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丹巴县精准发力建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区

甘孜日报    2018年11月20日

      ◎中共丹巴县委书记 何文才

     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丹巴作为全州乃至整个四川藏区社会发育程度和民族融合程度较高的多民族聚居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继续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让全县7万多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共建美丽生态和谐小康丹巴的伟大征程中,同步把丹巴建设成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示范区。

     立足县情,建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区,丹巴有特殊的人文优势。从地理位置看,丹巴历史上就是多民族辗转迁徙、五方杂处的大走廊,特别是内地汉民族与藏区各少数民族彼此交往、相互交融的重要通道之一;从民族构成看,境内现有藏族、汉族、羌族、回族等13个民族,可谓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属多元文化汇集地、多个文明叠合区;从民族语言看,因不同民族在文化上存在差异,丹巴有“一条沟一种方言,每种方言互不相通”之说,加之丹巴地理位置接近内地汉区,促成汉语普及和社会发育加速,群众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为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搭建了语言之桥,汉语在很早以前就成为丹巴各民族之间交流的共同语言。

      回顾过去,建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区,丹巴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清乾隆时期,因实行“改土为屯”,汉、羌、回等各民族陆续迁入丹巴定居,逐渐形成民族杂居,各族人民开始亲密往来、血缘联姻、融洽和睦,不同文明汇合的历史源远流长;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丹巴并驻留长达11个月,与丹巴各族人民相互交往、相互配合,进行建党、建政、建军,留下了宝贵的红色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丹巴县建立了直属国家建材部的丹巴云母矿、直属四川省林业厅的丹巴森工局、直属原国家地质部的402地质队三个大型企业,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企业员工在丹巴工作生活,与丹巴人通婚生子,不同民族之间兼收并蓄、相互依存,不同文化之间交融互动、和谐共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认同。

     着眼当前,建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区,丹巴有优越的现实条件。一方面,近年来,中央和省、州大力支持丹巴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入、帮扶力度,全县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特别是随着旅游业、特色农牧业等产业的不断发展,丹巴与外界的商业往来日益密切,许多外地人前来丹巴经商并定居,许多丹巴人也到外地经商,不同民族之间的血缘融合更加深入,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加深刻;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丹巴各族人民“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不断提升,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内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得到巩固,特别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重大战略举措,在原有蓝图上制定新坐标,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创建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区提供了根本遵循。

      放眼未来,建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区,丹巴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县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州委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决策部署,明确提出了“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目标和举措。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紧紧依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八进”活动、“结对共建”活动、“争先创优”活动等,促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牢牢抓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县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好各类支持政策,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特色农牧业、民族文化业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民生事业,促进全县各民族、各区域共享发展成果,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要高举法治旗帜,强力推进依法治寺管僧、社会综合治理等工作,强化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规范和协调民族关系,把全县一切事务纳入法治化轨道,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基础;要加强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建强民族工作部门,健全完善民族干部人才信息库,落实民族地区学生升学、公务员考录、大中专毕业生安置就业等优惠政策,大力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让他们在宣传党的政策、反映各民族社情民意、管理民族事务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组织基础。


  • 上一篇:稻城县艾滋病防治宣讲进机关
  • 下一篇:民族团结之光闪耀美人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