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甘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甘孜日报    2018年10月30日


甘孜县城夜景。

民族体育竞技活动。

民族节庆活动表演的《甘孜踢踏》。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活力的热土;这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大家庭。

      在这片浸润红色历史文化、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一条条畅乡通村的公路,拉近的不仅仅是物理距离,更是一种民族的情感;一对对新人的喜结连理,组建的不单单是幸福的家庭,更是一种民族的团结;一个个数据指标,不单单是取得的成绩,更是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见证。

      这正如州政协副主席、甘孜县委书记雷建平所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和幸福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更是一项强基工程和系统工程,着力创新载体、丰富内涵、提升实效,并在精准发力、持续给力的创建活动中增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才能真正让全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县委中心报道组 余应琼/文 创建办/图

      民族团结氛围浓

      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金钥匙”。 在7303平方公里的甘孜大地上,民族团结教育就像一根纽带,把藏、汉、回等13个民族7.07万人紧紧连在一起,汇聚着多元文化的力量。

      近年来,为了不断丰富民族团结内涵,甘孜县各部门深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创新宣传载体和方式,找准民族感情的共鸣点和群众利益的结合点,既从大处着眼、顶层设计,又注重从小事入手、破解难题。

       甘孜县研究制定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进乡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寺院、军营、市场)工作,并不断丰富创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在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甘孜县建立了群众工作全覆盖常态化机制、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创机制、军民共建机制和联系寺庙机制,民族工作的办法渐趋完善。2014年来,全县2900余名干部职工与12870户农牧民群众开展结对认亲、结对帮扶,广泛开展访民情,顺民意、解民忧、促民安、助民富活动,妥善解决群众困难近万余件,化解矛盾纠纷近千余件,惠及全县各族人民群众,拉近了干群距离、增进了干群感情、促进了干群和谐;加力推进全县219个行政村、4个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了双拥工作网络,荣获第十届省级“双拥”先进县称号;各联系单位定期深入联系寺庙开展慰问帮扶活动,5年来累计开展帮扶活动1100余次。

       甘孜县以形势政策、法规法律、民生政策为主题,结合“4+2”宣传工作法,精心挑选20余名党政干部和教师组建5支宣讲队伍,深入全县22个乡(镇)219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42座寺庙开展法律、政策、形势宣讲,累计开展300余次、受教育面达7万余人次;向乡村、学校编发《图说甘孜之民生发展实事》《甘孜县民间民俗活动规范管理暂行办法宣讲资料》《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和宗教活动管理办法》等宣教读本2200余册(本);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LED以及立柱广告等平台,加强民族团结宣传;积极开展了“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主题演讲比赛,举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共创团结进步典范”为主题的2次大型“签名活动”,深入开展“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凝聚起“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强大思想共识。甘孜县还依托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定期组织全县中小学生、驻县驻训武警部队、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多样、内容生动、贴近生活的宣传活动,让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知识等深入人心,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民族团结之花。

       与此同时,甘孜县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普查、申报工作,“甘孜踢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度挖掘格萨尔文化,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举办“珠牡迎秋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实施完成白利寺维修保护工程。大力推广唐卡、藏式木艺、水淘糌粑、牦牛肉制品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业和特色农畜产品,建立专业园区,走园区带基地、基地带作坊、作坊带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产业繁荣、文化传承、增收致富“三赢”目标。

       今天的甘孜县,无论是在乡镇、学校还是机关,各族群众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中凝聚力量,齐心协力绘就着一幅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壮美画卷。

      携手并进奔小康

      在甘孜大地,有一种风景,叫民族团结、共同富裕。

     宽敞平坦的进村道路,圆了大家共同奔小康的梦想;新建的广场上,各民族群众齐歌共舞,其乐融融。

     走进拖坝乡拖坝村,处处是一派各民族群众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的景象。村里群众眉宇间言语中流淌着自信和希望,整个村到处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图景。

     走进甘孜镇河坝村,仿佛走进了一座美丽的“乡村花园”:农户院坝干干净净,盛开的鲜花、绿色的爬山虎点缀着看起来恬静温馨的村子,一栋栋藏式特色民居错落有致地掩映在青松翠柏中……温泉旅游接待、蔬菜花卉种植、机械物流仓储,村民们家家户户有增收发展的产业,而这正是村里团结一心求发展的结果。

