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7月14日
──追记四川省“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下多公布
记者在理塘县中木拉乡麻依村采访村民。
保存完好的帐单。
下多公布(右)生前为村民登记精准扶贫相关信息。
哀思恸天,万人空巷。
2017年初夏,一个普通村会计的去世,却牵动着理塘干部群众的心。高原轻盈的雪花和纷飞的泪水,让世界高城的夏天有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开始……
5月6日,理塘县中木拉乡下麻依村会计下多公布,在为村民办完贷款从县城返乡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永远离开了这片生他养他的雪域高原,离开了他日夜牵挂的父老乡亲。
他,担任村会计51年,一生平凡普通,任劳任怨;重孙绕膝,四世同堂,本该在家尽享天伦,安度晚年的他却为了百姓的好日子,倒在了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任何的豪言壮语,但他51年如一日,在海拔4330米的藏区忠诚坚守,把青春和生命留在了雪域高原,把真情和挚爱播撒在了百姓心中。
■本网记者 袁飞 文/图
普通村会计的去世
竟让无数群众自发前来守灵
初夏的理塘,漫天飞雪,冷风依旧。
下多公布去世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县,惊闻噩耗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30多名村民放弃采挖虫草挣钱的机会,前来为他守灵5天,与下多公布深情告别——
狭窄的院子里,前来的群众围了一层又一层,望着这位沉睡的老会计,泪流满面,哭声一片。按当地习俗,灵堂点酥油灯是亲生儿女为父母送葬时才能行的最重的大孝礼仪,可在5月6日至9日这几天,全县各族群众自发前来点灯守灵,人们在惋惜、悲痛和不舍中,默默地祈祷,祈祷好人一路走好。
这是一种无尽的不舍与眷恋。
这是一种永远的揪心与牵挂。
高原初夏的雪花,悄然而至,洁白无暇,默然而去,却滋润着这片富饶的土地。下多公布走了,就像雪花一样融化得悄无声息,可他却在群众心里永远扎下了根,成为理塘各族群众永恒的记忆。
5月16日,理塘县委决定:追授下多公布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向下多公布同志学习活动。
7月3日,经四川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国资委党委、省总工会、省国防科工办共同评选,授予下多公布同志“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称号。
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一个藏区普通的村会计,为何能赢得人们的如此爱戴、如此尊崇?
鲜血染红的挎包
弥留之际却紧紧攥在手里
“阿爸,你们到哪里了?路上注意安全,到家了一定打电话过来。”
“我们已经到甲洼镇了,你放心吧。”
5月6日中午12时,下多公布的大女儿曲措还与父亲通了电话。可谁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他们最后一次通话。两小时后,按理他们早该到家了,可曲措依然未接到父亲报平安的电话,心里始终放心不下,当她再次拨通父亲的电话时却无人接听,她又焦急地拨通了弟弟的电话,听到的却是一阵阵微弱的呻吟声。
“出事了,一定出事了。”曲措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她立即和丈夫登巴亚批租车赶往回乡的路上。
“曲措阿姐,你阿爸在我车上。”邻村的降央曲批在将下多公布父子送往医院途中看到了曲措一家,停下车来,当曲措打开车门时,眼前的一切让她惊呆了,只见弟弟满脸是血已处于昏迷状态,她的父亲头部和口中还不停地流着鲜血,平时随身携带的那个黄色挎包也被鲜血染红。
“阿爸,您把挎包给我。”女婿登巴亚批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去取那个挎包,下多公布却死死地抱着不肯松手。
“阿爸,您把挎包给我吧,我是您女婿,您还不放心呀。”登巴亚批说。
这时,只见下多公布嘴唇在轻轻地动弹着,大家从他微弱的声音中听到,他不停地呼喊着“甲珠、甲珠”。
“我的好兄弟啊,我是甲珠,你醒醒吧,你不能就这样走了啊!”在理塘县医院,村支书甲珠紧紧抱着下多公布的身躯,失声痛哭。弥留之际,下多公布微微睁开双眼,用尽全身力气拉着甲珠的手说,“贷款办完了,请把这些交给村民们……”随后他将那个跟随他一生,早已被鲜血染红的挎包慢慢地交到甲珠的手中,此时,下多公布脸上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欣慰和微笑,溘然长逝。
事后,甲珠打开被鲜血染红的挎包时,看到里面装着全村人的户口和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刚刚办理完的贫困户小额贷款的全部手续。
曲措清楚地记得,5月3日,父亲一大早就接到乡上的电话,让他到县农村信用联社帮忙办理贫困户小额贷款的手续。5月正是村民采挖虫草的旺季,这也是村民每年挣钱的大好时机,采挖虫草是当地群众一年的主要收入,为了不影响大家采挖虫草,他一大早连早饭和胃药都没吃,便匆匆往县上赶。
下麻依村有53户贫困户,办理小额贷款要填写140多份各种表格,这几天下多公布便住在女儿曲措家里,从早到晚都在整理着每家每户办理小额贷款的各种资料,并在院子里铺上旧报纸,把各种表格和资料放在上面,一项一项地对照,认真检查反复核实着每一个数据。
“你一定要认真仔细地检查,特别是身份证号码和卡号千万不能填写错了,否则村民就贷不上款了。”曲措见父亲累得不行就主动帮他填写表格,整理资料,“阿爸还是显得不放心,反复地提醒和咛嘱我,唯恐出错。”
