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最是天华育此景”——甘孜州经济社会及民生事业发展扫描

甘孜日报    2022年09月20日

大美甘孜.jpg

大美甘孜架彩虹。本网资料库图

◎本网记者 李娅妮

编者按:

十载砥砺前行,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岁月年轮,十年一记;大美甘孜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已然巨变。为喜迎党的二十大,本网即日起推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栏目,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迁故事,敬请关注。

十年奋楫,春华秋实;十载砥砺,甘孜巨变。巍巍大横断,金沙、雅砻、大渡“两江一河”以其奔腾的态势,日月不歇穿越雪域群山,滋养着沿岸生息的各族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和煦阳光,甘孜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历史性的成就。

十年来,州委、州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州人民,凝聚共识、踔厉奋发,破解发展之难、力克贫困之坚,全州经济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实现巨大跨越。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经济规模连上台阶

2018年,牧民巴德从距离色达县城200公里的康勒乡打西二村草原搬迁进城,定居到城郊色柯镇的安康社区,凭借缝纫、石刻、绘画手艺,成了远近小有名气的“匠人”师傅,月收入达四五千元,还收了学徒。

“我们离城近了,住进了新家,提高了收入,孩子也在县城上了学,比以前的生活可好了太多!”从牧民变居民的巴德说,“搬迁不是简单为了搬新房。党委政府想出各种好点子,培训牧民的谋生技能,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安康社区,寓意“长治久安、脱贫奔康”。2017年,色达县着眼解决全县“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现状,在县城规划区内建设甘孜州规模最大、条件最优、基础设施配套最好的搬迁安置点,为巴德一家等590个家庭2123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这些年,我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兑现了“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民族、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的庄严承诺。

自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起,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的甘孜州便在时代洪流中抢抓机遇、跋涉向前、羽化蝶变,迎来了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团结富裕的历史巨变。

多年来,名列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甘孜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扛牢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政治责任,坚持用好中央“三区三州”特殊政策,举全州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通过近7年的不懈努力,2020年,全州18个贫困县(市)1360个贫困村、22.55万贫困人口全部摘帽,11.3万户群众搬进安居房、49.3万人喝上放心水,人民生活“一步跨千年”,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回首来时路,日月换新天。曾经“一穷二白”的甘孜州,书写了“战贫”与“奔康”双丰收的故事;而这十年,毋庸置疑见证了我州经济规模接连攀上新的台阶——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十二五”累计完成2054.4亿元增加至“十三五”累计完成的2268.35亿元;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232.8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449.81亿元;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由2016年的32.1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45.7亿元;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6年的27176元、9451元增加至2021年的39445元、15365元;2022年一季度,全州更是对标竞进一举实现“开门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44亿元,增长4.6%,居全省第二位,在10项指标中,即有7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数据的变化彰显甘孜州经济爬坡过坎。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年来,甘孜州创造了中国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成为“三区三州”减贫史上的重要地标;消除“贫困”,摘去“帽子”,搬走110万老百姓心头上的一座座大山。

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出行难、用水难、通信难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十五年免费教育全面推行,以及全额代缴贫困人口医保费……

但脱贫摘帽并非终点,接续奋战,乡村振兴景色正新。康定市姑咱镇若吉村、丹巴县梭坡乡莫洛村、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昔日重点贫困村,如今变成了一个个川渝“美丽后花园”,吸引大批游客“春赏山花、夏逛绿原、秋观彩林、冬玩冰雪”,不思归。

“‘诗和远方’就在家门口!”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松茸西施”格绒卓姆,几年来,用一部手机不仅让家乡稻城县的山货“出山”“远洋”,带领家乡赤土乡的村民脱贫致富,还让世界开眼再见“水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亚丁。

可持续性日益增强,经济发展更有质量

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这十年,“美丽”一直是我州经济发展的“热词”,全州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因此也显著增强,更有质量。

十年来,甘孜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守正创新之歌,奏响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的华美乐章。

一子落,全局活。窥一隅,绿色种子在这里拔节生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青山便于此常在常新;一直以来,甘孜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与推动地方发展相统筹,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绿色”日益成为甘孜州产业发展的鲜明底色。其中,尤以好山好水好“风”“光”天赋最甚,全州水电、风电、光伏累计可开发量约1亿千瓦,相当于4.5个三峡水电站。立足如此明显优势,甘孜州多年聚力做好清洁能源这篇大文章。

这十年,州委、州政府对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科学部署,让甘孜州成为能源企业竞相角逐与发展的沃土。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项目落实,在发展水电的同时,还着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以期尽早实现“水风光”一体化的多能互补格局,破解整个四川水电“丰枯”问题。

就在去年12月14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正式启动。彼时,由国家电投集团实施的四川清洁能源发展重大项目、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项目,在我州乡城正斗光伏实证基地启动。

该项目总装机40万千瓦,总投资22.4亿元,是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建成;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发电量7.74亿千瓦时。