     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掉队,一个都不能少。甘孜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惠民工程,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精准脱贫有效结合,各族群众共享惠民红利,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今年65岁的杨主林是重庆潼南县人,16岁到甘孜县打工,结识了甘孜县仁果乡上村村民生龙启珍,1991年他们喜结连理,开始了相伴一生的旅程,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9年前,妻子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需要长期治疗,让这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家里出现了变故,还好有党委政府的帮助。”杨主林说,妻子生病,政府救助了1万元;自己家的15亩地,被纳入青稞高效示范基地,实行标准化种植,在2015年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2016年,国家补助5.5万元,加固房屋、改厨、改厕,25岁的女儿扎西巴姆还参加了青稞、马铃薯种植技能培训。今年春耕时,县上免费发放了100斤青稞良种,种粮补贴还有2700元。

     这是甘孜县各族群众在相融发展中的一个缩影。美丽乡村、危房改造、乡村医疗室、易地扶贫搬迁……一个个民生项目掷地有声,让小村落焕发出大生机。

     2017年,甘孜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7395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370万元,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12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4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80元。

     甘孜县全面完成农村公路“三年攻坚”任务,全县通乡通畅、通村通畅、通寺硬化、安保建设、客运设施实现“五个100%”,甘孜格萨尔机场即将进入校飞阶段,川西北交通主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完成打火沟水利工程二、五标段建设,实现灌面6.4万亩,“康北”粮仓地位进一步巩固。统筹推进城乡提升工作,城市面积拓展到5.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0%。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改扩建等一批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完成,集旅游、民族文化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区—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成康北儿童福利院、4所敬老院和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建成“安心工程”529套、干部周转房718套、廉租房483套。2015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2017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

      如今,一条条宽敞平整的水泥路通向千家万户,一座座养殖暖棚里牛羊满圈,一个个乡村风景如画,处处充满无限生机。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虽然各有各的生活习俗,但在长期的交往交融中,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局面,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共同为和谐稳定而出力,为幸福生活而奋斗。

      创建硕果满枝头

      甘孜县全面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健全“7+2”社会管理办法,强力推进依法治县战略,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大调解格局,实现矛盾解决手段有效对接,促进社会矛盾纠纷的多元化有效解决。建立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办理网格事件5万多件,依法加强流动人口和社会治安管理。2017年成功创建四川藏区依法常态化治理标兵示范县。如今,甘孜县逐步形成了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 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此外,甘孜县推进与邻县的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构建和谐友好边际关系。强力推进“四好村”创建,建设和谐乡村。

      先进为引领,创新勇争先,是甘孜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内生动力。该县加大先进典型培树力度,按照“硬件上档次、软件上水平、特色要鲜明、成效要显著”的标准,在乡镇、学校、村社、机关、企业、寺院等不同领域打造了33个示范典型。

      康巴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甘孜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公司先后荣获“四川省绿色健康放心食品单位”、“甘孜州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荣誉。公司董事长代埝君今年50岁,是雅安市名山县人,28岁时,怀揣梦想远离家乡,来到甘孜县打拼。1998年,注册名山卤菜店开始从事卤制品加工、牦牛系列产品经营销售。2011年,代埝君经过15年经营管理的经验积累,成立了甘孜县康巴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长。2016年4月,公司投资8000万元,在甘孜县斯俄乡建设“康北生态牦牛产业园区”,这是甘孜州现阶段唯一的一个集生产、加工、交易、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综合园区;可实现年交易额2.5亿元,有效推进高原特色产业发展,解决就业120人。公司分批组织当地少数民族员工去成都进行食品经营管理、食品销售策略等业务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代埝君说:“通过企业发展的经历,我们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企业和谐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公平对待各族员工,并为少数民族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更多的学习机会。”

      在甘孜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小抓起、从小培养,成为一场永不落幕的接力赛。

      走进城关第三完全小学,浓郁的书香校园气息扑面而来,教室长廊两侧,学生的书画作品挂满了墙壁,“学生明星”“教师风采”赫然入目。

      笔者了解到,城关第三完全小学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从关注学生的成长入手,打造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学校通过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经典诵读比赛、校园艺术节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甘孜县各中小学抓住历史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促进不同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各民族学生一同快乐学习生活,学校成孩子们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共居、共学、共事、共乐,让各民族的兄弟姐妹情同手足、亲如一家,在甘孜大地上呈现出一幅幅民族团结的美丽画卷。


  • 上一篇:风情丹巴处处流淌着美
  • 下一篇:色达县医院借外力持续为医务人员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