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民族团结之光闪耀美人谷

甘孜日报    2018年11月20日

丹巴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纪实

古碉藏寨秋色浓。

翩翩起舞颂幸福。

    ◎ 杨全富/文 县创建办/图

       巍巍墨尔多山下,奔腾不息的大渡河畔,红军长征纪念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生动展示了红军长征时期在丹巴“藏汉一家亲”的历史遗迹。当年,红军曾在丹巴驻扎长达11个月之久,打土豪分劣绅,培养地方干部。其中也涌现出如藏民独立师师长马俊这样的优秀儿女,开拓了民族团结的先河。从那时起,民族团结这面旗帜就深深扎根于丹巴儿女的心底。如今,一条条通村水泥路修到了农户家门口,一所所乡村校园内书声琅琅,一道道电网延伸到千家万户,家家户户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设施齐备的现代化医院内,广大医务工作者正在为各族群众看病诊疗……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见证着丹巴各族人民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局面。

      丹巴县位于横断山脉腹地,素有“最美的乡村古镇”“东女故都”“美人谷丹巴”的美誉。全县幅员面积5649平方公里,辖12乡3镇、185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7.02万人,全县分布有藏族、汉族、羌族、回族、彝族等13个民族。相互之间的尊重、理解与包容,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仅歌舞相融、习俗相染、情感相连,而且团结友爱一家亲的深厚情谊早已融化到了彼此的血液之中。

      上下联动抓创建

      深秋时节,地处大渡河畔的丹巴,红叶彩林漫山遍野,各地游客纷至沓来。10月26日下午,几位来自成都的摄影爱好者兴致勃勃地驱车前往党岭景区。然而,在途经一处叫独狼沟的山谷时,何刚的航拍机在升空后不久,就突然坠落在了一座海拔3000多米的密林之中。

      寻找,同伴们跃跃欲试。然而,面对呈70度的陡峭山坡,面对约3公里开外的距离,面对茂密的森林与灌木丛,他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并最终选择了放弃。就当他们打算离开时,一辆农村客运车突然停靠在了路边,从车上走下来一位藏族小伙。看着何刚拿着遥控器一脸愁容的情形时,藏族小伙关切地询问道:“是飞机掉了吗?”但见何刚频频点头,藏族小伙自告奋勇地说:“你们就在这儿等着,我上去帮你们找!你们去肯定不行,因为,山那边没得路,全靠钻林子,而且经常还有老熊和野猪出没。”

     “那你去帮我们找要好多钱?”担心被宰的何刚脱口而出。“不要钱,你们那么远到这儿来,帮点忙不算啥!”藏族小伙看出了何刚等人的担心,他马上补充说道:“你们就放心吧,我就是这个村的人,我叫扎西,如果我把飞机找到了,保证给你们,绝对不要钱!”

      何刚等人一看扎西很真诚,当即决定跟他一起上山。就这样,扎西在前面带路,何刚等人紧随其后。然而,当他们走进时才发现,深山老林里不但没有路,而且还失去了方向感。缺氧加陡坡,使得他们走几分钟就不得不停下来喘气。“幸亏有扎西在,不然,可能那天人都要在山里头走迷失!”事后,何刚回忆当时场景仍心有余悸。

     经过数小时的攀爬和搜寻,在手机上定位看着就在附近的坠机,怎么也找不着。而此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森林里顿时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他们只好借助手机的光亮艰难下山。

下山后,走得筋疲力尽的何刚主动对扎西说道:“太谢谢你了,今天要不是遇到你,我们恐怕连回来都很困难,航拍机最好就不再找了!”话音刚落,扎西肯定地说:“莫得事,今天主要时间晚了,你们赶回县城去休息,我明天上午跑完车就上山,绝对能找到!”于是,他们互留了联系方式,并约定第二天无论是否找到都告诉对方。

