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万里草原“牧”兴歌

甘孜日报    2022年08月04日

图为工人.jpg

图为工人在炉霍县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工作。

◎本网记者 丁瑶 文/图

7月的甘孜,牧草青青、天蓝水绿、牛羊成群,在一曲曲悠扬的牧歌声中,一幅幅生态和谐美丽、牧民安居乐业、畜牧业“搭上智能化快车”的甘孜牧区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7月28日至29日,州委书记沈阳、州委副书记石钢分别率队分赴我州石渠、德格、炉霍、色达、甘孜5县的16个点位开展考察调研,通过实地观摩、交流经验、检验成效、部署工作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新时代我州牧区高质量发展现状。

我州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和四川最大的草原牧区,拥有天然草原1.42亿亩,牧区无疑是甘孜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有牧区县9个、半牧区县(市)9个,牧民人口48.3万人,占全州农牧民人口总数的52.2%,牧区、牧业、牧民工作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甘孜州牧区工作会是近年来涉藏地区第一个全方位聚焦牧区、全过程研讨举措、全领域推进工作的专题牧区工作会,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牧区牧业牧民的系列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州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技术赋能“草经济”

生态生产齐头并进

7月28日,在石渠县黄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点,“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映入记者眼帘,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十余台无人机正在草场上方进行着洒水作业。

石渠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区和水源涵养地,天然草地总面积达3215.89万亩。近年来,石渠县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自然恢复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力推动石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石渠县更是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投资1685万元在色须镇启动黄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项目采用“土地整治+乡土草种播种+围栏管护”综合改良技术,对1.28万亩沙化、黑土滩地进行综合治理,建设围栏2.66万米,实行3年封育管护。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实施后,建设区草地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冬草储备能力得到显著增强,雪灾应急防范能力得到稳固提升,为牧民增收、牲畜越冬度春提供有力保障。据测算,治理区域草地植被盖度增加40至60个百分点,预计每年新增鲜草6364吨、新增产值381.8万元,有力推动牧区畜牧业从靠天养畜向种草养畜转变。

下一步,石渠县将积极探索“支部+公司+牧户+生态治理”的草原建设新机制,采取有力措施持续巩固治理修复成果,实现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并进、双赢,而像这般开创生态保护和牧业发展新局面的实践尝试可不囿于石渠一县。

“以牧草种植、生产加工为核心,将草场建设、草原修复、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相结合,种植牧草1万亩,配套建设饲草仓库、饲草加工厂房等设施。实现了从耕种、播收、仓储、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预计年草产量达2万吨。同时,构建了‘企业+基地+合作社+牧户+集体牧场’的经营体系,群众通过草场流转、基地务工、利润分红等方式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在德格县马尼干戈镇万亩饲草基地考察时,德格县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聚焦产业集群

打响“亚克甘孜”品牌

2021年,我州对牦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开展专题研究,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牦牛特色产业革新式发展,在甘孜州打造年产值50亿元的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

不久前,石渠县现代牦牛产业园区正式投入运行,开展牦牛标准化养殖和良种繁育,可以辐射带动全县18个集体牧场、24个优质牧草种植基地、485个家庭牧场实现产业增效、牧民增收。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园区养殖标准化工程采用“科技示范基地+集体牧场”模式,配置恒温饮水、疾病预防等先进技术设备,通过“放牧+圈舍补饲”的方式,缩短牦牛出栏时间、提升牛肉品质,带动群众转变观念,有效解决了牲畜“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问题。

依托格萨尔机场通航、全域旅游发展、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等有利契机,德格县积极探索了“以奶促牧、以旅促牧、以岗促收”牧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下一步,该县将打造一批集生产、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规模适度、科技赋能的高质量集体牧场,形成“支部+集体牧场养奶牛+建奶基地+奶企业上门收购+奶企业深加工”的现代牧业示范园区,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深度融入“亚克甘孜”产业集群。

“这里的每一头牛都佩戴上了智能耳标!通过扫描耳标上的二维码,即可全程追溯每头架子牛的年龄、体重、产地、检疫、保险等数据信息,而线下的采购商,可以直接在楼上看到牦牛的生长情况。”在甘孜县国家级牦牛产业集群中心可视化交易中心,牦牛可视化交易成为一大亮点。

通过线上线下交易,进一步规范牦牛交易秩序、简化交易程序,实现牦牛交易可视化、交易可溯源、交易可中转,彻底解决牦牛“上市交易难”问题,形成“政府搭平台、企业进园区、牧民得实惠”的良好局面。

发展酪蛋白项目

促进农牧民群众稳定增收

7月28日上午,在炉霍县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厂房内,只见工人们正把牦牛奶渣提取出来的酪蛋白整齐地码在一起,整装待发。据介绍,一袋袋奶渣经过提取加工变成干酪素,即将销往世界各地。