“阿爸,你都这么大年纪了,又是一身病,阿妈身体也不好,你早该退休了,成天忙来忙去图个啥?”曲措和家人不止一次这样劝他,可他却说:“我干了一辈子的村会计,对村上的情况熟悉,我如果现在不干了,咋对得起党组织对我的培养,咋对得起群众对我的信任。精准扶贫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错了不仅对不起大家,更对不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下多公布每次都是这样“应付”。
“他这一辈子就是个实在的人。”中木拉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国庆告诉记者,在村委会换届中,下多公布因年龄偏大,身体不好,按照相关政策可以退休,但全村村民再三恳求,希望他能再担任一届村会计,下多公布最后不顾家人的劝说毅然遵从了村民的意愿。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下多公布积极与包村干部走村入户了解群众的基本情况,小到村民身份证号码、大到家家户户的收支情况、哪家有几个娃娃上学读书,有多少牲畜等情况,他都烂熟于心,倒背如流。正像73岁的村民根甲它说的那样,“他做的每一笔账和村民家中每一件事,都像刻在心里一样,清楚明亮。”正因为如此,他在县上被称为“神算子”“活档案”。2016年3月,全乡在开展藏区新居建设项目上报时,当时矛盾很多,大家都想建新居,为了说服大家,他多次与村民面对面沟通,讲解扶贫政策。
“大家都别争了,你们也看到了,全村只有尼玛和格绒两家是最需要建房的。”提起全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及拆除重建的原因,村民们再也无任何异议。
芝麻大的“官”
却能干出顶天立地的大事
据理塘县志记载,理塘县平均海拔433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县城之一,素有“世界高城”之称,不仅气候恶劣,还高寒缺氧,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8%。
今年67岁的下多公布出生在中木拉乡下麻依村一户普通的农牧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一场大病后,读完小学的他不得不拾起父辈们的羊鞭,与大山、草原和羊群为伴。
由于下多公布能写会算,做事认真,对人和气,头脑灵活,办事公正,受到周围群众的好评。13岁时他当上了村里的计分员,16岁时又被群众推荐为村上的会计,这一干,就干到67岁,整整干了51年。
从一个贫穷的藏族放牛娃到一名共产党员,下多公布对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充满了感激。他在内心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听党的话,要永远跟党走,努力工作,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作出贡献。
1966年,16岁的下多公布被群众推荐为村上的会计,为当好在群众看来是芝麻大的不起眼的“官”,下多公布走村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访贫问苦。在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上、在高山牧场间、在偏僻的乡村里、在风雨冰雪中,人们总会见到下多公布的身影。
“我和他共事两年,他是一个特别较劲的人。”今年52岁的县财政局职工格绒扎西回忆道:“那是1980年至1982年,当时我初中毕业后回到村上,乡上让我担任下麻依村的出纳,他经常给我说,财务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成天与数字打交道,一丝一毫的差错都将给群众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中木拉乡,与下多公布共过事的同事都知道,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干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多用心,只要用了心就没有什么事情办不好的。”
担任村会计51年,他始终以争一流的“用心”劲头,忘我工作,默默奉献。
“他所做的一切,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每一件事他都做得特别认真,特别用心。”中木拉乡党委副书记、包村干部彭康告诉记者,下多公布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村民的事情呕心沥血,在群众中有极高的威望。从业51年来,他对每一笔财务资金都是看了又看、审了又审,他做的每一笔账目都合法合规,惠民资金发放上更是亲力亲为。为做好财务工作他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每当遇到村“两委”工作牵涉资金问题时,他都要及时反映并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村里每次搞活动他从不多花一分钱,想方设法为村里节约。
“他一辈子都是个有心人。”记者在他的遗物中看到一个大木箱,里面装满了他自1966年担任村会计至今村里的所有账本、各种借条、领条等单据,虽然纸张早已发黄,但每一张都保存完好。
“这是历史变迁的记录,更是一笔宝贵财富。”看了下多公布的这些遗物,杨国庆感慨万端,当即安排人员对这些遗物进行整理归档。他说,我们保留这些遗物,不仅是对历史负责,更是为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他的立场很坚定,而且始终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作为村会计,他不仅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经常与我和村委会主任商量,提出许多好的办法。”