      第二天,何刚等人风尘仆仆来到中路乡,满心喜悦地欣赏乡村风情节、观看藏寨彩林。傍晚时分,扎西打来电话说,他夫妻俩和另一个朋友今天上山找了好几个小时,航拍机还是没有找到。何刚连忙对他说:“兄弟,你们就别再去找了,我们实在过意不去!”不料扎西仍固执地说道:“放心嘛,我既然答应了帮忙找,就一定要找到,我明天跑完车再多带几个人上去,哪怕是飞机摔烂了,我们也得找回来。”

     10月28日下午,何刚突然收到扎西传来的一段手机视频。视频中,航拍机倒翻着卡在几根树枝上,画面中还有一段扎西的声音:“大哥,你的飞机找到了。是在离电池200米外的山坡上找到的。”听着扎西纯朴真诚的声音,何刚突然心头一热,眼泪夺眶而出:“一切的美景,都比不过扎西那副好心肠所带给我们的震撼。”当晚,何刚一行便在朋友圈发出了航拍机失事并找到的消息。一时间,网友纷纷为扎西的义举点赞,纯朴、善良、真诚的藏族小伙扎西,如一股清新的空气在朋友圈中流传。

     10月29日中午,扎西亲手将找回的基本完好的航拍机交给何刚时,两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并合影留念。倍受感动的何刚主动将扎西的义举向县委宣传部领导作了详细汇报,并建议给予表扬。

    听罢何刚的深情讲述,副部长阿罗激动地说:“其实,我们的群众都很质朴善良,也都热情好客。扎西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我们会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及优化全域旅游环境的角度,对扎西的事迹进行鼓励和表扬,力求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给游人带去更多的满意度。”

     扎西的故事固然动人,然而,在两次荣获“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的丹巴县,这样让人感动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11月20日上午,当笔者采访县民宗局局长、创建办主任 向正健时,他胸有成竹地和盘托出了近五年来丹巴创建活动的特色和亮点:自2014年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丹巴县严格按照《关于全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的实施意见》《甘孜州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活动的意见》要求,着眼“一年强基础、两年创示范、三年巩固提高”的阶段性目标和“一加强、二上升、三下降、四健全、五提升”的创建标准,及时建立健全工作推动机制、目标考核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督促检查机制和评选表扬机制,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始终以结对共建、创先争优、联动联创、主题实践、睦邻友好、梳理矛盾以及解决问题集中攻坚等“八大工程”为载体,激情上演了一台台叫好又叫座的“好戏”:从“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演讲比赛,到“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共创团结进步典范”主题签名活动;从每年11月份第一周的“民族政策法律宣传周”,到每年9月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月”;从群众工作全覆盖常态化机制的建立,到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创活动的精准开展;从联系寺庙机制的有效施行,到军警民共建机制的落地生根;从“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推进,到“润育工程”的精心实施;从政策、法律、卫生、科技的常态化“四下乡”,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的持续跟进;从“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基本形成,到以“平安建设好、民主管理好、释教持戒好、自养能力好、环境美化好”为主要内容的“五个好”和谐寺院创建;从每年举办“嘉绒风情节”、丹巴—金川嘉绒文化交流联谊等活动,到声势浩大的“访民情、顺民意、解民忧、促民安、助民富”活动;从一系列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的对口帮扶,到扶贫济困、爱心捐赠、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真情感染;……凝聚起的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强大思想共识和“团结奋斗、和衷共济”的精神血脉,焕发出各族儿女在生产上相互学习、在生活中相互帮助、在文化上相互影响的团结奋斗激情,各民族兄弟姐妹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并在“共同治理和谐之县、利用特色经济底部突围建美丽之县、社会民生全面覆盖建幸福之县”的征程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团结崭新格局,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典型引领重示范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丹巴县始终将树立引领标杆作为创建活动工作开展最主要的抓手。