2011年,炉霍县瞄准当地奶渣原料充足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启动酪蛋白生产项目,成立了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建立拥有年产800吨酪蛋白生产线一条,乳制品检测实验室、废水处理净化设施和锅炉热力供应设施各一座,干酪素提纯水平达95%,年产食用酪蛋白300吨、高纯度酪蛋白100吨,年产值达2500万元。

作为全省唯一一家酪蛋白加工厂,该公司以牦牛奶渣为原料,通过精深加工生产出的牦牛酪蛋白系列产品,广泛运用到食品饮料、生物制品、精细化工等领域,除国内销售外,已出口韩国。

参观考察现场,炉霍县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郑亮介绍道,“今年,公司计划生产食用级酪蛋白300吨,高纯度酪蛋白100吨,全年预计实现产值2500万元以上。到2025年,建成国内唯一酪蛋白全产业链中心,全州的奶渣60%以上约3000吨将集中在炉霍县开发,预计酪蛋白产品销售收入将突破1.5亿元,利税600万元以上。”

炉霍县酪蛋白加工园区是以酪蛋白产品为主的精深加工园区,是甘孜州牦牛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加工环节重点建设项目。园区计划投资1.07亿元,打造数字农产品交易中心、改造现代加工厂房及智能生产线,建设酪蛋白研发及产品展示中心,争创省级酪蛋白深加工现代园区。园区建成后,预计年收购奶渣2500吨,年产酪蛋白系列产品1700吨,年产值1.2亿元以上,奶渣收购覆盖炉霍及周边色达、甘孜、新龙、德格、石渠等县,带动牧民2万户以上,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据了解,炉霍县通过园区示范带动,构建“园区+饲草基地+牦牛牧繁农育基地+牧旅融合示范点+肉奶加工基地+品牌及营销”的炉霍特色牦牛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建成万亩饲草基地,千亩牦牛牧繁农育基地,宗塔、宗麦、更知牧旅融合示范点,标准化牦牛屠宰加工厂等集群项目,培育“亚克甘孜”特色畜产品品牌,推动全县牦牛产业总产值达5亿元以上。

筑牢民生安全大防线

绘就牧民安居乐业新画卷

从逐水草放牧居无定所,到实现定居发展集体牧场,近几年,德格县错阿镇马达村牧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推开铁门走进牧民贡贡家的院落,一条两米宽的水泥过道将其一分为二:右边是安全饮水井,左边是一块菜畦。步入房间,宽敞的客厅、锃亮的锅具……100平方米的套三房子,处处彰显幸福新生活。

不仅如此,该村还成立了德格县错阿镇马达村达吉集体牧场,支持开展牦牛特色产品初加工及展示展销。贡贡告诉记者,集体牧场设置有圈养区、放养区、种植区和服务区,采取“支部+牧场+合作社+牧户”的带动模式,自己可以通过“入股分红+务工收入+草场流转收入”的方式获取收入,目前每个月能给他带来3000余元的收入。

贫穷,辍学,放羊,挖虫草补贴家用,早早结婚生子,带着自己的孩子放羊挖虫草……这曾是许多涉藏地区牧民难以跳出的生存“困境”。控辍保学,成为牧区教育的一大难题。

为改变牧区教育现状,让适龄儿童接受优质教育。2017年,甘孜县投资1.2亿元,在县城新城区建设一所高品质全日制现代化公办小学——甘孜县边远牧区育才学校。2019年8月,该校全面竣工。同年9月17日,首批1700余名牧区孩子走进崭新的校园。目前,该校主要招收甘孜县边远牧区大德、查龙、茶扎、卡龙、下雄和扎科等乡镇3—6年级学生,现有在校学生1509人。

在我州,像这样的寄宿制学校共有57所,为牧区乃至全州打赢“义务教育有保障”攻坚战奠定了基础。“上学难”的问题解决了,“看病难”的痛点随着政策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也迎刃而解。

包虫病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州部分群众,为有效遏制包虫病,2015年11月,石渠县全面打响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2018年至2020年,包虫病新病人检出率连续3年为零。2020年8月,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在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2021年甘孜州启动第二轮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决定再用5年时间巩固拓展攻坚成果。

石渠县疾控中心是省内最早设立的国家级鼠疫重点监测点和包虫病防治示范项目点,走进该中心,只见墙上挂满了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国家级、省级荣誉表彰。

“启动第二轮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以来,确保筛查覆盖全县22个乡(镇)常住人口,并对以前患病的患者持续开展随访管理,治愈患者31名。”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肖通光介绍,石渠县对发现的包虫病患者全面实施免费内科治疗,对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及时转上级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近年来,全州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医疗保障应保尽保,发放民生保障资金36.6亿元;调整优化学校87所,所有县(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教育信息化成为全国边远民族地区典范。同时,健康甘孜行动深入实施,组建医联体34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二乙以上标准。




  • 上一篇:贡嘎山上 他们追寻气候变化的影响足迹
  • 下一篇:冯发贵在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议上......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82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