇聚新力量。“这10个案例,代表四川下一步农业农村改革的方向。”在农业农村改革优秀案例颁奖仪式上,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提到,作为全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四川将聚焦乡村振兴时代命题,不断破除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机制性、体制性障碍。
在展馆参观时,绵阳“90后”职业农民罗伟拿出手机,帮参展商带货。曾在电商平台工作过两年的罗伟,2018年返乡变身“农业职业经理人”。接下来,除继续拓展代耕代管范围,他还要带动更多农户“触电”,把特色农产品卖得更好。
中午12时,欢声笑语逐渐散去,农民兄弟昂首走出主会场,一幅幅标语迎风招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做大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开启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梦想,从脚下起步。征程,已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