纵览这一个个调结构、促转型、增动能的重大项目落地,全州清洁能源不断得到开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美好预期逐步变成了现实。今年一季度,清洁能源对全州经济的带动支撑作用强势显现,拉动工业产值增长20.6%、电力产值累计增长20.3%。

如果说清洁能源能够尽快拉动地方经济增长,那么发展农牧、文旅产业则直接有利于我州人民群众增收,让农牧民更有获得感。十年间,在全州清洁能源等支柱产业日渐巩固的同时,我州还呈现出特色产业竞相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的良好态势。

今年5月,炉霍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与韩国一制药公司达成协议,以21400美元的价格出口两吨酪蛋白产品;作为甘孜州牦牛产业集群深加工领域的一环,炉霍县酪蛋白实现了我州牦牛产业链出口业务“零”的突破。

而仅在两个月后,投资8320万元的石渠现代牦牛产业园投入运行,辐射带动全县18个集体牧场、24个优质牧草种植基地、485个家庭牧场实现产业增效、牧民增收;依托园区建设,理塘县带动股份制集体牧场实现收益4000多万元……

一件件可喜成效的助推,让甘孜州牦牛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也让我州进一步明确用3年时间,实施牦牛特色产业革新式发展,打造出年产值50亿元的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壮大特色产业,数年里,我州除了科技赋能现代农牧业外,还致力用攻关成果逐步做优做强食品饮料、特色加工和中藏医药业三大优势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稳步提高特色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把区域大产业做强、乡村小产业做特、农户微产业做活。

截至去年底,全州药材种植面积已累计达10.133万亩,全年加工中药材312吨,增长5.7%;中藏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6亿元,增长10%;食品饮料业全年实现产值7.15亿元,增长21.8%;金属制造、藏式家具、民族饰品等特色加工业全年实现产值3.75亿元,增长27%。

民生福祉极大提升,经济观照彰显温度

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十年来,甘孜州一以贯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倾心倾力谋为民之举、求利民之实,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经济观照,体现在一个个暖人暖心的“民生礼包”上。

——“十二五”末,甘孜州全面推行十五年免费教育,大力实施“9+3”免费中职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地区典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就业促进和百姓安居工程大力推进,低保、扶残、救孤等社会救助政策全面落实。

——“十三五”末,甘孜州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65%以上,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控辍保学成效显著;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安全生产成效明显,食品安全保障有力,森林草原防灭火安全网织密织牢。

9月15日一早,家住甘孜县大德乡章龙村的扎西尼玛就准备好了糌粑、酥油茶,同时也计划好了当天的放牧行程。几年前,这一家五口还住在甘孜县偏远牧区。后来,为了让孩子上学更方便,扎西尼玛全家搬到县城居住。

但问题随之而来,“刚搬到县城,我最惦记的就是家里的牛羊和草场,县上到牧场路途远,我不能天天来回跑,又要照顾孩子。”扎西尼玛坦言。不久,甘孜县投资1.2亿元在新城区建了一所高品质全日制现代化公办小学甘孜县边远牧区育才学校,让牧区适龄儿童接受优质教育;2019年9月,首批1700余名牧区孩子走进崭新的校园。

“现在,我家孩子在学校寄宿,我不用担心接送孩子和放牧冲突了!”扎西尼玛高兴地说。如今,在甘孜州,像这样的寄宿制学校已近60所,为牧区乃至全州打赢“义务教育有保障”攻坚战奠定了基础,牧民子女“上学难”的历史遗留问题一劳永逸地妥善解决。

经济观照,还体现在一份份生命至上的“健康清单”上。

——“十二五”末,一系列卫生计生政策普惠城乡居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实现了“再造一个州人民医院”的目标,基本完成州、县、乡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包虫病综合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三五”末,卫生健康事业长足进步,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看病难”的痛点随着政策支持和经济发展迎刃而解;此外,科学精准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有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今年夏天,在色达县,7台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开进了海拔4200米的大章乡。车内各种便携式检查设备,包括彩超、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尿液分析仪……像是小型“体检中心”,引得当地牧民纷纷前来检查。

“谢谢!感谢门巴医生专门到家门口为我们免费看病。”大章乡嘎志玛一村村民郎吉说。6月下旬起,色达县组织县、乡、村三级医疗力量送医送药下乡,开展肺结核病、妇科病、包虫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全面筛查和治疗,并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近年来,甘孜州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医疗保障应保尽保,不仅发放民生保障资金36.6亿元,健康甘孜行动深入实施,组建医联体34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二乙以上标准;同时,还于2021年启动第二轮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决定再用5年时间巩固拓展“虫癌”遏制攻坚成果。

大潮激荡,十年披荆斩棘,十年乘风破浪。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甘孜上下果敢蓄力,甘孜儿女豪情满怀,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谱写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如今,一个新时代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正阔步走来!





  • 上一篇:“受灾群众在哪里 我们的工作就在哪里”
  • 下一篇:黄强在省安委会2022年第四次全体成员暨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更加主动有为......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83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