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8月24日
新龙县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培养
近年来,新龙县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培养,加大中高技能人才激励,有效打通人才发展主渠道,扩充县域发展主力军。全县整合资源、结合需求、注重本土,不用人才装门面,不把学历论能力,着力用低成本培养人才,打造一支县域发展用得上、留得住、能扎根的技能人才队伍。
着力构建
务实的激励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干部培训制度、拓宽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广州、宜宾、省工商学院、省司法厅等对口帮扶等平台,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积极整合县内外师资力量,采取专题培训、实地考察、以会代训等形式相结合方式,分领域确定专题,分批次轮训,学习先进发展理念,开拓视野、转变观念,提升能力素质。近年来,共举办786期培训,共计培训15665人次,全县培养各类技能人才1871名。储备正科后备干部122人,副科级后备干部209人;在全县优秀年轻干部人才中遴选乡科级培养对象93名,向州推荐县处级培养对象5名。
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新龙县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人才振兴工程”等人才重点工程,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关于调整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才的通知》《关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的意见(试行)》等一系列关心关爱人才政策。实现应休尽休、应检尽检,督促各单位安排好谈心谈话,联系相关单位做好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做好全县关心关爱老干部工作。规范“到龄即退”、职工借调和病退管理。2015年以来,累计奖励各类优秀人才1335人次(其中援藏干部132人次,特岗教师49人次),兑现人才奖励金172.35万元;县级领导走访慰问66名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帮助解决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26件,广泛听取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对全县发展建议意见11条,为他们的生活、工作及家庭人员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便捷性的支持和服务,有力有效激发中高技能人才为新龙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的激情。
着力构建
规范的人才选任体系
始终坚持好干部标准,鲜明省委“三重”用人导向和“六个重视选用、六个坚决不用、六个坚决调整”要求,坚持“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党管干部、民主集中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全面做好人选政治体检和廉政审查,把“四个一线”作为培养锻炼、识别考察和选拔任用干部的主阵地,坚决防止把政治上的“两面人、代言人、留一手”选进领导班子。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坚持“三不使用”选任原则,采取组织推荐、领导推荐、联名推荐、个人自荐等办法提名初始人选,把好“入口关”;推行考察预告、差额考察等工作制,把好“识别关”;严格执行干部选任重大事项报告,讨论决定前,征求纪委监察、公安检察、统战民宗等部门意见,对干部选任中需报告事项及时向上级呈报,经批准后方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把好“审核关”;坚持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坚持“四个不上会”,把好“决定关”;实行县委常委会研究干部无记名票决制,坚持“四不讨论”,把好“票决关”;凡新提任干部,进行为期7天的社会公示,把好“公示关”。
着力构建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健全完善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换届考察、任职考察、急难险重任务考察等为重点,纪检监察、统战民宗、审计等相关情况为补充的日常考察工作机制。建立组织部副部长分片联系负责干部工作制,对干部日常表现、关键岗位等进行经常性研究分析,为县委科学评价班子提供依据;建立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履职回访和跟踪考察工作制,加强任职过程考核评价;坚持把考评结果与干部选用、班子调整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杠杆作用。2016年以来,166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97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优秀干部得到提拔重用,13名干部因健康原因被调整,1名干部因问责处理被免职,12名干部被提醒谈话,4名干部被诫勉谈话。
健全党管人才机制,出台《新龙县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完善优秀科技人才定期慰问和县级领导联系高级人才等制度,扎实推进“七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中高级人才信息库,有效推动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换届以来,共新招录(聘)各类人才341人;落实《新龙县援藏干部人才传帮带十年行动实施方案》,实施“1+N人才帮带计划”,使216名当地干部人才在与援藏干部的岗位跟学中提升了能力素质。
着力构建
严格的管理监督体系
积极构建“四位一体”的干部管理监督体系。健全完善干部考察预告、拟任人选征求意见、新提拔干部公示、“一报告两评议”等四项干部选任信息公开制度,构建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实行干部任用过程记实,做到干部选任全程跟踪监督,构建完善的自我监督体系;严格落实纪检、组织部、乡镇党政正职等调整的拟任人选报告上级组织部门审批制度,构建完善的组织监督体系;严格实行新提拔干部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考核制度以及县级领导定向联系制度,坚持领导干部离任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聘请6名干部监督员和老干部特约监督员,构建完善的日常监督体系。认真开展超职数配备干部专项治理、在企业兼职(任职)干部清理和对长期不在岗人员清理核查工作。
田忠明 谭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