“为让村民们能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他提出要到县上争取资金为村民修建太阳能洗澡间,为改变村上脏乱差的现象,他提出在村里设立流动红旗,对卫生做得好的家庭实行奖励制度,正是有了这一举措,目前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为了让村民的生活得到不断改善,他提出建设大棚让大家吃上新鲜的蔬菜,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说起这一切,与下多公布共事44年的老同学、老同事下麻依村党支部书记甲珠早已泣不成声。
“我和公布从小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他的脑筋特别灵活,他的业务是全县最好的,每次县上举行的财会人员考核他都是第一名。记得1976年,县上对全县财会人员进行培训,然后进行统一考试,并提出对前两名在县上安排工作,那次他又是第一名,可他却放弃了这次机会,他给我们说,‘谁都想离开这个穷地方,谁不想吃上皇粮,但是,我不能走,大家信任我选我当会计,我就要对得起大家,再说我对这里的情况熟悉,我离不开这里,村民们也离不开我’。”今年69岁的村民曲批说起老会计的事来如数家珍。
曲批还清楚地记得,去年5月,他家房子不幸失火,当时是下多公布带着大家不顾个人安危帮助灭火,后来还带头帮助修建新房。
曲批说:“党和政府培养了这么好的干部,给我们办实事办好事,这是我们的福气。我家马上要搬进新房了,可他却离开了我们。”
只顾着工作
一点都不惦记自己和家
“他是一个工作负责、心甘情愿为民办事,尽心尽力的好村干,他做的好事实在太多了。”谈到下多公布,下麻依村的百姓无不热泪盈眶,往事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在村里当干部,工作压力大,群众又不理解,除了要长期做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外,还要吃得亏、受得气、挨得冤。一次在评低保的工作中,村里之前被列入低保对象的村民,因国家出台低保评定政策后,好几户对 象被取消,情绪激动的村民对下多公布所做的低保工作产生了误解,一个论年龄可以做下多公布儿子的村民,见到下多公布就指着他鼻子,把他的亲人骂了个遍,而下多公布不急不争更不反击,心平气和地说:“骂我没有用,即使你打我都没有用,等你火气过了我再找你聊。”过了些日子,下多公布便登门拜访该村民,推心置腹地做思想工作,讲道理摆事实,最后化解了村民的误会。
两三年前,由于通村路弯多路窄、灰尘漫天,村民们出行都很困难,下多公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打破道路“瓶颈”,他常常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捐出一部分,支持村里道路的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他和其他村干部的努力下,大家投工投劳,于2014年修通了一条通村油路。
村里的孤寡老人,下多公布都时刻挂念在心,他经常走访贫困老人,为他们平日的柴米油盐操劳打点,50多年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80多岁的“三老干部”各达阿格用手比划着说:“下多公布比我的儿女还亲,经常给我送吃送穿的,还给零花钱,真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
下多公布命运多舛,两个儿子先后去世,爱人长期患病不能下地干活,孙子从高空摔落致残,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2015年9月精准扶贫识别工作中,乡党委政府考虑到下多公布家的实际困难,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下多公布一直坚持“三职干部”不能享受扶贫政策,强烈要求退出,此举在中木拉乡被传为佳话。
“他这人很聪明,不管什么手艺,他一学就会。”村民仁青拉姆说,他家有一台很旧的缝纫机,他经常帮助村民缝缝补补,而且分文不取,每年采挖虫草的旺季,村民们都要带着帐篷吃住在山上,每当这时他都要提前为大家缝补好帐篷,让大家在山上采挖虫草时能有一个像样的家。
“他心里只想着别人,只顾着工作,一点都不惦记自己、不惦记这个家。”下多公布的妻子是最有资格说这句话的人。下多公布生活清苦,之前村里修路,政府发的工资,他都无私地抽出一部分用于村里的发展,她理解;儿孙他不管、家里没油没盐他不管,她不埋怨;在自己的地里干活,村里人一来找,他二话不说,放下农活,帮别人去了;村里人有困难,吃不上饭,他回家就把粮食往外搬。当妻子看到村里党员、村民每一次把最信任的选票投给他时,当妻子看到一双双渴盼幸福生活的眼光望着他时,妻子也感受到了村民们对他的信任和爱戴。
曲措谈起父亲,不禁哽咽。从小到大,天还没亮,家人还没起床,父亲就出去工作;夜深人静家人睡下了,父亲还没回来,与父亲一起共聚天伦之乐的时光少之又少。虽然如此,但父亲任劳任怨、坚韧不拔的精神是留给她们的最大财富,她以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群众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不管是大干部,还是村上的小会计,都要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在为群众做事上”、“当村干部,要自身行得正,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这样群众才会信任你。”这是下多公布坚守做事的准则,在平凡岗位的不平凡奉献,现已如斧凿般铭刻在父老乡亲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