     在县城区小学校内,各族孩子在民族团结的沃土上快乐成长。这所始创于1908年的小学,以各民族孩子“聚散依依、和美融汇”为理念,其核心是给孩子们打造一个各民族融合的多元文化环境。在这里,孩子们和谐友善地相处交流、学习生活,而该校教师参与编写的地方课程教材——《嘉绒文化》被确定为丹巴县地方文化读本。城区小学每学期都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民族游园会”等游戏体验活动,紧扣民族团结的主题,让孩子和家长们在游戏体验中了解各民族不同的文化、风俗与特色,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目前,在丹巴县城区小学内,既有汉族,也有回族、藏族、羌族、苗族等,全体教师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追求,努力使丹巴城小成为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为实现“中国梦·幸福丹巴·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为秉承“实干兴教”、“教育兴县”而孜孜不倦。2015年,丹巴县城区小学荣获“ 甘孜州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距县城10公里的布科村,坐落在革什扎乡东部,全村有87户325人,分3个自然组,耕地面积268.4亩、水地面积264亩、退耕还林164亩。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该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最终达到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目的。2014年被州委、州政府命名为“甘孜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寨”。

     丹林,丹巴县巴底镇齐鲁村村民,不高的个头,一幅憨厚的样子,然而在平凡之中却彰显出了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弘扬了社会正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强音。

     几年前的3月6日,丹巴县巴底乡境内连日阴雨,虽然时值初春,然而在巴底乡境内却看不到一丝春意。由于天气格外的寒冷,因此人们在劳动之余几乎都围坐在家里烤火取暖。当天早上,金川县马尔帮乡一家人驾驶着车辆,趁农闲季节到远方去看望自己的亲人,当汽车行驶到丹巴县巴底乡齐鲁村一个叫南街小地名的地方时,汽车突然间就像一匹发狂的野马似的,一头栽进寒冷的大金川河中。此时,正在田间地头劳作的丹林向出呼救声处跑去,毫不犹豫的让人用绳子的一头拴紧自己的腰,另一头牵在岸上人们的手里,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中向被困者艰难游去。当来到车辆旁时,丹林潜入河底时发现,车内只有男婴一人系着安全带在副驾驶上,男婴父亲下落不明。他先将车内的男婴举上岸边,并再次跳入河中用拉绳捆绑车辆,拼尽全力配合其他搜救人员顺利将面包车拖出水面。被救的小孩,因为在水里的时间过长,已没有了生命的迹象,虽经八底乡齐鲁村村民们尽力抢救,然而回天乏术,孩子已闭上了双眼,永远的离开了人世。事发第三天,在死者亲属、搜救人员及附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男婴父亲。家属想要将遇难者遗体运回家乡,但根据当地风俗,很多司机都忌讳运载,在死者家属苦于请不到车和司机搬运尸体而一筹莫展时,善良的丹林打破这与生俱来的风俗习惯再次主动站出来,积极帮助家属抬尸体,用自己的车将尸体运回阿坝州小金县四区潘安乡(距事故现场100余公里)。这位素不相识的农村小伙子让死者家属感动得泣不成声。死者家属面对这位好心人的无私帮助连声道谢,并将5000元硬是塞给丹林以示谢意,可善良的丹林却谢绝了。他奋不顾身、舍己救人、助人为乐的事迹受到遇难者亲属和群众称赞,并荣获“四川好人”、“甘孜州见义勇为”等称号,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

     目前,全县95%以上的武警部队、85%以上的乡镇及党政机关、75%以上的村社、85%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和寺院已建成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或示范单位,为全面创建具有综合示范效应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采访中,县委书记何文才告诉笔者:“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精准发力建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区,既是一项政治工程、民心工程,更是一项发展工程、民生工程。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确立的‘三创联动’战略部署,切实把创建此项活动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力实施州委总体工作格局紧密结合起来,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心补短板,用力抓巩固、用情促提升,用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保障丹巴脱贫攻坚任务优质高效地向前推进,决不落下一乡一村、一户一人,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州一道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 上一篇:丹巴县精准发力建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区
  • 下一篇:稻城县:宪法进寺庙 法入僧侣心